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談大二擔島往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鄭瑞堅。
點閱率:2,574
字型大小:

八二三砲戰大二擔島戰況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初,共軍調動部隊向浙閩沿海集結,而且砲兵相繼進入陣地,顯有蠢動之跡象。大二擔守軍提高警覺,並積極備戰。八月二十日,蔣總統親臨金門指示機宜。
大二擔駐防的兵力,國防部史政局出版的《大膽二擔保衛戰》,提到:「當時我駐大膽及二擔之兵力,計有第九師第二十五團第一營(配屬第二營第四連、第三營第八連、工兵第三連【欠一排】、四二砲排、衛生排),……與其他後勤支援單位等,總計官兵一四一二員。」當時駐島的指揮官是第九師副師長陸志家上校。
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十八時三十分,共軍砲兵突向我轟擊濫射,大二擔駐島官兵沉著應戰,堅守陣地。砲戰期間,大二擔島落彈量之多,中外戰史罕見。至十月五日止,《大膽二擔保衛戰》記錄:「大擔落彈九萬二千四百六十九發,二擔落彈二萬七千四百五十四發。」四十四天,大二擔島共落彈十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三發,我守軍傷亡三○七員。
砲戰期間,南山國旗台被擊破十七面國旗,陸志家副師長回憶:「最後一面被打破的國旗,於(四十七年)十月八日交國防部總政戰部第一處處長蕭政之將軍帶回臺灣,存於國軍歷史館。」由於砲擊當中,駐軍不但沒有叫苦連天,反而越戰越勇,蔣中正總統對官兵的英勇表現,引為國軍之殊榮。八月二十七日,特別電勉大二擔官兵:「數日來爾等在敵砲火猛烈攻擊下,沉著應戰,忠於職守,余至為慰,希繼續奮發革命精神,聚殲匪寇。」依《百戰將軍陸志家回憶錄》的記載,上述電文是在「八月三十一日十二時接司令官胡璉上將轉來總統蔣公慰勉電」。九月三十日,蔣總統又書勉大二擔官兵,摘錄如后:「我守備大二擔全體將士在此月餘以來,備受奸匪無分晝夜之砲擊與燒夷彈之燃燒,乃能愈戰愈奮,屹立不搖,已充分發揮革命軍人之果敢與志節,此種撼山易,撼革命軍難,莊嚴偉大之戰例,實可謂古今中外得未曾有!……故我將士於體力膽量上須厚自磨練,務使精神振奮,心志堅定,嚴守紀律,服從命令,團結一致,親如手足,同仇敵愾,雪恥復仇,爭取最後之勝利與偉大光榮!是為至盼!」指揮官接到信函的時間,依《百戰將軍陸志家回憶錄》的記錄,是「十月四日一時五十分接總統蔣公親筆信一封」。可見,蔣總統對駐防大二擔官兵的殷切期望,表現在字裡行間。
十月七日下午,第十軍副軍長孟述美將軍代表司令官,慰問大擔官兵,並贈送蔣經國先生十月二日手寫的信函及小型收音機一個,信函內容如后:「自砲戰發生以來,已一月有餘,在此期間大二擔之官兵,以大無畏之革命精神,沉著抵抗,受傷不叫痛,受難不叫苦,令人聞之,無不感佩敬仰。」四十七年十二月二日,經國先生特親題「島孤人不孤」,鐫刻於南山摩崖,作為官兵的精神象徵,以鼓舞守軍的士氣。
八二三砲戰期間,大二擔島駐島指揮官是陸志家上校,民國二年四月出生,浙江富陽人,二十六年畢業於陸軍官校武漢分校,歷任排、連、營、團長,於四十七年二月,調任第九師副師長,四月八日進駐大擔,十月七日,奉令將防務交由夏超將軍接替。戰後,陸志家副師長獲頒五等雲麾勳章,並晉升少將,而後調任預備第四師師長、第五訓練中心指揮官、八十一師師長、第八軍副軍長、太武守備區指揮官等職,於五十八年七月十六日退役。六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前國防部長俞大維頒贈陸志家將軍「金門之劍」,以表彰其在砲戰期間駐守大二擔島的功績。
兩位蔣總統巡視次數研討
蔣總統發表的文告或言論,一再強調「無金馬則無臺澎」,非常重視金馬外島,雖然日理萬機,猶常巡視前線,以關心軍民生活及視導軍事防務。蔣總統經國先生也是一樣,尤其八二三砲戰期間,冒砲火之危險,親臨金門戰地五次,指示機宜。兩位蔣總統除了到大金門外,還至小金門,以及最前線的大二擔等離島巡視,並慰問守軍將士之辛勞,其關懷之心,守島官兵永誌難忘。
依《縣志》的記載,蔣中正總統「巡視金門達三十次」,其中四次到達大擔,一次至二擔。包括:民國四十八年元月二十四日,至大擔巡視防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視察大擔。五十年四月十四日,至大擔慰問官兵。五十二年五月十八日,至大二擔島巡視防務。
《縣志》記錄蔣經國總統「巡視金門達一百二十三次」,此數據是否正確,建議縣府業管再予以查證,有無遺漏之處。國史館所發行的《蔣經國總統照片集(一)》,其中有五張在金門拍攝的照片,標記的日期分別是:四十二年二月四日、四十三年三月四日、四十三年四月(日期未註明),此三項行程並未列入《縣志》的「蔣總統經國先生巡視金門紀要」。
