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單車旅行
已過立春,氣候卻依然充滿著詭異,不見百花齊放,只見霪雨霏霏。
清晨,我先推開窗扉,拉起了窗簾,讓光線佈滿著臥室,然後再探頭望去窗外,經過了一夜不知是否已雨過天晴?
沒想到一大早起床,窗外的雨水依然依舊,就在那瞬間,雨水便從鐵窗上的塑膠浪板,狠狠的滴落於我的髮稍,然後又漱漱的滑落在地面。
這段漫長的春雨季節,也讓我的心,注入了「懶散」的水注,流行性感冒病毒悄悄的肆虐起身體,鬱悶、陰晦,讓整個心靈中的角落,都長出了厚厚的霉斑。
盆地地區裡,處處可見被寒氣與溼氣的重重包圍,讓人不斷的期待著,何時可以看見春暖花開?可以徜徉在春陽裡,一同去踏青。
索性,沒有讓大家失望的等待太久,數日後,天氣暫時轉為晴,我便獨自從屋內走向戶外,先是伸伸懶腰,然後再做些簡單的體操,隨後又進了屋裡,我開始整理背包,換上輕便的服裝和運動鞋,騎著單車往河岸自行車道的方向而行。
此次之旅,我一開始就只想獨自出遊,欣賞那大雨過後的河水是否依然湍急?然後再順便去眺望著佈滿山嵐的遠山和那暮春曉色中的晨霧瀰漫……。
獨自去並不表示帶著孤獨,而是意味著自由與心靈沈澱。
經過一段碎石路後和鳥兒不停的啁啾陪伴著我,讓我一點兒也未感到寂寥,反道是感受到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妙。
走過了連日來豪雨的河床邊,河水未有想像中的混濁,而是明顯又清澈,排排的行道樹上,正吐出翠綠色的新芽,地面上還有些被雨水打落的葉片,載浮載沈的落入了河道裡,就像是一艘又 一艘的輕舟不知要航向何方?
那河岸邊錯綜複雜,高矮參差不齊的大樓,也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在忙碌不停的都市生活裡,不知有幾人能發現,其實春神已經將河岸美化的無限美麗?
再向前駛進,驀然發現碧綠如茵的河岸公園裡草坪中,有一座新建的石雕像,坐落於石砌水池裡,仔細地一看,裡面原來是個活水湧流的人造水塘,旁邊還插著一個木質雕刻的告示牌,上面寫著:「樂活湧泉垂釣區,小心水深,注意孩童,請勿戲水!」許多釣客,都紛紛從魚具箱裡,找出了釣,掛上魚餌,盡情盡興的垂釣,而旁邊的孩童們則張大著眼晴,仔細望著水面,等待魚兒上。
我只能帶著祝福他們的心情續繼駢馳在單車道之中,當車行經一段平坦路之後,眼前突然感覺路途有些吃力,緊接著又遇見一個急轉彎和岔路,一向沒有什麼方向感的我,雖然沿路有路標和地圖指示,但我仍然有些「霧裡看花」的感覺。
於是,我舒緩了一下心情,抬頭遠望著迤邐在天邊的雲朵,我選擇其中的一條路,然後加速換檔,駛向路的盡頭,這個路坡上有座小寺,寺裡供奉著各方神祇,停歇了片刻,順便採了一些野花供奉在小寺的香案前,並擎了幾炷香和燃起了紅燭,虔誠膜拜,我只祈求這次出遊一路平安。
離開之前,我看見小寺旁有一座年久失修,又出現許多龜紋的石碑,石碑上的金色字跡早已掉漆,但仍可以從石碑上得知,這裡原本在古早時代,曾經修竣過水圳,主要目的是為了灌溉,後來有些居民為了方便則在河岸前興建簡易的工寮,並種植一些蔬果,更有些居民以捕魚為生。也就說,這裡曾經有過聚落的形成,聚落人口稀少,但卻能自給自足。隨著時間的變化,因河道的淤塞加上疏浚工程的延宕,以致於每逢大雨過後河水必然氾濫,最後居民只好紛紛遷居,近年來,因工程施工法日新月異,採取截彎取直,這才平定了多年來的水患。
此後,居民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便在此坡道轉彎處供奉著各方神址,因小寺香火鼎盛,便有信徒共同捐出善款,重建此寺。
隨著小寺晚鐘清澈,佛經彼此起落,夕陽緩緩地溶化於盪漾的河水裡,最後,河面便出現一片燦爛的金光。
此時已是華燈初上,橋面上車水馬龍,交通擁塞,人們都帶著疲憊的心情,準備返家休息。唯獨我,仍然帶著興奮的心情,繼續意猶未盡的追逐著河岸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