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愛吃自製便當

發布日期:
作者: 汪建。
點閱率:1,026
字型大小:

回首前塵往事,小學、中學,一直到進入社會工作(大學除外),我的午餐都是自製便當。即便退休了,偶爾外出旅遊也是帶便當。
六○年代的小學,哪有甚麼學校營養午餐?幾乎都是家長送便當來,我父親會送至教室裡來。那時學校也無警衛,父親就長驅直入進到教室,交到我手上,用一個棉襖的袖套包裹著,打開來飯菜還熱呼呼的。那是母親中午十一點多時,就把飯菜燒好,父親眼明手快,把飯菜裝入飯盒,深怕它涼了,趕緊用袖套裹住。那些一清早就帶著便當來校的同學,中午都吃冷飯,看到這幕情景,羨慕不已。我內心也喜孜孜的,爸媽對我真好!
升上中學,學校離家遠,又有蒸飯室,父親終於可以卸下每日風雨無阻送便當的重擔。便當放入鐵欄框,值日生會將全班的便當抬至蒸飯室蒸熱。但往往蒸得過熱,取飯盒得用抹布,不然會燙傷手。打開盒蓋,還冒著白煙,綠油油的青椒、小白菜都變黃了,味道雖然變質,但同學們正值發育期間,依然狼吞虎嚥,吃個精光。有位同學飯盒的米粒吃得一粒也不剩,像是洗乾淨的飯盒似的,我驚訝他的行為,他卻一臉嚴肅地說,這些米飯得來不易,絕不可浪費了。那種對便當的感恩神情,四十餘年過去了,至今仍深印腦海,然而他的姓名我卻忘了。
大學因為在外地求學,有學生餐廳,校外也有自助餐和各種小吃,暫時脫離了便當一族。初始覺得新鮮,久了,發現許多菜色不是辣椒,就是胡椒,會刺激胃壁造成我胃酸過多,頗難適應,加上學生宿舍沒有廚房,無法自己烹煮,即便是有,繁重的課業也無暇他顧,就勉強湊合著至畢業。
七○年代,初入社會工作,覓得一份教職。學校在偏遠鄉下,得搭乘一小時的客運。鄉下地方,學校附近僅有一兩家賣陽春麵的小館,午餐沒有甚麼可選擇,於是重返便當一族,重溫中小學時的舊夢。母親總在晚餐時,都會多煮一些。飯前先盛裝好我的便當,置入冰箱,隔天一早上班,搭車帶著。到校也是置入辦公室的鐵框裡,換成工友將教師們的便當扛至蒸飯室去,午餐吃著有媽媽親手烹製的愛心便當、毫無辛香料,覺得甚是幸福。
婚後仍維持一貫傳統,晚餐前我與妻在廚房一起並肩作戰,把隔日的午餐便當一併做出來。第二天到校,先把便當放進辦公室冰箱,待第三節下課才放進電鍋蒸。蒸的時間短,蔬菜依然鮮綠可口。
退休後,設若出門旅遊,外食無法避免,然而處處地雷(胡椒、辣椒、醋、沙茶醬、茶、咖啡……)。整日坐困愁城,遲早悶出病來。左思右想,一日遊或可破解。午餐還是自備便當,我帶保溫便當。
出遊前一天,先把食材備好,隔天一大早起來,半小時就能搞定。食材還要兼顧五大類基本食物的營養(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例如瘦肉、雞蛋、文蛤、絲瓜、四季豆。
我會先在傳統市場豬肉攤,買中里脊(俗稱老鼠肉),請肉販用機器切絲,回來用鹽、糖、醬油、麻油醃好,隔日從冰箱取出快炒3分鐘即能起鍋,雖是全瘦,不柴,鮮嫩好吃!文蛤吐好沙、絲瓜削皮切塊、四季豆洗淨,截頭去尾抽掉邊緣老絲,所有食材包好存放冰箱。
翌日早晨先把霧峰香米洗淨,放入電鍋烹煮,再吃早餐。吃完早餐,取出肉絲快炒,起鍋後再來個快速蔥花炒蛋,然後取出文蛤,與絲瓜同炒。拍大蒜爆香,四季豆下鍋快炒,起鍋前撒些白芝麻,二葷二素搞定。所有飯菜即刻放入保溫飯盒,再帶根香蕉、礦泉水,輕鬆上路。我終於可以出遊,又可避掉惱人的辛香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