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呂成發《金門名士─呂世宜藝文研究》序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慶元。
點閱率:2,310
字型大小:

1990年代初,本人撰著《福建文學發展史》,接觸大量的福建地方文獻。金門是我的家鄉,關注自然更多,因此知道金門宋代有邱葵,明代有蔣孟育、蔡獻臣、許獬、蔡復一、盧若騰等,清代有呂世宜、蔡廷蘭(其先移居澎湖)、林樹梅等。每翻閱到一種金門先賢的文集,則喜;每發現金門作家的一篇佚文、佚詩,則喜;每讀到一篇與金門詩人酬倡的作品,則喜。1997年,我到台灣參加魏晉南北朝文學學術研討會,參觀板橋林家花園,知道呂世宜是台灣金石導師,有很高的地位,遂萌生一訪呂世宜所居金門西村的念頭。
1990年代中期,兩岸交往剛剛起步不久。金門民眾從金門到廈門得從金門飛台灣,再由台灣飛香港或澳門,再從香港或澳門飛廈門,花費金錢不說,還耗費時間與精力。
1990年代中期,金門雖然解嚴,但仍然未向大陸民眾開放。2001年,金門、廈門兩地破冰,開啟兩門對開之旅。開啟之初,大陸方面限於老年金胞(年六十五以上),兩批大陸老金胞過後,限制解除,我才有機會回到金門。金門有三處歷史文化古蹟我是執意要去看的,一是魯王疑塚和魯王墓,一是大明盧若騰墓,一是呂世宜的西村。金門學人中,我認識黃振良兄較早,第一次回金門,便請振良兄帶我去看這三處古蹟。呂世宜故居已經修繕一新;振良兄又領著我去尋看藏於古厝的呂世宜手書匾額,總算了卻一樁心事。十年前,小女在汪先生指導下作以林樹梅為題的博士論文,林樹梅與呂世宜同鄉,又同為興泉永道周凱主辦的玉屏書院的學生,治林樹梅繞不過呂世宜,和小女時有討論,我也藉機讀了呂世宜的古文、題跋,觀賞呂氏的書法、篆刻作品。廈門玉屏書院諸生中,已經成舉人的只有呂世宜一位;呂世宜不僅為諸生之長,而且學問最好,古文也作得相當洗鍊精粹。呂世宜的研究,在台金,已經有不少論文問世,其中以吳鼎仁先生《西村呂世宜》(金門縣文化局,2004)成績最著。吳先生本身就是書法家,對呂氏的書法情有獨鍾,每有心得。
金門不過是個蕞薾小島,而宋明以來文人輩出。我時常在想,宋代陽翟為什麼出這麼多進士,明代瓊林為什麼出這麼多的文學家、後浦能出會元,清代山外能出書法家、古文家呂世宜?盡管台金有幾篇研究呂世宜的論文,且有一定的份量,而大陸的研究除了篇把論文,其餘都是介紹性質的。因此,繼續研究呂世宜,對台金學者來說,是進一步的開拓視野和提升質量;對大陸學者來說,則具有拓荒的意義。我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不能不寄希望於我的學生。呂成發是我2009年招收的博士生,呂世宜在遷金呂氏中為二十八世,呂成發則為三十四世,相差六世、約170年。成發對其族祖呂世宜有著很深的情感,從小生活在呂世宜生活過的環境,從小受到呂世宜好學勤學的精神的激勵。我和成發討論論文選題時,選定呂世宜研究為題,成發似乎胸有成竹。
成發選呂世宜研究為題,我也特別高興。成發在軍校成績連年第一,長官稱讚有加。不過,成發就讀博士班之前,古代文學和文獻學的學術積累尚有欠缺,無論學習或者隨後的畢業論文的寫作,都碰到不少困難。我建議他先易後難,先從呂世宜的家世生平入手,進而研究其金石、書法,篆刻風格及理論,最後是古文、筆記之類。我很欣賞金門子弟刻苦向學的精神,大數同學跟我讀博士,年齡已經不輕,而且大多半路轉讀文學或文獻,可能悟性沒有年輕人那麼好,但是他們從不輕言放棄,孜孜矻矻,耐心讀書寫作,寫一節是一節,寫一章是一章,積節成章,積章成篇。在這個過程中,沒少挨我的訓斥。成發大概是挨我訓斥較多的一位,他總是虛心謙遜地接受。有時怕聽不清楚,還請我再說一遍,用筆記錄下來;如果是大段的話,還要錄音,回去琢磨,琢磨不出來,又來電諮詢,反反覆覆,一波三折。2015年上半年,成發的論文已經基本成型,我的意思是已經可提交,成發卻很冷靜,認為還是不夠成熟,容他再拖半年,再行修改。功夫不負有心人,下半年終於通過匿名評審,並且順利完成口試(答辯),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我還記得,主席宣佈答辯通過那一刻,成發率參與答辯的同學起立,向老師們敬禮致謝。
