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作到教學生寫作
我是一個國小高年級導師,教學之餘喜歡寫作,在八年前一個偶然的機緣下,踏上語文教學之路……。
「鈴!」上課中接到生活組長告知,要我帶學生參加文化局舉辦「策馬入林」徵文。沒想到一腳踩進林家花園門檻時,竟也像哈利波特撞進國王十字車站的9又3/4牆,從此,拉開語文教育序幕。
比賽成績出爐,得獎的是「老師」,六個學生鎩羽而歸。直到畢業,不知如何開口告知。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釣魚哲學」中說:「大家都能釣到魚,這是最快樂的結果,若只有我釣最多,別人都沒釣到,這時我會是最悲慘的。」那份愧對學生的心情,深埋心底。
機會來了,迎接新一屆的五年級生,資訊組長告知有個「小論文」競賽研究「海洋」。和六個學生一早進教室時研擬進度,午休時刻檢討執行缺失,假日背起相機尋覓板橋渡船口,到慈惠宮探訪媽祖渡台事跡,到華江雁鴨公園觀看候鳥遷徙路線。歷經八個月的努力獲得全國第一名佳績。
站在台上領獎,學生和我7人振臂歡呼,一掃之前的陰霾。
時光荏苒又接新班級,檢討到只專注少數學生的菁英教育,忽視班上其他學生,便在班上成立「詩社」。上學的路上觀察「詩」情畫意的存在,進教室振筆疾書靈感的吉光片羽,放學後再朗朗頌讀分享。「詩社」成員接近十七、八人,校長、家長都被學生感動而加入詩的饗宴。學生發現《國語日報》刊登的文章,是詩作發表的天堂,爭先前仆後繼,從最初三、五天一篇,到天天勤奮筆耕。每當早自修時間,教室電腦成搶手貨,各個爭先恐後前晚熬夜苦思的心血投稿寄出。
「翊云的文章刊出來了」,夢想成真,大家不再覺得刊登在報紙上是天方夜譚的故事,「襄君的文章刊出來了」奔相目睹「捷報」之餘,臨畢業前大雞晚啼的「家欣」也雙喜臨門,一篇文章一首詩印成鉛字。厚厚幾本詩作還印成精美詩集,學生家長直呼:比畢業紀念冊還值得留念。
到下屆學生親師懇談時,家長竟然如數家珍得說出學長的佳績有17個「小作家」,可見文字力量影響宏遠。
學生勤於寫作,擅於觀察並懂自省,但,家長呢?學生放學回家後呢?沉迷電玩或是沉浸書香。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於是,我決定深入家庭推廣「家庭讀書會」一起深化孩子和家長的語文教育。
到新住民小鴻家讓媽媽說出渡海來台建立家庭的辛酸宛如《乞丐囝仔》;到單親撫育叛逆兒子小謙床頭,聆聽媽媽睡前的床邊故事《活出全新的你》;到小綸家客廳看聾啞媽媽費力比手畫腳讓孩子體會《等媽媽回家的孩子》故事中媽媽的擔憂。
畢業典禮上,小鴻媽拿起《國語日報》刊載一篇他和同學背起相機,採訪老師校園內「心肺復甦術」研習報導,為自己小孩能成為校園記者的優異表現,泣不成聲的鞠躬致意並感謝老師家訪後對他孩子的改變,家長的聲聲肯定,彷彿頒授一張張獎狀,是我教學生涯最佳的禮物。
此刻,我彷彿從霍格華茲學院畢業的哈利波特,手持魔法杖揮灑,學生、家長因我的語文教育「咒語」而脫胎換骨,在孩子家長身上裝上飛躍的翅膀。
「閱讀」是翻轉教育的利器,確定我長年推行的語文教育方向的努力沒錯!
現在,想讓孩子在玩樂中激發編故事靈感,在資源回收堆裡和學生尋找廢棄物,校園棄置角落的鉛水桶、閒置的水溝蓋、兩輛跑不動的玩具賽車,一堆即將被丟進垃圾車丟棄的「廢物」拼成「交通事故」場景,共同完成3D立體故事場景;音樂教室找到廢棄鼓、丟棄的玩具火車,和佈置教室的動物紙卡,搖身一變,為充滿藝術價美感的作品;家裡棄置的嬰兒推車,男生摔壞的長槍,女生丟棄的洋娃娃,綁上三輪車架構起天馬行空的故事天地。
好玩不?下次還想讓孩子背起相機探訪校園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還想用樂高積木堆疊出玩具王國,還想……。
只要我在校園,語文的魔杖會不斷揮灑出新奇眩目的戲法,等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