再者,行政院新聞局出版的《蔣經國先生全集》,其「記事年表」中,也有五次的行程未納入。包括:五十五年元月四日,任國防部長時,赴金門巡視防務,慰勉將士。五十六年六月十四日,任國防部長時,銜命巡視金門防務。六十三年五月二十日,任行政院長時,訪問金門,向軍民問好。六十四年八月三十日,任行政院長時,飛赴金門視察,次日並赴大擔島、二擔島慰問駐軍。因此,建請縣府業管宜參考相關文獻,若查明總次數有錯誤應予以修正。
依《縣志》的記載,經國先生八次到達大擔,四次至二擔,包括: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九日,任總政治部主任時,慰勞大膽大捷部隊。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黑夜渡海冒砲擊危險,赴大二膽、小金門,對守軍將士,面致慰勉。五十三年十月十六日,任國防部副部長時,至大、二膽島慰問官兵。五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任國防部長時,偕同美軍協防司令耿特納中將赴大膽前哨巡視。同年十一月十三日,任國防部長時,率同陸軍總司令高魁元,到大膽慰問守軍。六十一年二月十六日,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巡視大、二膽。六十一年五月七日,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巡視大、二膽。六十三年元月一日,任行政院長時,在大膽前哨慰問官兵。
蔣經國所著《風雨中的寧靜》中,「金馬之行」記載:「(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十九時,自水頭乘成功隊小艇,偕為之化行二同志,在夜黑浪高中渡至小金門,代表總統對部隊長面致慰問,並商討若干有關防務事項。西北風大作,只得提前離小金門,因浪大渡海困難也。返抵金門××山已是深夜矣。」從經國先生的日記來看,十月二十一日晚只到小金門而已,並沒去大二擔,建議縣府業管予以修正。
大二擔島更名問題探討
目前官方的文件大都將「大二擔島」寫成「大二膽島」,「大二擔島」何時改名為「大膽島」,值得吾人探討。由於《縣志》沒有針對這個問題,作完整的記述,僅在「兵事志」內,提到:「民國四十年十月,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將軍巡視大膽,以守軍光榮勇敢之戰績,乃題贈:『大膽者,方能負起反共復國之大擔。』因此,『大擔』乃改為『大膽』,勉勵官兵負起復國之重責大任。」另外,郭堯齡所著的《金門紀實》,有兩種不同的更改時間點:一種與《縣志》所述概同。再就是「蔣經國總統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時,於四十三年『九三』砲戰勝利後,巡視大擔島,以『大膽者,方能負起反共復國之大擔』豪語,勉勵前線官兵。之後,金門縣政府呈請內政部,更名大擔島為『大膽島』。」
島嶼更改名字這是一件大事,必須呈報中央政府(內政部)核定,始可依核准的日期正式生效。四十年十月還是「九三砲戰」後更名,經查閱《縣志》的大事志,並無相關記錄,而且中央有無將大二擔島如同烏坵嶼(原屬福建省莆田縣)一樣,授權縣政府代管(四十三年六月),也不得而知。那時的金門行政公暑(四十二年二月撤銷),以及後來恢復的縣政府,何時呈請核准更名,皆無肯定答案,讓人莫衷一是。
其次,二擔是否也一起更名,亦無明確的史料可資證實。五十年四月,國防部史政局所出版的《大膽二擔保衛戰》,其中二擔並未改名。因此,籲請縣府業管單位,能夠公布大二擔島更名的過程與史實,俾使解說員說明時有所遵循,亦讓鄉親瞭解其歷史源由。
結語
民國七十年九月起,筆者在金防部服務時,開始有機會陪同長官到大二擔島慰問守軍部隊,九十九年七月,參加大二擔戰役六十週年紀念活動後,就沒再上島過,希望開放觀光後,能夠再至兩島尋幽訪勝,重懷這美麗的島嶼。林馬騰在所著《大二膽島的秘境秘史》中,提到:「大膽島,一個禁錮在戰火下的孤島。大膽島,長期蒙上神秘、肅穆的面紗,雖近在咫尺,卻又似遠在天邊。」或許是這個因素,所以鄉賢以大二擔島為主題的專著不多,除了林馬騰所寫的大作之外,就是董群廉的《大二膽戰役參戰官兵訪談錄》。因此,希望有興趣研究大二擔島的金門人,能夠群策群力推動「大二擔島學」的研究風潮,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與面向去探索,進而將兩島的面紗掀起,當島不再神秘時,大二擔島就可真正融入金門了,那才是我們的土地!(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