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金門高粱與臺灣欒樹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乃農業社會一年四季主要的經濟活動;而揮別「白露」,進入「秋分」,早晚微涼的十月金門,正是進入秋收、結實的重要季節。
高粱,又稱蜀秫、蘆粟、蜀黍。《廣雅》亦謂︰荻粱,木稷也。
《本草綱目》穀之二篇云:「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余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及博物學家李時珍曰︰蜀黍宜下地。春月布種,秋月收之。莖高丈許,狀似蘆荻而內實。葉亦似蘆。 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紅黑色。米性堅實,黃赤色。有二種︰粘者可和糯秫釀酒作餌;不粘者可以作糕煮粥。
十月風颺,已是金門高粱將熟成之際,憶起四月的金門,那時高粱地裡,卻是小麥剛熟,太武山下一片金黃,如今則是換上丈高的高粱招呼著早晚微涼的海風……。
而此時少有人煙的高粱田,卻正是許多食穀和食果鳥類如斑文鳥、金翅雀、麻雀、八哥等相聚召喚,忙碌啄食的食堂。人不趕禽,禽不過奪,一幕人禽共和,萬物靜好的昇平景象。
呼應著高粱禾熟,與此同時,隔著黑水溝,十月浯島的臺灣欒樹,不因天水之隔,不遲也不早,像是幾輩子的約定,不約而同地進入開花結實季節。行道樹兩旁,成排像戰地班兵的臺灣欒樹,串串花黃像金雨,朵朵紅實似燈籠,摩娑著金門微涼藍天,卻也豐富著寂寥少人的道路……。
估摸著大約也耐旱吧,臺灣欒樹在金門如同高粱一般因適生存,維基云:「臺灣欒樹(學名:Koelreuteria elegans),又名苦楝舅、苦苓江、金苦楝、拔子雞油、四色樹……,是一種無患子科的落葉喬木,為臺灣特有種植物,耐旱性強,大約秋季10月開花。」
唐宋古文八大家,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唱頌千古的歐陽修曾著秋聲賦云:「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際遇浯島,秋金十月的金門高粱與臺灣欒樹,於此熟成結實,也共同豐富了金門的民生經濟與環境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