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2018代表詞
2018到來。新的一年,我們都有滿滿的期待與心願,期許自己可以過得更好,期許生活順遂、親友平安、事業高昇、身體健康。我最心愛的教室裡的寶貝們,我也是這麼期待著:期待他們可以快樂生活、有意義的生活!
每一個日子都是珍貴的,但我們並不是每一個日子都過得心安理得。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每一個日子都是順利學習的,而對於未來,也不見得都知道如何規劃。值此年歲交替之際,我期許我的孩子們,能看見過往,洞見未來。
於是,我請孩子們回憶一下這學期以來,自己的行為、態度、人際互動……等各方面,可否用一個「語詞」來涵括,並且也寫下「另一個詞」,做為對新年新學期的期許。我跟孩子們說,你想的語詞,不一定要完全與「課業」有關,可以是運動、對待同學、自我激勵、和師長的關係等,這樣的用意,只是想讓孩子們知道,孩子們所要學習的內涵,不單單只是「課業」,而是可以多元發展。
我繼續引導,「既往不咎」,過去的事我們就不要花太多的心力去後悔、懊惱,只要多一點反省、檢討就可以了;我希望孩子可以為「二○一八」年,訂下一個目標,是預期可以比今年「更精進」的部分。在我的教學理念中,我總期待看到孩子未來的表現,那是一種合乎教育行為的比馬龍效應;當我們越鼓勵孩子往正面方向去思考時,他寫出來的語詞便會越正向,而從中再激勵他要築夢踏實,堅定信念,往自己的理想邁進。在一番解釋之後,我看到孩子寫出的今年與明年的詞,分別有「懶惰與勤勞」、「乖巧和快速」、「緩慢和把握」、「不好和進步」,二十多個答案在教室裡散開、娓娓訴說,儼然是在反省今年,展望明年。
有的孩子未必能反省,他說他這一年來,過得很好呀!吃得很好呀!睡得很好呀!所以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有問題。我請他思考看看,有沒有哪一個日子是讓你特別懷念的?特別難忘的?他說,有一次老師告訴我們敘利亞的難民,那裡的小朋友要上學、吃飯、玩樂,可能都成了問題…。他抓抓頭,說著:「所以我要珍惜我們現在的日子,也希望以後的日子可以和現在一樣…,也祝敘利亞的人可以很平安、世界和平……」。
其中還有一位孩子他說,因為升上六年級了,他才慢慢感受到師長父母對自己滿滿的愛,以往總是覺得大人「本來就應該」幫小孩做什麼事,但是慢慢長大之後,才發現「愛」應該是「等價交換」、「互信互重」的,所以從今以後,他一要好好聽師長的話,孝順父母;他寫的兩個詞分別是「懵懂與孝順」,我們全班聽著,都覺得他分享的很有力量,我也深地被感染著;雖然在寒冬裡,我們不但有著滿滿的暖意,還有面對未來的燦爛曙光。
我把課程名稱訂做「看見內心,展望2018」,有句諺語:「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對未來的期許,就是一種事前掌握,立定目標的能力;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未來就算路有多麼茫然未知、不可預知,但只要我們有了方向,就能勇敢直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