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塵煙往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麗玉。
點閱率:684
字型大小:

*婆婆對駐軍的印象良好
婆婆對駐軍印象不錯,因自己樓房二樓上住的是韓卓環團長的寶眷(太太和兒子),而當時同住我家的寶琴(原王金成洋樓的炊事婆)就幫團長夫人照顧小孩,團長夫人很慈祥,對我們家三個孩子都疼愛有加,逢年過節時,彼此互相邀請餐宴,猶如一家親 。後來部隊調防走了,幾年後再度來金時,尚會再度到后宅來見面連絡,所以是有情有義的。後來大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此時期,金門實施戰地政務,軍民合作無間,金防部發起「軍愛民」德政,每年遇逢農作高粱、大小麥子收成季節一來到,村民可向村里公所、各鄉鎮民眾服務站直接去申請登記,軍方即會隨著民眾需求,派遣阿兵哥到農地現場去幫忙作收割高粱,或拔麥子的苦力工作,此種便民利民的德政真是嘉惠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而百姓也會以自家收成的花生,或煮熟曬乾,或炒熟花生,或製作高粱糕等食品餽贈予部隊官兵,所以「軍愛民,民敬軍,軍民合作一條心」的口號是金門地區唯一能體驗的事實與寫照,這是婆婆對國軍進駐良好的印象。
三、王任群回憶的口述往事數則:
*「枵雞無惜箠,枵人無顧面皮」
王任群是王漢文的長子,他講述的是他親身經歷的一段「枵雞無惜箠,枵人無顧面皮」的事實,他回憶說:「大約是民國四十四年時,國軍已進駐金門多年,那時百姓仍然生活困苦,務農為生的家庭,其每日三餐僅靠地瓜糊口,更談不上有副食油腥進肚子,所以每一次阿兵哥三餐吃飯時,我們小孩子無所事事,就跑到王金城洋樓前面廣場旁邊等,等待阿兵哥把飯吃好離去後,我們幾個小孩子就一擁而上,眼明手快的把幾組菜盤子內的剩菜剩湯端起,就往自己嘴巴塞、嘴裡倒,幾次不小心,把辣椒也吞嚼進去,一時被辣得又嗆又咳,眼淚鼻涕直流也不怕,還是每天樂此不疲的每次去吃剩菜剩湯;也會跑到部隊廚房(就在王金城洋樓左邊三合院內)去找伙伕班長要煮飯的鍋巴吃,有時候會在灶上的蒸籠裡去偷大饅頭,一個口袋裝一個,『小鬼,幹什麼?當小偷啊!』當被伙伕發現時我們就死命的趕快逃跑,他們也同情我們實在很可憐,也不曾對我們怎樣。想到我們當年生活這麼艱苦無著時的日子,真可以一句『枵雞無惜箠,枵人無顧面皮』的俗語來形容顧不得面子而去做一些有失體面的事是最恰當不過了。」
*麵粉袋裁製的短褲風波
王任群又回憶另一件發生在自己同伴身上的往事來,他說:「美援時期,家戶都有配給及分發到牛油罐頭、小麥粉,全脂奶粉、玉米粉,印有中美合作及標示淨重22公斤的麵粉一大袋、、等救濟物品,同伴的媽媽很能廢物利用,而且具備縫裁本領,就將用完的麵粉袋子洗乾淨後,裁製成男生用的內衣短褲,可是褲子的背面(屁股處)正好取布是印有中美合作兩隻手緊握的這面,而正面褲檔處取用的布是標示淨重22公斤的這一面布,該同伴(恕不能明示真實姓名)穿出去之後,現場讓很多人笑話他,尤其許多位同學更調皮的直問:『淨重22公斤,你那話兒真有那麼重嗎?』,『原來是中美合作的關係啦。』一句句傷人的話,害得這位同伴沒等到放學就哭著跑回家,從此再也不願穿這件褲子了。」也許是因這件事情鬧成笑話後到處喧揚開後,地區百姓同樣經由麵粉袋裁製成的衣褲,都先送去染店或是去自買各色染料加染成黑色或深紫色、深紅色、深咖啡色、深綠色後,把原印製的字樣掩蓋後才敢穿著出來(註:此事經海塗嬸證實,其家中的小孩子也都曾穿過用麵粉袋子做成的衣褲,連同喪事分發的頭白布分塊接連也裁製成內衣褲都曾穿過)。
*種菜孩子的辛酸
王任群接著又勾起另一件令他心酸的舊事,他說:「因我是老大,家裡的粗活都需靠我幫忙,打從小學高年級時 ,每天早晨要天未亮就得起床,尚睡眼矇矓就被父親叫醒,實在太愛睏,醒了躺下又倒頭睡,又讓父親大力的打屁股才起來到菜田去挑水澆菜,大人100擔,我挑一半50擔或六十擔,澆好菜後才能回家吃安補糊早餐,接著上學校。」「下午放學後,照樣要再挑60擔水澆好菜,再把牛、羊牽回家,弟妹們在家也是不得閒,要去扒相思樹葉、木麻黃樹葉當柴火,撿牛糞回來曬乾當柴火或是堆進糞坑當裡肥料。有的在家養雞鴨、拔野菜餵兔子、掃地掃雞鴨屎。弟妹們大家都有家事做,我阿嬤說:「會吃著會做。」不像現在的小孩子,放學回家除了看電視就是玩玩具、打電動,不然就是直喊無聊!
