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樂水亭記
前年清明後清晨,太陽露臉,陰霾多日,難得好天氣。帶妻走林口森林步道,開車十五分鐘,到達檳榔園。往年初春到這裡時,空氣中瀰漫檳榔花濃郁的幽香;可是今年時序過了清明,卻聞不到花香。難道就是天候的變遷,氣溫的冷熱變化,花期也延後了。
檳榔園路旁:闢建小停車場,可停數量小轎車。停好車,妻說想走「雪花亭」,上坡走二百公尺,擔心她的體力不如前,改走較近的樂水亭。過橋走50公尺,見黑灰色澤屋頂,亭內掛篆書「樂水亭」三字。想起三年前建造時,負責建造的蔡兄,辛勞奔走,爭取地主同意借用土地,籌募捐款,建造時,借用臨時道路,搬運建材,重機械進駐,打造建築基地,終於打造與周遭環境相符的建物,供路過的山友休憩。
亭後一泓清泉,泉水終年不斷,流入亭前小池,加工築一水壩,攔截水源,池水清澈,永不乾涸。生命力強韌的溪哥魚成群悠游池中,不見其他魚蝦。
一中年山友坐亭中,閉目養神,怡然自得。聽聞腳步聲,睜開眼睛,見陌生山友,互道早安。問我:
「常來樂水亭嗎?」
「偶爾來此。」
他又說:「我常來聽涓涓細流聲,可以沈澱心情。」
聊了幾句,他肩上背包,手持登山杖,獨自一人走過雙拱橋,繼續走入步道。瀟灑自在的身影,消失於茂密的叢林裡。
二十幾年前黃昏,我常與妻來這裡散步,與蘇厝本地人阿昆結識,他在隱密山坡上蓋一座小木屋,名為「諸葛廬」,假日邀好友來小木屋喝茶聊天,盤桓終日。
平時小木屋上鎖,告訴我藏鑰匙隱密處,隨時可以進入小木屋休憩,後來因小木屋腐朽而拆除。
我與妻在樂水亭內聊起「諸葛廬」的往事,時光飛快,不知不覺過了二十幾年。不多久,傳來交談聲,由遠而近,打破山野的沈寂,大隊人員陸續到達,樂水亭頓時熱鬧起來。
近40人的登山健行隊伍,來自桃園,大部份屬中年人士,喜愛大自然,抱喜樂自在的心情,來走森林步道,研習戶外生態課程。
雙拱橋上懸掛一面匾額,上書「步步高雙拱橋」,也是以篆體字書寫。
山友們對匾額上的字體念出步步高三個字,後三字好幾個人都讀不出來,用猜的,也猜不出來。
我「獨樂不如眾樂」的念頭按捺不住,立即大聲念出「步步高雙拱橋」,雙拱橋三個字,念得特別大聲。幾位山友聽到正確答,愉悅而滿足的大聲回應:「謝謝你!」
休息時間山友拿出巧克力糖果,分給大家補充體力,我們夫妻也分享甜美的滋味。
見到這群快樂健康的朋友,彼此陌生,投身於山野之間,大自然媒合,離開都會區繁雜的糾葛,享受山野之間難得的安寧與和樂。
山友分組站在拱形橋上合影留念,繼續行程,我夫妻兩人,各倒一杯熱茶啜飲,亭內恢復寧靜,頓時感寂寞孤獨。
感悟:「人不能離群索居,否則日子過得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