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族親相聚懷祖先

發布日期:
作者: 謝藝雄。
點閱率:958
字型大小:

難得的族親,因為一塊地的共同祖先,在該處落土長眠,而形成了共同緬懷的聚會。
習俗的清明節掃墓後,六桌的共同後代,在嘉和叔早先一一電話聯絡後,終於在清明節這天聚會。其中一戶是已故文欽叔叔,由其妻謝陳省嬸嬸代表,喚其兒女、媳婦、女婿、子孫,同時回鄉,也自費加入一桌。七桌在頂著陽光的彩色帆布下,聚思緬懷,觥籌交錯遙寄。自允叔、嘉和叔在此起彼落聲浪中,分述這塊共同祖先留下的「風水崙腳地」由來。各桌有由外地特地返鄉者,有原就在本地比鄰而居者,熟稔的面孔,一一在餐桌呈現;更多的是年輕面孔,他們也陪同父母、祖父母回鄉掃墓,參加此聚,很是難得。
「道光歲次乙未年」由當時的「男四大房同立」的墓碑,翻開曆表對照,是清朝道光十五年,西曆一八三五年,距今業已一百八十二年。我們謝氏祖先的後代,能於一百八十多年後,藉此清明時節同聚緬懷,意義重大。
我祖母姓謝,祖父姓陳。祖父入贅於祖母,父親及最小叔叔隨母姓,二叔隨父姓。兒時,長一輩的人都說我們是「陳皮謝骨」,意即我們擁有陳謝祖先血緣。
擴大言之,我們的祖先的祖先,因姻親而血親,往上代代推移,周而復始,本就同源,「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載,族親,係指「同宗族的親戚。唐.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大孝,慈祥悌友。怡怡愉愉,奉太皇后。浹於族親,濡及九有。』也稱為『宗親』」。「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又載,「族親,以名詞言,係指『血統上有關係的族人』,其同義詞為『親族』」。由之廣義以言,族親、宗親、親族,名稱上異同,實可同義,毋庸深探。因為四海也是一家親啊。
我國各姓氏,類皆有其族譜體系,代代傳承,記載分明;輩份有別,而有不同稱謂。也因不同族群之生活、文化,各有淵源模式,歸之能以倫理道德是尚,則代代倫常提振,當可永續維持。
人生無常是常,短暫生之旅,呱呱墜地的大千人類,智商、際遇、環境不同,各人各有職司,因之得以型造廣闊無垠的社經體系;能無分你我、無分地位,祥和無紛爭,也就無分別心。
族親相聚,緬懷祖先,堪慰在慎終追源、尋根之餘,冀期無論家庭、社會、國家,由小而大,隨時有「群己意識」,互相包容、尊重,不間斷地相互施予愛的關懷和滋潤,這應也是「族親相聚懷祖先」的另一層。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