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在不同的國度尋找知音 ──金門陳長慶與越南楊向的隔空跨洋對話

發布日期:
作者: 阮黃燕。
點閱率:940
字型大小:

反觀越南的農村,似乎那種保守的束縛還更加強烈和殘忍。楊向筆下的所有人物除了要承受戰爭之苦,還飽受傳統社會陋習和輿論的折磨,讓她們遍體鱗傷,無法自拔。阿仁因為極度害怕成為村民的笑柄和議論而想盡辦法拒絕她後半輩子遲來的愛。只因她是烈士之婦,所以大家和她本身都認為她沒有權利和資格接受這份感情。而阮萬也很可憐。他是退役軍人,是這個村里的模範,所以在他看來,本應不能談戀愛,更不能與烈士之婦的阿仁發生任何關係。楊向用細膩的筆鋒描寫他們兩人的心理衝突和反應。他著力於描述他們內心的掙扎、怕被村民發現的極度恐慌、以及當面對自己的真實感情時,他們如何壓抑自己、如何責罵、糟蹋自己,甚至懷疑自己的人格與道德,讓讀者看了,既為他們深感可悲,又難免對那個社會感到厭煩和生氣。同樣都是那些淳樸、善良的村民,只要在傳統保守觀念的籠罩下,卻也可以顯得那麼愚昧和殘忍。
無論是花螺、罔腰仔還是阿仁、阿幸、阿欣等,她們都是傳統女性的代表,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且都對幸福家庭抱有強烈的希望。但是在一個充滿創傷的畸形社會裡,誰讓她們可以擁有一個平凡、圓滿的人生?陳長慶和楊向都洞察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筆墨下的這些女主角都顯得楚楚可憐,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她們命運的同情與憐惜,和兩位作者充滿愛和惻隱之心的心胸。
與此同時,陳長慶和楊向小說中的時間也都是徐徐漸進,與人物故事的發展和心理演變的先後順序以及當時的社會變遷相吻合,而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藝術手法來支撐或襯托。就如《花螺》這個故事,其情節簡要,發展緊湊,但卻通過花螺與戇牛、老王及兒子煙台的糾葛關係和她的命運,寫了金門在戰爭陰影籠罩下的整整一個時代。而楊向小說裡面的眾多人物,如阿仁、阿幸、阿欣、阮萬等,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故事和心理演變在以東村為背景下進行慢慢細書。兩位作家的人物故事裡面,都沒有戰爭轟轟烈烈的場面,一切只有在人物自己生活和心理演變中進行。
對作品時空做出如此的選擇,陳長慶和楊向可謂不約而同。在筆者看來,這與他們對小說的定義、對歷史的關懷、對鄉土的熱愛以及對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的命運的同情,是密不可分的。陳長慶先生在一次採訪中曾表示,「無論是我的小說也好,新詩也好,都是以我們所生長、所居住的這塊土地作為書寫的歷史背景,很多人想要了解金門,無形中就會去看我的書。像是特約茶室這個部分,如果我們不寫,它就會消失了,導致後人無從知曉。所有,我就是把這塊土地的面貌真實呈現,以當時的歷史背景作為書寫一句,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有意義。 」而楊向也曾真心透露,「說實話,我作品裡面的所有人物都有我家族、鄰居或朋友的身影。而(閱讀我作品的人應該都看出)各作品裡面的小村莊也都是我故鄉太平省瑞蓮社安令村的影子……我最熟悉的莫過於農村、戰爭與軍人這幾個題材,所有這幾個題材幾乎貫穿於我的作品。在我看來,文學家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忠實 和愛心。」不難看出陳長慶與楊向在對歷史的還原、對鄉土的關懷和對人物的憐惜是極為相似的。這也是筆者決定讓他們進行對話的原因之一。
(二)小說人物對幸福的渴望
在如此惡劣、充滿創傷的農村社會裡,陳長慶和楊向小說的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想讓我們讀者看到人物對幸福的渴望,就如同黑暗中閃閃發光的火苗一樣,任摧不滅。這一點在筆者看來,兩位作家都做得非常好,他們均選擇從日常生活中的諸多面向將人物對幸福的渴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身為女人,她們誰都有成為人妻人母的心願與夢想,且為此任勞任怨,無需回報。兩位作者均從各位人物極為日常的活動中進行描述。而在筆者看來,越是從最貼切的日常生活中出發,就越能凸顯這一願望。
