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己亥談豬

發布日期:
作者: 張之傑。
點閱率:937
字型大小:

豬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家畜之一。考古學家告訴我們,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豬就進入人類的生活圈子,成為一種家畜。國字的「家」,從宀、從豕,不正說明豬和人類源遠流長的關係嗎?
現今的家豬有很多品種,那麼我們新石器時代老祖宗所飼養的家豬是個什麼樣子?答案很簡單,家豬源自野豬,最初的家豬和野豬肯定沒什麼分別。經過長期人擇,原本一色一樣的野豬,逐漸演變得和野豬不一樣了。
野豬和家豬有什麼不同?差異可真不少,就挑重點來說吧。其一,野豬的小豬崽子身上有條紋,家豬沒有。其二,野豬的前半身約占全身三分之二,看起來前胸大、臀部小;家豬剛好反過來(這樣肉才多)。其三,野豬的吻部和獠牙較長,家豬較短(這樣才不具攻擊力)。其四,野豬毛較密,家豬的毛稀疏(這樣才便於拔毛)。這些形態上的差異都是人擇造成的。
當然囉,從野豬到現代家豬絕非一蹴可幾。距今7000~6000年,以浙江餘姚為中心的河姆渡文化,已過農耕生活,餘姚曾出土一河姆渡文化小陶豬,腹部下垂、四肢短促,前後身的比例約1:1,和野豬相去甚遠。可見養豬已有悠久的歷史,否則和野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差異。
距今約6300~4500年,以山東泰山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中後期,在膠縣三里河曾出土一陶豬鬹(三足陶製炊具),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這個陶豬鬹吻部很短,脊背平直,腰臀肥壯,體型已趨近現代家豬。大汶口文化的後期已接近信史時期,因而三代(夏商周)的豬,肯定已豬模豬樣了。
儘管家豬有很多品種,但不論什麼品種,都和野豬共用一個學名(Sus scrofa),表示家豬和野豬仍然屬於同一「種」,套句演化生物學的話,牠們還沒達到「遺傳隔離」的程度,野豬和家豬交配,仍然可以生出正常的子嗣,牠們的血緣仍是分不開的。
豬科有5屬、16種,其中豬屬(Sus)就占了10種,只有歐亞野豬(S. scrofa,以下簡稱野豬)能夠馴化。野豬有30個亞種,中國的家豬由華北亞種和華南亞種馴化而成,華南亞種分布長江流域至海南島和台灣。那麼台灣的家豬呢?原住民養的豬,不過是豢養的野豬,算不上家豬;在洋豬沒輸入前,台灣的家豬都是閩粵移民帶來的「中國豬」!
演化生物學有項基本理論──同源,意思是說,同一物種,不可能有兩個起源。野豬可能源自西伯利亞,冰河時期南移,逐漸散布至歐亞大陸及北非各地。由於撒哈拉沙漠的阻擋,南部非洲沒有野豬,甚至沒有豬屬動物。各大洲的生物資源本來就不平等嘛,南部非洲號稱動物淵藪,但缺少可供馴養的大型動物,人類學家認為,這是文明落後的原因之一。
美洲呢?美洲非但沒有豬,也沒有馬、牛和山羊、綿羊。人類學家認為,這是導致文明落後的另一個例子。1493年,哥倫布二度前往美洲,帶去馬、牛、山羊、綿羊和一群小豬,後來陸續有人帶去,經過放養,不少成為野豬。到了20世紀中葉,單是美國,估計就有300萬頭野豬!美洲從無豬成為豬的樂園。
世界上養豬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不但養豬最多,而且也是品種的淵藪。原先約有500個品種,現今僅餘50個左右。中國豬以早熟、易肥、耐粗食、繁殖力強等特點著稱於世。漢、唐以來,隨著海上交通事業的發達,中國豬相繼傳入歐洲。遠在羅馬帝國時代,白毛的華南豬就引入羅馬,和本地品種雜交,產生了所謂的羅馬豬。羅馬豬是歐洲豬種的重要來源,歐洲豬幾乎都淌著中國豬的血液。
到了18世紀初,英國人又引進廣東豬,和本地豬雜交,育成聞名的約克夏種(大白豬);他如英國的巴克夏、美國的波中豬,都是中國豬和本地豬的雜交種,無怪乎達爾文曾說:「中國豬在改良歐洲豬的品種上,具有極高的價值。」
然而,當歐洲競相引進中國豬,育成更理想的新品種時,中國的育種事業卻停滯不前。演變到後來中國反而要從歐美引進豬種,固有品種日益凋零。中國大陸如此,台灣更是如此,以當前的台灣養豬事業來說,飼養最多的兩種白毛豬(約克夏、藍瑞斯)及一種紅毛豬(杜洛克),分別來自英國、丹麥和美國。這三種豬都有生長快、瘦肉多的特點,是我們所吃豬肉的主要來源。
台灣本地產的桃園豬呢?除了偏遠的客家庄,和養豬公(賽神豬用)的人家,已難得一見。桃園豬的臉上、身上遍布皺摺,肚皮鬆垮下垂。那渾身皺摺,或許是牠能充大、充肥、充成大神豬的原因吧?
小時候常看到邋裡邋遢的「牽豬哥」,牽(其實是趕)的正是桃園豬。牽豬哥孤寂地趕著大公豬,一路忍受孩子們的訕笑,到農村幫人家的母豬配種。據說桃園豬的性慾特別強,一看到母豬就迫不及待地想騎上去,難怪台語以「豬哥」稱人好色。自從人工受精興起,牽豬哥就不見了,隨著社會轉型,許多行業消失無蹤,牽豬哥記錄著一頁消逝的農村風情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