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碧山古蹟知性導覽之旅
某日,安祿山在長安西內苑重天門北凝碧池大宴,命梨園弟子為其彈曲作樂,雷海青因不願為叛軍演奏,藉故稱病不願前往,雷海青被安祿山派人強押到場,雷海青再也忍耐不住大罵安為叛賊寇,並控訴其罪行,復舉起琵琶朝安祿山奮力一擲,惹惱安祿山,一氣之下,令屬下將雷押解到試馬殿前處死。事被唐肅宗知悉,有感於渠之愛國情操,追封為「太常寺卿」。後來又傳:唐禧宗蒙難時遭賊寇追趕中,正當極為危急而走頭無路之時,忽然見雲端神兵下降救援,神旗號上的「雷」字被雲煙繚繞遮住,隱約僅看到一個「田」字,故而認定被渠相救,仍加封為「田大元帥」。後來就以田府元帥或田都元帥相稱。由於雷海青為樂工,在戲曲業界有其崇高之地位,後世梨園及樂壇戲劇界均奉祀之並尊稱為「戲神」,並尊稱為「田都元帥」。所以兩岸三地分香建廟供奉田都元帥的寺廟不計其數,碧山村民並習慣尊稱為「相工公」。每年農曆9月15日為田都元帥聖誕,村中主事者均會在事前公佈輪值頭家,於9月14日起連續建醮兩天為其慶生。
「昭靈宮」的建築格局與一般寺廟不同的是前後兩殿的屋脊是圓翹型建築,在金門很少見,金門一般寺廟大部分屋脊是翹脊燕尾形,「昭靈宮」雖經多次重修,依然保持原有的格局與風貌。
(六)陳德幸洋樓:
陳德幸洋樓位於碧山68號前方,屬歷史建築。該樓為陳德幸在新加坡經商致富後,從「金和美商號」退休返鄉後,於1926年親自選材督工建造的二樓出龜行洋樓,完建於民國17年。建築物採用六邊形外廊帶後落雙舉頭平面,外廊的屋頂以燭檯欄杆環繞,山頭牆呈三面展佈,正面泥塑精緻細膩,二樓外牆抹灰,牆體裝飾豐富,一層樓面屬紅磚施做嚴謹,一、二樓屬出龜造型美觀,屋前內院埕寬闊,三面紅磚牆環圍,左右各開一門,立門柱作為出入口,和其他洋樓迴異,大開眼界,據聞樓主後裔願配合縣政府文化資產單位之補助與規劃,將傳統歷史建築重新整建,相信不久的將來,「陳德幸洋樓」又是不同凡響的風貌呈現。
(七)睿友學校:
睿友學校係由碧山陳氏十八世睿友先生後裔,依其先人生前捐資興學之志,提撥銀圓二萬元興建而成。陳睿友生於清同治6年(1867),自幼因家貧失學,後隨舅父遠赴星加坡,在其舅父經營的「東盛商號」習商。因在職期間任勞任怨,以誠待人,克勤克儉,成年後在其舅父協助下,創立「金和美商號」,經營木材生意有成,因有感於不學無術之痛楚,深切領悟到鄉里子弟若欲出頭天,必須普受教育使能成器,當渠年老欲將財產均分予子女時,特將其心願告知後輩。先生辭世後,子女為繼承父志,於民國23年撥款銀元二萬元委託陳德幸先生全權籌建。睿友學校也因建築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被列為縣定古蹟。(上段資料參考《認識金門小百科》P154陳長慶寫。)
睿友學校主體建築於1936年竣工,後續工程因抗日戰爭而停止,建築物採門廊式平面,正面山頭牆比例高大,曲線柔美,牆上泥塑浮雕細膩雅緻。38年古寧頭戰役,該校舍做為青年軍營房;後來一度成為碧山小學教室及三山村村公所辦公室,現在成為碧山社區發展協會活動中心。
(八)〈阮的家鄉是碧山〉詩碑:
〈阮的家鄉是碧山」〉詩碑位於縣定古蹟睿友學校左後方,該詩也是名聞遐邇的大作家,金門縣第二屆文化獎得獎人陳長慶先生於2002年為「碧山的呼喚」而寫的詩作。因參觀此景點時已是中午近12時了,太陽太大很熱,導覽陳校長不忍心見我們揮汗如雨,要我們回到里辦公室內吹冷氣,並把他親手種的大西瓜切好請我們享用,再把〈阮的家鄉是碧山〉詩作分發每位學員一張,並用閩南語引領導讀。我們雖然平常都是講閩南話,但是要用閩南語發音讀出一篇文章時,仍有許多處無法順口流暢。〈阮的家鄉是碧山〉全詩如下:
「車過陽宅埔,遠遠就看見碧山路,正面是溪仔墘,左爿是欲去山后的路途,經過象叔的雙落厝,行過德幸叔公的番仔樓,睿友學校是阮細漢讀書的好場所。
徐先生對待學生像子弟,人人講伊教書認真擱嚴格,啥若無聽話,籐條舉咧手,罵阮死囝仔,細漢毋讀冊,大漢著放牛,幾十年來這句話,攏嘛深深囥咧阮的心肝內。
