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詩人楊媽輝 ──雁過留聲人留名
1968年是台灣實施義務教育的第一屆國民中學,取消以往的初級中學教育,而金門縣金城國民中學已經是第五屆,我便是在這年入讀一年級,也就是說,金門的義務教育比台灣提早四年。
依照發展心理學的區分,十二歲之前的小學階段是身體的養成期,十三歲之後是青春前期,十六至十八歲是青春後期,特別是國中階段為青春躁動期,較之高中階段的青春穩定期還要不安分,只要能夠平順平穩度過青春期的孩子,大體上父母就能放心一大半。教育當局有鑑於此,極力推動德智體群四育平衡發展,不再像初級中學教育時代僅僅專注於智育一項而已,開始在中學設置專業專任的體育老師。
我讀城中一年級的體育老師為高福海,他是一位退伍軍人,四、五十歲的大叔,一身風骨嶙峋,一聽到有學生私底下喊他老高,勃然變色,立刻集合全班同學在太陽底下揮汗聽訓。越二年,別班才有新來的、二十多歲的體育老師楊媽輝。每周一節體育課可以嘻嘻哈哈的摸摸排球、玩玩籃球,還可釋放躁動的能量,莘莘學子真是得其所哉!我小學畢業身高只有一百三十六公分,由於竟日在球場上的追趕跑跳碰,國中三年我長了二十公分,高中三年我又長二十公分,這樣可以證明體育課存在的價值和必要。可是,在我們班上嘻笑玩耍上體育課的時候,卻經常看見楊媽輝老師在別班大聲斥責、吆喝著,在大太陽下的操場上,只見他的汗水和嘶吼聲哨子聲齊揚,真是辛苦啊!我在心裡自己想著,這位大聲公真是何苦來哉呢?直到畢業時看見同學錄上有訓導處體衛組長楊媽輝,才知道那是他的大名。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用在他身上,真是一點也沒錯,在他執教十多年後發掘出一匹千里馬─許績勝,真是伯樂與千里馬,師徒相得益彰,揚名世界,馳騁國際,這一段體壇佳話廣為鄉親父老所津津樂道。許績勝在金門是長跑冠軍,到台灣也是長跑健將一時之選,在國際比賽中照舊名列前茅。因此,從原鄉唐山跑出這一匹紅鬃烈馬,一舉將金門兩字送上國際舞台,送上世人眼前,從此,楊老師稱他為唐馬,金門的榮耀。
師徒揚名賽場後,同時也能獲得政府的獎勵,教育部特為優秀運動人員及有功教練制定「國光體育獎章辦法」,凡在奧運會、亞運會、世運會、世界錦標賽、亞洲錦標賽中奪牌者分別給予獎章及獎金。另外,國光勳章,是國家最高榮譽的軍職勳章,自對日抗戰軍興設立以來只有頒發過蔣中正以下五人而已,兩者獎勵對象不同,一併敘明。
六年後,我高中畢業當年幸運地考入電信局工作,住在金城的民生路上,第二年他結婚後和新娘子許麗芬住到我家的隔壁,第三年我結婚時有幾桌宴客喜酒擺在他的住家。許麗芬是金城衛生所的白衣天使、護士阿姨,由於衛生所護士還要兼任家庭計畫生育指導員,要指導及勸說新婚夫妻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四十年前的計畫生育口號是,一個孩子不算少,兩個孩子恰恰好。因此,她要經常走入別人的家庭勸導,也因此,千家萬戶的婆婆媽媽跟她相識相熟者不計其數,知名度非常高,人緣好口碑更好,人人喊她麗芬,都拿她當作自己家裡人了。第五年我門兩家先後搬離民生路,他在民權路建造新樓房,我搬到安和新村賃屋居住,一年後再搬到中正國小前的西門里公所後面。
1980年前後,風聞停辦多年的金門縣運動會即將恢復舉辦,金城鎮因此籌組運動會代表隊,里公所正在物色運動員,就近邀請我參加縣運會比賽。我應邀加入並選擇比賽項目,最後敲定從未碰觸過的標槍,於是,我尋思趕緊學習及加強練習。其實,三鐵中的鐵餅和鉛球,在讀高中的體育課曾經摸過學過,只有五十七公斤的我是多麼瘦弱,推鉛球實在是無能為力,可是擲鐵餅,居然有不俗的成績,可以刷新金門高中校運會的紀錄。體育老師王先振看到我的鐵餅擲遠挺滿意,除了一般的跨步擲法,還特地個別指導我練習旋轉擲法,旋轉法雖然穩定性差一點,但是擲遠的距離能夠多出兩三米,我經過多次練習之後頗有心得。可是在高三那年校運會上,三鐵可以擲三次後選擇其中最優一次計算成績,我只擲一次就離開賽場,就是第一名,可是,到手的金牌卻眼睜睜的看他飛了!
