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胡璉逝世四十年紀念】 胡璉《金門憶舊》重刊導讀

發布日期:
作者: 曾建元。
點閱率:966
字型大小:

而後國軍再獲得美國第七艦隊軍事支援巨砲而還擊更加強烈。炮戰持續四十六日後至十月始經兩岸高層秘密折衝而停戰。金門炮戰因有先前地下防禦設施之構工,而使軍民傷亡降至最低。解放軍以人道考慮單方宣布停戰,改以實施單日象徵性炮擊,持續到六十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方才停止炮戰,兩岸終於全面停火。胡璉領導金門軍民挺過八二三炮戰危機。戰後因戰火誘發青光眼疾,為政府護送西德治療,調任陸軍副總司令,主持國軍反攻大陸《凱旋計畫》之研究,自此完全由第一線戰場退出,也結束了在金門的日子。
胡璉初治金門之時,軍民關係緊張,因為軍隊為了戰備需要,經常強制徵用民力或百姓家產,胡璉用了許多心思改善軍民關係,日後都對民眾損失設法補償,而胡璉拉攏民心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小手段,就是胡璉以自己的座車提供作為金門鄉人嫁娶迎親的禮車,軍車亦提供鄉人出外交通順路搭載服務,對軍營周邊獨居老人給予居家照顧,獎助在外留學讀書的金門學子。大米換高粱、興修水利、獎勵養豬、進口香港舶來品、對鄰近軍營民宅免費供電、鄉民軍醫院醫療免費等等政策,也都大大改善鄉民的生活條件,受到歡迎。有一則故事說,民國四十年間,有天胡璉到鄉村巡視,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田間工作,於是上前慰問,但老婆婆卻對他比手劃腳、大聲吼叫,此事顯示出當時金門人民的憤怒及不滿。誰能想到,胡璉日後竟成為當代金門人崇敬喜愛的恩主公。
  胡璉在本書最後,闡述了他的金門邊防經驗所凝聚出來的金門精神,為大無畏、親愛精誠、刻苦耐勞與恬淡謙退四端。金門孤懸大陸邊緣,時刻防衛解放軍襲擊,此為大無畏;兵團上下道義相繫、生死與共,此為親愛精誠;前線孤島資源匱乏,必須刻苦耐勞;兵團不稱功,接受整軍編遣,為恬淡謙退。今日兩岸已走向和平發展與競爭的時代,儘管戰爭的威脅猶在,金門如何由兩岸兵家必爭之地,扭轉乾坤,由中國自由和民主的示範和監護者,進而同時成為兩岸和平的橋樑和兩岸治理的政治實驗區,這是金門人民對自己和臺灣海峽兩岸歷史命運的道義責任,也是當代金門最佳的全民國防戰略,更是金門精神在當代的發揚光大。
  要認識當代的金門如何在戰爭的歲月中,從一個資源貧瘠、滿佈廢墟的蕞爾小島,搖身一變為民生富裕的海上公園;從砲聲隆隆的軍事前線,如何轉型為交通來往繁忙的兩岸和平橋梁、自由燈塔、民主長城,《金門憶舊》一書,作為那以生命和鮮血見證的當事人的第一手史料和心路歷程,凡是金門人,不能不看,在後方享受金門人犧牲的全體臺灣國人,更不能不看。(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