村內這逝路,東有東祖厝,西有前廳祖,一塊一塊的石頭壁,一間一間的古早厝,鄉親善良擱忠厚,無怨無嘆來打拚,園內種的番薯芋,阿爸碾的番脯糊,共阮飼大漢,予阮毋免枵腹肚。
白沙崙,紅墩頂,番花跤,牛車路,有阮細漢行過的跤步,樹林內的大麗吱吱叫,蘆穗園內的蟬仔會唱歌,網加隹,掠加鴒,掘塗蚓,灌塗猴,嘛掠蟋蟀來相咬,想起彼時陣,親像昨暝咧眠夢。
昭靈宮田府元帥香火誠興旺, 潁川堂陳氏列祖列宗來保庇, 男丁一個一個真爭氣,教書先生十外人,公家頭路嘛誠濟,中央官員有昆仁,金酒副總名榮華,博士學者叫建民,訓導主任是順德,檢調單位有建興,花崗課長是添壽,憲兵科長陳長春,警衛少校陳世強,海巡官員叫陳謙,中正理工陳弘驥,嫁出去的查某囝,一個一個賢慧無地比,乎阮碧山無落氣無落氣。
倚佇後山頭,看著許白礁,田浦港仔,大地溪,攏嘛佇阮目睭內,樹尾綠綠,草青青,海水藍藍,沙白白,潭內有魚蝦,垵口邊仔有水路,對面著是阮的原鄉叫深滬,對面著是阮的原鄉叫深滬。」
據介紹:為〈阮的家鄉是碧山〉詩碑題字者係文學大師黃春明先生,內文的鐫刻是出自本地石刻家張輝權先生手筆。該詩碑亦是金沙鎮公所配合內政部傳統聚落整建撥款鐫刻而成,並由金門縣文化局具名立於縣定古蹟睿友學校左邊路旁供人觀賞,已成為遊客參訪碧山的新重要景點。陳長慶的〈阮的家鄉是碧山〉詩碑,可說為碧山家鄉增光不少。該詩作亦由本地音樂家許銘豐先生譜成歌曲,並錄製成CD廣泛推廣傳唱中。
豐富美味的午餐:
中午的午餐一改往常的便當供應,而是委由碧山社區發展協會多位家庭主婦志工,所烹煮的葷與素食,南瓜兩種炒米粉及貢丸蘿蔔片湯,加上陳順德校長送來的大西瓜不僅甜水分亦足,還有泡好的大桶鐵觀音茶,讓學員們大快朵頤,吃得很開心。
製作傳統糕點--艾草粿:
此階段指導老師是里長陳賜發及其夫人,私下請教其作法,茲披露分享如下:
(一)皮料:1、市售糯米粉五包加一包在萊米粉。2、艾草嫩葉洗淨加鹼和水一起煮,煮至艾草葉爛加入糯米粉與在萊米粉中拌勻成團,然後加適量沙拉油一起揉成團,再分成大小一樣的小團用手捏成凹狀待用。
(二〉餡料:豬腿肉、紅豆干、鹹蘿蔔干、紅蘿蔔、香菇等皆須切細成細丁貨成麋狀、加油將上料炒香炒熟再加少許鹽、胡椒、味素即可。
(三)用斑葉月桃大片葉子洗淨剪成小段當粿葉(平常用的是大黃槿樹的粿葉)。
(四)大鍋水燒開之後,將鋪好之艾草粿距離取好放入蒸籠至於大鍋已沸之水上在蒸15分鐘即可。
因參加學員都是長者,大部分都有做紅龜粿經驗,自然難不倒他們,幾位阿公級的就興趣缺缺坐在一旁觀賞,當第一梯蒸好出籠時,志工們大喊:「請大家快來賞鮮」,每人先試吃一個,最後還分每位學員一盒(兩個〉帶回。
文化局長的關懷與期許:
承辦人員看大家把艾草粿都製作完成,僅等待蒸熟即可分給大家,因中午大家也沒休息,提早就學做艾草粿,距活動時程尚有一段時間,所以承辦人員就拿出活動問卷調查表一一發給各學員填寫,作為往後再辦相關活動的參考。同時告訴大家:今天局長總共有三場活動必須趕往主持,特別關心碧山這場「樂齡長者散步GO GO GO」活動,已電話說正在趕來的途中,在等局長到來前的時間,大家可開心的點唱卡啦OK,結果學員中唱歌高手如雲,當學員們唱興正濃時,文化局長呂坤和博士僕僕風塵趕到,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在致詞中,局長表示:「碧山聚落內有陳德幸、陳清吉、睿友學校等洋樓,有百年雞蛋花及黃連木、風獅爺……等文化資產,加上近年來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陸續協助村落環境整理,補助社區觀光旅遊發展的各項活動經費,讓碧山聚落近年已成為遊客來金必走的景點。局長又表示計畫將睿友學校規劃成『文學館』活化再利用,歡迎大家透過參與活動走進碧山,喜愛碧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