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談狗
如果外星人來到地球,最讓他們困惑的動物可能就是狗。各種形態、毛色的狗,怎會是同一種動物?小巧可愛的吉娃娃犬,高大魁梧的愛爾蘭獵狼犬,哪可能是同一種動物啊!
狗的千姿百態,是「人擇」的結果。也就是經過人類的長期選擇,使得狗的品種愈來愈多,直到今天,仍不時育出新的品種。世界畜犬聯盟(FCI)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犬類品種確認組織,已確認的犬種有332個品種,如果加上品種以下的品系,多得恐怕誰都弄不清楚!
如果能夠搭乘時光機回到一萬多年前,你看到的狗,樣子都和灰狼差不多。狗的祖先正是灰狼,即使經過一萬多年的飼育,狗和狼仍脫不了關係。狼的學名是Canis lupus,狗是Canis lupus familiaris,可見狗不過是狼的一個亞種罷了。
然而,狗和狼的差異還真不小。有些品種的狗的確和狼相似,但有更多的品種一點兒都不像,這是形態上的差異。此外還有生理上的差異。狼是肉食動物,不大能消化澱粉類食物。當人類從漁獵社會進入農耕社會,肉類減少,所養的狗也只能跟著吃五穀雜糧,經過長期人擇,狗已能消化澱粉類食物。
在行為上呢?狗保有許多狼的習性。狼忠於狼群的領袖,狗忠於他的主人。狗外出時隨處小便,這是模擬祖先宣示領域的行為。至於狼嚎,狗也能發出狼嚎聲,不過較少聽到。至於汪汪叫,只有狗會。某些品種的狗很像狼,但只要一叫,就可斷定牠是狗而不是狼。
中國古代的犬種,先秦時主要分為三類:守犬(看家用)、田犬(打獵用)、食犬(食用)。後來又發展出用來剝取皮毛的品種,和用來當做寵物的品種。
中國古時的守犬,即笨狗,也就是北方的土狗。田犬,主要是細犬,也就是格雷伊獵犬,原產西亞,很早就傳到中國。食犬,主要是笨狗中肥胖多肉的品系。古人吃狗,劉邦麾下第一勇將樊噲早年即以屠狗為業,忌諱吃狗肉,大概是宋代以後的事。至於毛皮用犬,主要是松獅狗(巧巧犬),毛皮主要用來做褥子。寵物犬有獅子狗、哈巴狗等。
大約從十六世紀起,世界的中心逐漸轉移到西歐,使得世界各地的財富和資源--包括各地的犬種--匯聚到歐洲。利用雜交、選種等育種技術,育出各種用途的犬種。FCI所確認的犬種,大多數都是近幾百年來歐洲人育出來的。
從前歐洲的有錢有閒階級喜歡打獵,許多品種的獵犬都是根據狩獵需要培育出來的。舉例來說,臘腸犬,腿很短,用來獵取穴居的獾。嗅物犬(如小獵犬),嗅覺特別靈敏,所以也用來作為緝毒犬。此外還有指標犬(指示獵物方向)、視獵犬(視力特佳)、水獵犬(獵取水鳥)等等。
獵犬中最古老的品種就是格雷伊獵犬,腰細腿長,所以古代稱為細犬。二郎神的哮天犬就是隻細犬。西遊記第六回,悟空被老君的金鋼琢打中頭部,跌了一跤,又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這才被擒。細犬擅跑,是種追逐犬,適合在開闊的環境狩獵。郎世寧所畫的乾隆十俊犬,除了一隻藏獒,其餘九隻都是細犬。
藏獒是藏族地區的犬種,是種役用犬及守護犬。藏人戒殺生,並不用來狩獵。藏獒高大凶猛,大陸有些城市明訂不許飼養,我國農委會列為危險性犬種,規定外出應由成年人伴同,牽引鏈繩不得超過一點五公尺,並需配戴口籠。
我們又不養來打獵,也不養來牧羊、拉雪橇,還是談談常見的的犬種吧。台灣犬,又稱台灣土狗,為原住民的獵犬,2015年經FCI確認為獨立品種。狼犬,主要指德國牧羊犬,常用來作為警犬、搜救犬或導盲犬。秋田犬,中國大陸一般稱作日本狼狗,是台灣常見的一種大型犬。至於小型的寵物犬,較常見的有貴賓犬、博美犬、蝴蝶犬、約克夏(犬更)犬等等。這些犬都長成什麼樣子?上網查查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