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工出細活─讀王先正老師的 《浯鄉歲月》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1,341
字型大小:

與金門的緣,源于文學還鄉。了解金門,不僅從實地考察和遊覽獲得,還可以間接地從書籍涉獵。文學的、歷史的資料都很有用。王先正的《浯鄉歲月》就給了我多方面的滿足:文事、島事、戰事、人事等等。我父母祖籍雖然都是金門,然我們都在印尼出生。兩岸隔絕,金門從1950年到1992年成為戰地戒嚴,我們在2004年才首次回到故園金門"尋根認祖"。
那一年到金門,還需要從台北兜個大圈子。先從香港搭飛機到台北,再從台北搭飛機到金門。因為陳延宗負責聯絡海外金門籍寫作人出版叢書的原因,我們認識了陳延宗,他當時又介紹了熱情的楊樹清,他在台北為我們穿針引線,拜訪和認識了好幾位台北的作家;接著我們幾次到金門都是陳延宗兄陪我們辦事和遊覽;近幾次則是王先正了。王老師開車帶我們拜訪陳長慶先生,請我們吃午餐,送我們到水頭碼頭,還送我們不少書籍,包括他的著作《浯鄉歲月》。王老師喜歡讀書,喜歡蒐集描述金門鄉土的書籍。他尊重文友們的精神勞動果實,送我好幾本別的作家的著作,有的我有了。我很驚異他不少書都有相同的幾本,讀了他的文章,才曉得有的書他買了好幾本,分享同好。
在《金門文壇--繁花盛景》(第138頁)一文開頭他就說:"我喜閱收藏金門籍作者的文藝作品,也喜悅拜讀金門島佳作。"該文介紹陳則錞編的一本書《心動了花開了》,逐一介紹了十位作者王金練、林媽肴、洪春柳、翁朝安、陳長慶、陳秀竹、陳則錞、陳欽進、陳榮昌和楊清國其人其事。還有幾篇對了解和研究金門籍作家都很有參考價值,如《新詩與金門(一九四九至二零零二)--"寫金名詩"與"金門詩人"》,全文分"名詩"和"名家"兩大部份,佔了全書十五個頁碼,此篇乃應張國治先生的要求,為參與"詩酒研討會"而寫的詩學研究論文。
2012年3月王先正老師眾望所歸地被選為金門縣寫作協會理事長,非常有趣的是他為人謙虛謹慎,在《寫作協會與會員著作》一文裡,將各位理事們的文學創作貢獻和著作書目又詳實介紹一番,無疑又是一篇資料紮實可靠的文壇札記。我也頗欣賞《金門文學黃金島》一文,從中可以看出王先正老師的一絲不苟,該文原是應金門農工職校劉校長之約向學生做的一次文藝講話,王老師認真其事,事前備課,寫成題綱;事後又總結整理成文,寫成體驗式的小結。王老師的題綱類似打油詩,不乏精彩之處,值得抄錄分享:《金門文學黃金島--讀書寫作樣樣好》,具體五條如下:"一、住在金門,寫作名家知多少?二、讀書看書,益書善書不可少;三、金門歷史,有些知識要知道;四、勇於提筆,莫要誤認自己小;五、看圖作文,手機照相忘不了。"短文對五方面加以詳細闡述,王老師對文學的滿腔熱情,對學生的苦口婆心,令人感動不已呀。從以上資料性的書寫,我們看到王先正老師即使不寫散文、隨筆,專門搞文學研究和評論,也是挺合適的。
王老師熱愛文學,熱愛讀書,但自謙疏懶,幾十年後才出一本書,但《浯鄉歲月》慢工出細活,份量不輕,看得出作者的多元興趣,每一篇文章都寫得紮實具體,那份功力,當是多年沉浸書海的結果,厚積薄發,駕輕就熟,文章短,但精,我讀金門日報電子報,部份篇章就曾在副刊讀到,而《浯鄉歲月》裡的文章也多數在《金門日報》發表過。