閱讀〈春桃〉這個故事,我們無不對她賢妻良母的模樣而感到特別地親切和感動。她把家裡的菜豬養得肥肥壯壯的,卻不急著賣出來改善家中的生活,而是想為大兒子的婚事照料。後面還有更多更為日常的描述,讓我們清楚看到這位中年農婦的可愛。例如當她與丈夫討論夫妻恩愛之事時,她那小鳥依人,靦腆的模樣真讓人難免會心一笑。請看她給孩子餵奶的情景:
春桃低下頭,摸摸孩子童稚可愛的小臉,撫撫他細柔光澤的髮絲,而後移動一下坐姿,托起自己下垂的乳房,讓孩子大口小口地吮吸著。她清楚,生活在這個貧窮的農家,三餐吃的是少有油水的五穀雜糧,那有足夠的奶水供給孩子們吮吸。然而,當她看到孩子吮吸時的可愛模樣,一陣喜悅的滿足感直上心頭。
上一段作者用極為寫實的手法一五一十地描述她為孩子餵奶的全過程。描述的鏡頭隨著春桃的視線而略有移動,經過孩子的小臉、髮絲、吸吮母乳時的模樣等等。慢慢的鏡頭特寫了春桃慈祥的眼光和一些小動作,但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讓極為平凡、一般的景象卻顯得十分溫馨,足以溫暖任何人的心。而這個畫面之所以顯得那麼美麗動人,不外乎其充分表現了母愛和女人可當人妻、人母的幸福,就如春桃自己所說的那樣,「儘管長年廝守在這個貧窮的農家,但為了孩子、為了老伴,她願意把畢生的青春,無怨無悔地奉獻給這個貧窮的家庭。」這可以說是說出了一般農村婦女對家庭、對幸福的宣言了。陳長慶筆下的其他女人也是如此。儘管因為命運的捉弄,她們的丈夫在身心方面有所欠缺,然而一開始花螺、罔腰仔等人,無不抱著同樣的願望。只要她們丈夫還像個人,勤於耕作,她們就依舊願意與其共同攜手,共同支撐這個家庭。
楊向同樣抓住了這份普天下女性對幸福的夢想。對於傳統社會裡面的女人來說,對幸福的追求是離不開能為人妻、為人母這個天職的。《無夫碼頭》裡面的所有女人無不被這個夢想踐踏得不成人形。凡閱讀過《無夫碼頭》的讀者,相信誰都忘不了阿幸這個人物。當初她是多麼地勇敢與男友阿義和雙方本是世仇的家族鬥爭,讓他們最終可以成為夫妻。接下來,儘管夫家對她仍抱有敵意,處處為難,不願接受她,但是為了他們倆的愛、為了阿義,她不顧一切,想盡辦法配合與化解。後來阿義當兵,奔向沙場,留她一個人在家面對整個夫家的惡言惡語。但她仍願意忍耐,盡力忍耐,不外乎是因為她還夢想著有一天,他們會擁有「一個和諧、幸福、最終會接受她的家庭」。她對愛、對一個幸福家庭的那份執著,讓我們無不見之而深愛之的。
有一點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兩位作者同樣都透過女人對性慾的想像與心理演變來表達她們從內心最深處的對愛、對幸福的渴望。當人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被戰爭、被社會輿論和生活環境壓得轉不過氣來,那麼她們對性慾的想像與嚮往,或者同樣孤獨、需要的兩個人找到彼此,其實是對幸福、對愛的渴望的另一種表達。陳長慶和楊向都抓住了這一人類最深處的生、心理需求,以及人最本質的天性一面,並將性慾描寫成是對幸福的追求和幸福的象徵。《春桃》裡面有幾段透過來福和春桃的聊天很具體、生動地說明了兩人的性心理與需求。後面還有較長的片段描述他們的性愛過程,無不突出性愛是人的本性,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人的幸福。而楊向的阿幸感覺對性愛的表現還更為強烈。丈夫不在,自己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她是極為孤苦的,極為需要阿義的出現,來與她分擔這生活的壓力。萬不得已,她便跳下那無夫碼頭,讓那涼涼的水盡情地挑逗她,讓自己與水做愛。當一時的慾望過後,她還是一個極為忍耐,任勞任怨的乖媳婦。若不是非常了解人的心理深處,楊向是不能寫出這麼一個人物的,讓我們看了之後,無不念念不忘,也為之深感同情和憐惜。
六、結語
閱讀陳長慶與楊向,就如在聆聽兩個戰友透過書信來與對方細書各自的戰線情況一樣。兩位作者同樣透過戰爭中女人和原鄉的描述來書寫戰爭的日常。所形成的兩道風景,雖然輕重有所不同,但同樣深入淺出,耐人尋味。且透過閱讀其作品,發現他們對歷史的關懷、人性的思索、以及對原鄉土地的熱愛與責任感是極為相同的。也就因此,他們的作品才會在讀者產生如此大的共鳴和反響,無愧被稱為「為一個地方的書寫」和「為一個時代的書寫」的作家。(全文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