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縱談人文教育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819
字型大小:

六、歷史與思想
目前是一個決定論的時代,使人們看不到思想在歷史推移中的功能。正如柏林(Isaiah Berlin)在他「歷史必然論」中所分析,歷史已化身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以致產生了歷史潮流不可抗拒的怪論,這種論點與脫責具有何種弔詭性?」
當然我們並非認為思想是歷史的「最後真實」,中國人評歷史,常高估了思想的作用,如五胡亂華之禍要歸咎於魏晉清談等。從這角度反省,反而可以看到決定論在史學上的正面功用。只有通過決定論的分析,思想的真正作用才能獲得最準確的估計。事實上,所謂歷史潮流不可抗拒,只是你不去抗拒而已。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此處之「命」都具有決定論之意,但孔子被當時人描寫成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的人,可見孔子雖承認「命」,卻不向命投降,且正因為思想可以創造歷史,所以人對歷史是必須負責的。
強調思想因素自以柯靈烏(R.G.Collingwood)為代表,他曾有「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名言,他把歷史事件分為內在和外在兩面;外在是史事的物質狀態,內在是史事人物的思想狀態。史家只有深入史事內在,始能把握到歷史的真相。當然柯氏的史觀並非是唯一之道,只是他以人的思想為其核心之史觀最合乎中國史學褒貶傳統,且他正視行為主義決定論對史學的衝擊作用,而復能超越決定論以歸宿於思想在史學上的中心位置,這對中國史學是有啟示性的。
故史學的科學化只能意味著中國史學傳統的更新與發揚,而非它的終結。事實與價值之間,專精與通博之間終將趨向一種動態的平衡;所謂「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也才能獲致嶄新的現代意義!是耶?非耶?
七、自由與權威
「自由主義向把自由與權威視為敵對,可知這種形式主義所帶來的荒謬?」
自由可分外在與內在。勞耳思(John Rawls)曾定義外在自由:「每個人均平等享有最廣闊的基本自由權利,但必須與別人享有同樣權利是相容的。」所以真正的自由是與法治、責任不可分的。有了這種自由,不分出身,均可在法律保障下,不受別人意志干涉,不成為別人的工具,生命才有尊嚴,每個人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就是康德所謂「諸目的的王國」(Kingdom of Ends)。但這種社會怎麼建成?在於遵守普遍、抽象的規則,即相互承辦一種約定成俗的權威性,否則彼此的行為不但不能相互為用,且會相互抵消,且被各種大膽假設所摧毀。
但僅有外在自由並非真自由,必須對生命有自覺清楚自知的時候,不隨別人意志的才是真自由。但他必須有所根據以發揮主宰性,這種真自由的根據,即是韋伯所謂的「奇理斯瑪的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如一個愛好文學的人,當他真心悅服受了杜思妥也夫斯基啟發時,他自己的創造想像力才能豐富,才不會羈絆在詞藻層次上;但韋伯的權威與政客個人崇拜的權威是不同的。
  「奇理斯瑪」本義是「神聖的天賦」(the gift of grace),本是基督教語,後經韋伯運用轉化,強調它使人服膺的權威力量,是一種使自己的提議被別人接受的能力,且這種力量是經常被考驗淘汰中,所以它是一種心安理得的權威。
因此以平等為基礎的民主,是反對權威的,但這種社會也是最膚淺、最趨附時尚的,低俗的選舉帶來庸俗的風氣,所以民主只是保障自由的手段,自由才是目的;而真正的自由必要靠心安理得、一種具有原創能力的權威來滋養!
八、知識份子的責任
Richarc Hofstadter曾指出,一個知識分子必須具有超越一己得失利害的精神;他在自己所學所思的專門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對國家、社會、文化的時代關切感。這是一種近乎宗教信仰的精神。用中國傳統的精神來說,具備了類似「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才是知識份子;「學成文武藝,貨予帝王家」只能算是知識從事業員而已(余英時語)。「但在今天人文教育貧乏的環境下,有誰去重視及正視這個疏忽所帶來的後果,又今天的知識份子該以什麼泰山梁木自許?」
知識份子最重要的是在風骨上,必須具有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嶙峋精神。且他們論政抗爭的是非曲直,應以天下蒼生為己念;是出之於對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宏觀悲憫胸懷,因此必要時甚至不惜血濺五步!具有此種為人間公義不顧己身安危的人方配稱之為知識份子,反之若無此種愛打抱不平、批評時政、打擊特權的心,就算學富五車,拿了數個博士,頂多也只能稱之為象牙塔內的專家而已,或是販賣知識以維生的知識業務員而已。我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范仲淹,范仲淹寫過一篇〈靈烏賦〉來歌頌知識份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執著,就是要知識份子有一張批判的嘴。
易言之,知識份子必須要有俠心仁懷,因為有披肝瀝膽的俠心,方能無悔為天下蒼生打特權、批權貴、以伸張正義;因為有同體大悲的仁懷,方能以同理心關懷世事,不致落入清官殺人的反諷畫面。
所以知識分子必須要有冷靜的頭腦以判斷是非;有豐富的學養以因應變局;有特行卓識的宗教熱情以貫徹之,這才是人文教育的目的!
九、琴棋書畫說閒情
創意的靈感來自身心的平衡;身心的平衡來自閒情的調適。自古中國知識份子就已了然此理,是以琴、棋、書、畫不僅是古代讀書人間情之所寄,更是心靈之所依,「但處在大眾及流俗文化中,如何重新轉化這種雅致?」
琴--飛向自然的翅膀:傳說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帶他到蓬萊山下去留宿,讓他一個人單獨默聽海水洞汩崩析的聲音。這時山林窈冥,滄海無涯,群鳥悲號,天地愴然。他忽然心開情移,邁向琴藝的顛峰,這說明了琴藝的深處是通於天地之道,一種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使人回到自然源頭的喜悅。
棋--另個坐隱的戰場:坐隱二字,不但表達了圍棋繁複的意象,更稱得上一首濃縮而簡潔的現代詩,也吐露出手談的超然玄遠。試想在花壇人靜,棋聲丁丁時,有什麼比內心靈靜更重要的利器?有什麼比寧靜更具養性的閒情?
書--用墨磨出的快樂: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在馳騖奔競的年代,靜坐在明窗淨几前,臨帖寫碑,不必有張旭濡墨的顛狂,也不須有智永磨平硯台的苦心,更多是一種優遊自得,調息靜氣的瀟灑與捨得。
畫--色彩譜成的樂章:書畫是古今共通的語言,更是彩色譜成的樂章。儘有不諳良晨美景的人,但若一旦面對精妙入神的書畫,無不感到快目適意,賞心悅目的。且選一個風日清美的時辰,閒立於茗香修竹的精舍中,輕展緩收,與知交共賞良畫,間而論評賞心幾聲,此中神惰散朗何止於天上人間?當然,意到即成,尤其是詩、書、畫的神思妙想,信手拈來,又是幅簡約玄澹的良畫!
是以何人故解風情:琴、棋、書、畫皆老矣?
十、韋伯學
「如果認為人類是社會動物,那麼你對社會學的流風能雲淡風清視之?」
對現代社會學影響最大的有三個人。德國的韋伯(Max Werb)、法國的杜凱(Durkheim),及馬克思。馬克思在學院外的聲音最大,但在學院內,則是杜凱與韋伯的分庭抗禮。尤其是韋伯,他的著作已公認是社會學中的經典之作。(四之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