《浯鄉歲月》封面設計底色採取溫暖的橙色,中間擺放一張作者童年時期黑白色的"全家福"照片,封底又印上了一張家庭長輩和親屬的合影,比例較小,前後呼應,不但散發出一種溫暖的懷舊氣息,暗示書中收了作者成長印記的一些篇章,也體現王老師重情念舊、至孝的、重視家庭的情愫,"浯鄉歲月"四個大字以行書書寫,清楚而不失瀟灑,橫跨照片上方,與黑白照片、底色橙色形成了高度和諧,負責封面設計的陳佩蓉女士真是高手。
《浯鄉歲月》出版於2014年8月,厚264頁,分為"人生道上"、"受教任教"、"談文論藝"、"戰史戰士"、"寫傳訪僑"及"浯鄉他鄉"六輯,眉清目楚,歸類得恰到好處,也反映了王老師平時興趣所至,筆力所向。寫序的是洪春柳、楊樹清兩位名家。兩位名家的序都寫得詳盡,介紹王先正其人其事,楊樹清介紹各輯特色以及與王老師認識的始末,洪春柳以長短句書寫全書的概要,都有助於了解全書的大概和特點。對於金門在戒嚴年代比較陌生的我這個讀者來說,每一篇都很吸引我。例如"人生道上"七篇文章,不但回憶了作者的童年,也寫了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顛簸歲月對自己童少年的影響,其中《追憶先父母》、《金門人赴新加坡》和《辛勞堅強的雙親》摘錄了不少父親回憶錄的文字,雖然年代久遠,也比較瑣碎,但對於了解四十至五十年代的金門實在太有用了。《受教任教》九篇文章訴說自己的學習成長,充滿了自省精神和懺悔意識。當然,我也非常喜歡《談文論藝》一輯裡的十六篇文章,猶如"函授"的"速成班",讓我一書在手,掌握了一本金門文學詞典一般,了解不少金門文學的寶藏。
其他幾輯,也極有歷史價值,尤其是"戰史戰士"五篇裡的《古寧頭大戰知多少》、《古寧血戰--哀矜勿喜》及《向老兵致敬,致謝--金門人談金門》幾篇,考據古寧頭戰事有關事實以及在戰火洗禮後金門島的發展,對我都是不可多得的比較理性感性兼具的文字。《寫傳訪僑》基本上每篇不長,從金門人落番個案看時代,從中可以了解為什麼金僑散布在全世界會那麼多。最後一輯"吾鄉他鄉"七篇,主要是日、韓、廈、金的遊記,王老師哪怕寫遊記,研究色彩也很濃。
如果論文筆,王先正筆觸紮實、忠實、如實,用詞精煉簡潔,不尚虛空,幾無虛空飄渺之章,少有無病呻吟之句。他的文章講究條理層次的清楚,喜歡嚴謹,實事求是,讚美有度,恰到好處,也不忌諱批評,哪怕讀書讀到一個錯字,也毫不客氣提出。王老師的文風來自他長期當老師的職業習慣,不願意誤人子弟;也來自洪春柳老師提到的他喜"文史資料的蒐集"以及研究,這屬於學術範疇,而學術講的正是一絲不苟的精神。我喜歡和贊同他說的"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倖存者,同胞自相殘殺,是民族悲劇,不必誇耀。"多年前,和他不太熟悉的時候,有次在公眾場合,他與我握手,說,東瑞,我看金門籍作家,你出書最多,但是不是最好,我就不敢說。這一句話我一直欣賞迄今,有心人、有情人和實事求是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話,那是絕對正確的。讀一些個別人的作者簡介,常常標榜寫了幾千萬字,其實意義不大,因為那究竟說明不了是字字珠璣還是文字垃圾?
王先正老師雖然暫時只出了本《浯鄉歲月》,但其文學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史價值那是頂得了一般的書好幾本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