我在高中畢業十年後,為了參加公務人員普考科目中有一科本國地理,回到學校去向王先振老師要一套地理教科書,當時王老師擔任訓導處主任,立即爽快的幫我拿到一套書。經過幾年我還在參加普考,地理書本改版,我又回學校跟王老師要一套教科書。經過連續九年的考試,我終於在1992年普考及格,還跟同學也是同事的吳劍鋒同年考取同年受訓,他就是王老師所帶出來的體育班高足。
照講,參賽應該是選擇拿手的鐵餅才對,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會派給我外行的標槍呢?當時年富力強的我,體重已經達到八十公斤,應付三鐵項目似乎沒有什麼問題,重要的是拜師學藝,自然是要去跟體育老師學習囉!先去拜訪楊媽輝老師說明來意,看他願不願意給我指導?不成想,一說就成,而且劍及履及,立馬到器材室拿了標槍帶我到城中體育館後面的體育場講解和練習,就是現如今福建省政府和門前廣場這一大片泥土地。我非常專心聽講完畢,領會一下再實地嘗試練習,倒是像不像三分樣。原來拋擲標槍是將三道分解動作連結起來,右手反向握住標槍腰部,站立於五、六米長的起跑線上,起跑後立即加速到達止跑線後,標槍由身體右後側拉起,往前往上四十五度角全力擲出,標槍向上飛行後轉成拋物線下落,這樣的飛行軌跡才能達到最遠。照這樣子一周加強練習三次,一兩個月後應該能揣摩出最佳的狀態,可是,縣運會的消息卻是密雲不雨,不久後宣布取消了事,我就無緣上場,也沒有驗証楊老師指導成果的機會,只能算是我們之間的一場未完成交響曲。
又隔了好幾年,2004年的第十四屆縣運會終於恢復舉辦,由城中主辦,而且,是由他全力策劃及籌辦。我因此認真關注起重新舉辦的縣運會報導,竟然和我們以往的傳統觀念及刻板印象大不相同,不再那麼單調,不再那麼乏味,整個運動會的賽事流暢,比賽報導活潑清新,比賽秩序冊的編排精采有趣,還加入濃濃的文藝氣息,真不曉得這是怎麼變成的?怎麼做到的?
千禧年之前尚未開航小三通,在沒有吹冷氣的時代,夏天唯一的消暑方法就是在自家院子裡或門口,拿一張小板凳納涼,直到夜晚十點才進屋睡覺。我晚間有時路過楊老師門口看他在屋外乘涼,不管有沒有朋友,他都很熱情的招呼我坐下來一起聊天,有時還能喝上一杯冰啤酒,真是透心涼!有一次經過時,碰見城中李再杭校長在他門口消暑,我也坐下來陪伴,三人天南海北閒聊一陣,想不到,不很熟悉的李校長卻對我說了一句話「薛先生,你只要假以時日磨練,將來必有一番成就」。呵……呵……校長太高看我了,真不知他的此話從何說起?回家之後,我也一再玩味及琢磨此話的含意何在呢?不過,當時我已經取得考試院的檢覈合格証書兩三年,難道他知道我的檢覈項目嗎?
2001/01/02金門與廈門之間的小三通輪船開航後,金門人經由水路絡繹不絕踏上廈門的土地,暢遊祖國河山。楊老師登上小三通首航之後,自此川行於金廈兩岸之間,不但探訪山川名勝,也拜訪新知舊雨和鄉土民俗。我再路過他家進屋落座時,發現他不但從大陸帶回一些新奇物品外,更帶回來一摞摞的大陸書籍,那可是很沉重的,攜帶很辛苦的,他的有心和用心由此可見一斑。因為這些年的台灣因為版權的關係,盜版書籍幾近絕跡,而正版的書價暴漲了一倍,我實在很難擠得出錢來買書,要看新書只得去圖書館借閱,所以我們一家六口人就有六張縣立圖書館的借書証。我跟他要求借書時,他二話不說,叫我自己挑自己拿,看完了再拿來換,二樓的書架子上也可以拿,還不用申請借書証呢!
當我到二樓一看,三、四十平方米的客廳,除了向西一面開了門和窗外,其他三面都是高高立起的書架,架上的書密密麻麻,新書古書都有,猶如一間小型圖書室,我每次一拿就是五、六冊,一兩周看完後再拿回來調換,一兩年之後我把沒見過的書看了一個遍。在我頻繁進出他家借書還書期間,也經常遇見他家裡高朋滿座,大都是藝文界的年輕朋友,男女生都有。他們夫妻倆都是熱情接待,從未慢待年輕人,對待朋友真是古道熱腸,一片真誠熱情,而且作風海派,還經常招待這些朋友去餐廳吃飯喝酒,有時我也能趕上一頓飯和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