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人的精神
台北市重慶南路,原本有許多家書局,因為科技的進步,紙本書或雜誌,大多改為網路化經營,使許多家書局,生意不像往日興盛,大部分就結束了營業,實在讓人感到婉惜。
有一天晚上,我走在萬華,在一條不起眼的街路上,看到一家大元書局,一走進書局,一張有點面熟的臉孔,親切的招呼我,我才認出是幾十年前,就認識的老文友,來自金門的顏國民,想不到他以前,在文化界頗負盛名,在採訪方面,更是高人一等,尤其對金門的風土人情,報導的更是詳細動人,使金門更加的植入人心,而歷久難忘。我知道他最喜歡的,還是純文學創作,那時他還抽時間,找楊樹清和我,在每周固定的晚上,找一些文友,創作和討論作品,以求自我寫作能進步。但是為了現實的生活問題,他還是在報紙與雜誌社之間,辛勤的工作,結婚後他生計更加的沉重,就日以繼夜的兼差文化工作,幾十年來總算讓他熬出頭,他的後代都擁有高學歷,又有很好的工作。
為了完成他的心願,在書局經營不善的時機,他毅然的又經營起書局,雖然書局賣的大部分是,有關於星象方面的書,也有開設星象教導課程(今晚剛好沒有星象教導課程),其實他想以,賣星象方面的書,和星象教導課程,所賺的薄利,來支付店租和開支,而且能利用星象教導課程,以外的幾天晚上,提供場地和茶水,招來一些喜愛純文學創作的文友,延續純文學寫作的風氣,這是他最大的心願。
我覺得他還是,保有幾十年前,年輕時對文學創作的熱情,所以決定參加他的勤寫小組,當我離開他的書局時,一直為他的理想而感動,我再回頭看書局時,那盞明亮的看板燈,而想書局裡面只有他一個人,默默的在看書、寫作,又想起電視上萬華龍山寺,早已有好多人,在排隊等候要點光明燈,而書局的那盞看板燈,不就是文學界的光明燈,在指引著熱愛文化的朋友,難得的一盞燈,雖然不像廟裡的光明燈,幾百或幾千盞,那麼的耀眼,但是只要有象徵性的意義,不管有幾盞燈的書局,總是會把文化延續下去的,而他能獨守著書局,不走向繁華夜晚的萬華,去享受酒池肉林,也是很樸實的金門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