丁酉新春重讀《長林山房吟草》感言
先外祖父林佛國先生(1885─1969)傳世大作《長林山房吟草》詩集精裝本,於民國74年11月,由二姨林珮貞女士 (留學日本昭和藥劑大學名藥劑師)為紀念先外祖父逝世十五週年,而自資編輯出版面世發行,詩集採燙金字封面,特恭請時任考試院長孔子苗裔孔德成題字,本人當年奉召為小助理,參與編輯先外祖父傳世大作此項神聖任務,為先人盡孝聊表寸心。
民國100年六月,筆者身為長子責無旁貸化哀思為行動勉力以赴,歷時三年先後完成先父計大偉教授(1923─2006)系列藝文活動暨出版計畫。此舉,博得中央主管部會、相關大學、民間社團組織機構、音樂教育界前輩、先進,海峽兩岸親族友人,先父歷五十年授業門生、故舊一致好評。最終先父計大偉教授生前所有著作、手稿,暨相關文物,業經奉准進駐國史館永久典藏。
此時適逢二姨逝世十週年,緬懷當年父親耳提面命:「記住,你的名子是由外祖父所取,將來長大以後要記得為外祖父做事。」感念我於十個月襁褓時期,先母懷雙胞胎早產逝世,遺留方才七個月早產兒弟弟,進駐台北馬偕醫院嬰兒加護病房,當時父親面對如此家破人亡慘狀欲哭無淚。經外祖父與外祖母商量後,通知父親將我們先後送回景美,由外祖母覓得離住居不遠處的遠房姪女代為照顧。猶憶多年前老奶媽尚健在時,每次我回去探望她老人家,她看到我特別高興,在閒話家常總會不經意的說到:「你十個月大由你的外婆抱在懷中,她是纏小腳的佛國先生夫人,是台北第三高女的老師,被景美人所敬重,你父親跟在後面,這樣由你外公家走十分鐘的路到這裡,你外婆親手把你交到我的手中,當時我們全家都很慎重,因為這是佛國先生的外孫,要看作是自己的長孫一樣好好愛護細心照顧!」
從而我們兄弟兩人回到母親的出生地,在外祖父望重地方的德澤庇護下,及父親勤奮工作到處兼差按時送達生活費,我們在寄養家庭慢慢成長。記憶深處,只有二姨會定期帶著針劑來為早產兒體弱多病的弟弟注射營養液。其他姨、舅長輩則無人前來探視關懷。唉,誠然往事不堪回味,已過耳順之年,每思及此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經竟日深思後決定由本人接續二姨孝思,出資重編再印《長林山房吟草》詩集。全集收《長林山房詩鈔》404首、《長林山房文集》48首。先外祖父縱橫台灣詩壇五十年,在「台灣日日新報社」主持筆陣,針砭時論,畢生精華盡在其中。本次編務委請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負責出版。謹此,向先外祖父「臺灣瀛社詞宗」林佛國先生致敬。《長林山房吟草》詩集燙金封面精裝本出版,經發布出版新聞後,深獲台灣各縣市圖書館、各區域詩社、各大學台史所踴躍購書,博得古詩漢文學社一致好評。
今年春節期間在家仔細翻閱內文(當年目錄龐大並未詳讀),驚喜發現《臺北縣志序》林佛國撰,此篇深具歷史意義之重要文獻心中大悅 (先外祖父撰此文時年七十六歲),將計畫用攝影紙放大加框精裱三件,其一自存傳家、其二致贈新北市政府文獻會典藏、其三致贈母校台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校史室永久典藏。
先外祖父林佛國為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台灣光復後景美國小首任家長會會長,並為民國三十九年九月台灣省台北縣「景美鎮」升格為獨立行政區命名者,深獲地方父老稱頌敬稱「景美鎮鎮父」。同年台灣省推行地方自治,先外祖父代表景美鎮參選台北縣議會第一屆縣議員,以高票當選並連任第二屆縣議員,為民喉舌為地方爭取各項資源深獲好評。卸任代議士職務後,立即由戴德發縣長禮聘為台北縣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委由縣長自兼),肩負統籌總編纂《臺北縣志》此項歷史使命。〈台北縣志序〉全文如下:
台北縣志成。同仁來函求序。顧余數年來。從諸君子之後。勉焉預修。當茲付梓。實與諸君子共喜慰之。夫邑志之修也。肇始於淡水廳志。近乎百年。曾幾何時。海桑遷變。甲修乙翻。此改彼駁。波瀾重疊。不可挽回。洎乎光復。朝野同志咸倡重修。於是府市當局。莫不曰善。而各自為政。各自籌款。今也吾邑德發明府。長袖善舞。留余主持。清沂組長。主編肆應。而同志諸君子。又能文章。或撰述。或集思。或徵稿。凡足以志吾邑者。莫不懽迎而詳輯之。於乎盛矣。
拙初所深慮。台基兩市獨立。陽明山局又自理。幸吾邑農林工礦。猶能分道揚鑣。廣大山區。還為中樞疏散地。吾邑依然成一大縣。力尚可以發揮有為。他日反攻復國。台省獨一模範基地。省志也。邑志也。相去一百行。取材得其宜。到處有史實。而可為史乘。有明王陽明先生。嘗序金壇縣志。而有言曰。「邑志達之邦國。天下可也。而況於一邑乎。君子所以觀其政矣。」於乎。我此邑志。比諸吾邑諸廳志縣志。良有過之。無不及也。拙固乏大手筆也。祇盼諸作家。能奮其精神。透露於數百年之後。使吾邑耆舊故人。在此數百卷邑志中。傳諸不朽。則存沒受賜。不亦大哉。聊書其大略如此。以序於一端。
(中華民國四十九年初夏庚子年五月五日台北縣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佛國/中華民國一○六年立春丁酉年二月十日八女林淑容長子外孫計安邦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