王任群嘆了一口氣說:「當菜長大後,下午就要幫父親去拔菜、整理、綑綁。凌晨四點就被叫起,幫父親挑一擔菜去沙美市場賣,因戰地政務實施戒嚴,到處都站衛兵,宵禁時間未到不准通行,要在金沙三橋過去處等衛兵吹哨子,大家一窩蜂似的衝進市場去佔一較好的位子,若是早上順利把菜賣完,父親就會帶我去吃油條、或包子加配喝一碗花生湯作為犒賞。若是不順利,菜供過於求,阿兵哥菜買就會討價還價,記得有一次,大白菜一斤四角還不買,竟還價要一元四斤才要買,父親個性很倔,氣起來索性要我一起把菜挑回家,在回家的一路上,父親是越想愈生氣,走到金沙三橋時,父親乾脆將整擔子漂亮的大白菜往橋下倒掉,讓溪水飄走,我覺得很可惜,想阻止都來不及,想到這些菜是需要幾百千擔的澆水才能長到這麼大的。你說丟掉是不是很可惜?令人心酸不心酸?
四、王文稟的口述記憶:
*我也是要澆菜的歹命囝
現任金門縣政顧問的王文稟也證實說:「我自己在家是屬排行老二,和王任群是鄰居,也是同年齡同學,從就讀何浦小學六年級起到金沙國中這段期間,他也是屬於種菜人家的孩子,每天跟王任群一樣,都得幫父親早晚兩次挑水澆菜,每次至少六十擔。幫父親賣菜時,都得在凌晨二時起床,為了有較好的價錢,要挑菜走到更遠的山外市場去賣才有,賣完菜後急忙走回家後,還要騎腳踏車趕赴沙中上學,這是現在年輕學子會以為是天方夜譚般的故事,誰會相信當年這種事實真的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呢?」他一面說著一面還用手摸摸自己的肩膀曾被扁擔壓過結成的老繭處是否還在?
村中傳奇(真人真事):
(一)及時雨──任璽哥
婆婆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因他有一位熱心助人,成天在村子裡各家戶走動助人的好老公(王任璽 ),村中各家大小諸事,除了沒幫人接生一事外,其他事情粗細樣樣都通才,從殺雞、鴨,做灶,張犁,寫春聯,回書信,結紮小公豬睪丸,做粿,包粽,排解家庭糾紛做公親等事事樣樣都難不倒他,因他在村中輩分不是很高,所以村中長輩者管直叫他名字,同輩以下者皆稱他為「任璽哥」。因他生性古道熱腸又勤快,所以大小事情經找上他出面幫忙就凡事迎刃而解,所以大家又給了一個綽號:「及時雨」。
(二)后宅的井
婆婆就是全憑「及時雨」的公公即時帶回家給她的村中大小訊息,她也變得博學多能,她回憶說:「我們后宅的井,最早的井是在王金龍厝邊,此井是用石塊疊砌而成,水量充沛,足夠供應全村食用,我們家也是往那口井取水用的,一直到民國55年底,我們家才請了何厝村吳姓兄弟來挖井,井圈是公公自己用水泥灌印的,水量也是很充沛,在村中人看來也是奇蹟之一,因之前,也有挖井挖不到水源者,一連挖了三口井都無法挖出水源來,又得填埋回去,在無自來水供應之前的年代,我們家新挖的井也是村民取用水的來源之一。(四之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