成發的論文優點很多。和其他金門同學一樣,田野調查是他的強項。成發對文獻的熟悉程度不一定達到十分,而田野調查則做得很好。呂世宜出生在金門,長期居住在廈門。金門下湖、東村、西村,自不必說,這也是成發出生、成長、長期居住的地方,熟門熟道,何處有呂世宜的匾額,何處留存呂世宜的墨寶,他都瞭如指掌。成發還不止一次到廈門尋訪呂世宜的蹤跡,登山尋找呂世宜的題刻。用田野調查搜集到的資料,與紙質文本資料比勘,相互印證,從而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文獻方面,成發的長處表現在族譜的搜集、分析和利用,他把呂世宜的家族源流弄得一清二楚。這方面的工作,在成發之前似沒有學者梳理過;在成發之後,想再進一步在這個問題上再作發明,恐怕也不容易了。其次,成發對呂世宜的金石、書法、篆刻理論作了有益的討論;從事這一部分的寫作,成發搜集了流傳至今的呂世宜幾乎所有相關作品的照片或影印件,圖文並茂,賞心悅目。
對研究論題的喜愛,往往是作好論文的第一步。成發滿懷對故鄉金門的愛,滿懷對呂氏宗族的愛,滿懷對族先祖呂世宜的愛寫作他的博士論文。在和成發交談、討論論文的過程中,談到金門呂氏宗族,談到呂世宜,他時時流露出崇敬的情感。他不止一次對我說,如果論文有幸通過,他一定要前往宗祠祭祖,並且舉行晉博士匾的儀式。
成發的祭祖和晉匾儀式於2016年12月16日(歲次丙申十一月十八日)舉行,盛邀我參加。8月1日,應金門大學黃奇校長之邀,我來到金大擔任講座教授,出席山外的活動理所當然。近二十年來,每年我都有博士生畢業,我都盡可能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與學生分享畢業的喜悅和快樂,心花怒放。至於晉匾,我的學生中施志勝博士是第一位,呂成發是第二位。不同的是,施博士的晉匾活動是在祖籍安溪縣舉辦,呂博士則是在家鄉金門舉辦的第一位,因此同樣有新鮮感。我一直在期待中。在金門生活半年,我帶來的西裝總共只穿過四次,兩次研討會,一次博士論文口試(答辯),還有就是成發的祭祖晉匾活動的一次。成發祭祖晉匾的這一天,金門東海岸的下湖村熱鬧非凡,親朋好友前來祝賀,摩肩接踵。成發和太太精神飽滿,乘敞篷車從下湖出發遊街,一路鞭炮,無論識者與不識者,都駐足觀看,投以讚許或欣羨的目光。祭祖晉匾活動在呂氏宗祠舉行,種種儀式過後,副縣長吳成典博士等相繼祝詞,之後,司儀也請我講幾句話。其實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已經感受到成發對老師的敬重,請我祝詞當然也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我的講話強調四點,一點是呂世宜的金石、書法、篆刻、古文,頗受時人和後人的重視,有很高的成就和地位。成發選取呂世宜研究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很有眼光和見地。二、在呂氏宗祠舉辦祭典與晉匾活動,說明成發和其他由內地遷金的呂氏子孫不忘祖宗恩澤。三、呂世宜在金石、書法、古文的成就,澤被了金門呂氏的後人,成發博士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後繼有人,族祖呂世宜當含笑於九泉。四、當今,包括成發在內的呂氏子孫獲得博士學位,也將激勵下一代和後代子孫,呂氏文脈源遠而流長,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呂氏博士來宗祠祭祖晉匾,呂氏宗族,榮莫大焉!
成發的論文,再經修改,即將付梓,囑我作序,由他的論文生發一些感想,聊弁其端。是為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