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家鄉拜拜憶當年

發布日期:
作者: 謝藝雄。
點閱率:1,011
字型大小:

農曆九月十九日,是一年一度我的家鄉--芳苑鄉老村庄路上厝「觀世音佛祖」的出家紀念日,俗稱「觀音生」。
童稚時,看到觀音生日的前幾個禮拜,家家戶戶就在張羅拜拜、請客事宜。觀音生日前幾天,我們做小孩的,更是興奮得睡不著覺,天天盼望沾客人的福,能吃到一頓豐盛的晚宴。
升上初中、高中,同儕間互動頻繁,大家會趁著家鄉廟會盛事,互相邀約到家裡做客,藉此打打牙祭,同學間情誼因之更牢固。
大學時,彼此來自南北各地,離家鄉較遠些,除了邀也是同鄉剛好要回鄉的同學來飽食一餐外,已很少像初高中時父母親要為兒女的同學再特別準備一、兩桌那麼慎重了。
吃完拜拜晚餐後,相約到廟前主台--康樂台觀看大型歌仔戲是主要行程之一。有布簾的電影也很熱絡;震耳欲聾的布袋戲,由小貨車兼臨時舞台撐場,就地演練起來,廟的三面都有,只要稍稍面對廟宇,就算演給菩薩看了,也達到賀誕的作用。
「祭神如神在」、「心誠則靈」,此話不假。隨著馬齒遞增,纏身俗事日多,出門在外,或迷途,或困惑,默默唸「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應觀世音菩薩」法號,往往能夠柳暗花明,疑惑全解。儘管有人視為無稽,但又何妨!心靈的寄託,本來就不足為外人道,自我感應最重要。
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那一震後,台灣元氣大傷,家鄉大老,也互勸拜拜以「儉約」為主,對佛菩薩的尊崇,以「虔誠的心」最重要,形式上的請客就逐漸式微了。
雖說如此,一回到這土生土長熟悉的純樸村庄--路上厝,遇到伯叔姑舅這些長輩,他們仍然不會忘記邀請:
「再過幾天就是九月十九觀音生了,記得來我家吃拜拜喔。」
總是總是,讓人內心充滿了濃濃的感恩。家鄉,依舊如斯純樸;人情,依舊如是憨厚可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