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風獅爺的天機

發布日期:
作者: 杜世宏。
點閱率:1,468
字型大小:

金門國家公園用「馬背」作標誌,金門縣以「燕尾」為縣徽,均取自閩南傳統建築。「如果要形塑金門的文物呢?」那麼除了風獅爺,別無選擇。如果你問我:「金門值得看看的,有些什麼?」哦!太多了,讓我想想,那麼,也無妨去看看風獅爺。
「風獅爺,不言自明,肯定跟風有關的獅子,而爺大概是獅子受鄉民敬重的一種尊稱,這該是金門特有的民俗文物吧!」一點都沒錯。一般風獅爺體量都不是很大,大多採用石材,以圓雕直立獅子像為主的一種「辟邪物」,習稱「石獅爺」,因置於各聚落的風頭處,才稱之為「風獅爺」。其職責是掌管「鎮風驅邪」,為世間人心靈的祈求與渴望,提供鎮風制煞、驅逐邪惡、祈安求福等逢凶化吉、交個好運的服務。但切記:「心誠則靈,不信不靈」。
示出一張「縣民卡」,你看上面就附有一尊風獅爺,憑此卡搭乘金門公車船,免費暢遊金門。看後,你也許會笑:這樣的雕像造型略顯呆板,也配稱為獅子嗎?
不錯,也許你在大動物園、馬戲團或電視中見過牠。但中國並不產獅子,古人根本沒見過獅子,獅子名稱的出現,恐怕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後的事;大概到了佛教東來之後,才耳聞這種頭生長毛的厲害猛獸,也沒見過牠的真面目。在中國古代,獅和龍、鳳、麒麟全是想像中的神獸。然而畫龍以蛇為本、畫鳳以雉為本、畫麒麟以鹿為本,雖不像,好歹還有那麼一點兒的意思。畫獅子可沒見過真獅子,只能憑口傳耳聞得來的形容,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增添了裝飾性,再融入了人的期望,變成理念與想像的產物。而石材具有恆久與穩定的特性,很適合獅子的性格;石獅成為古代中國藝術家最喜愛的表現題材之一,就因為大家都未曾見過真獅子,沒有像不像的問題,自然多了發揮的創意空間。
古時,石獅的用途是宮殿的點綴物,用來增加建築物的莊嚴和美觀。在富貴人家的府第門口擺上兩隻石獅,則象徵顯赫,以講究大才夠體面。石獅雕刻不完全是蹲踞的,也有站著的獅子,但遠不如蹲踞的好看。古代陵墓的神道兩旁有許多石獸,就有蹲踞或站著的石獅。但有無像本地直立式的石獅,孤陋寡聞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風獅爺因為民間匠師技法的不同,表現形式的不一,構成每一尊風獅爺形象的迥異。樣式是千變萬化,無一雷同,妙就在不同,也好在同中有異,即有相承,又各具特色,真虧石匠想得出來。你看,風獅爺下部雕葫蘆,音似「福祿」,吉祥寶物,代表高深莫測的特性;更為陽性象徵,呈現剛陽旺盛的生命力,即寫實又寫意的風格。而那帥印、令旗、繡球、銅錢、胸鈴、是人們所賦於不同任務時的職別證,使其各司其職,各展其長。也似乎標誌著這裡的百獸之王已經徹底的被馴服了。它似乎喪失了威猛、野性,不再是凶殘,能不傷人畜,足夠負責盡職的辟邪物,藝匠的巧思恐怕就在此處。
你看:風獅爺圓瞪雙目,目光炯炯,昂首張口,大有氣吞山河之概;抬頭挺胸,手持令旗,威風凜凜,凝視前方,渾身充滿力量,全神警戒的護佑著鄉里平安,顯得那麼勇武和敬業。噓,別妨礙它!來,看這尊風獅爺體態仍嫌猛勁不足,但神情卻刻畫得格外傳神,逗人憨態,妙趣橫生;它少了一分威嚴感,卻多了一分使人易於接近的親切感,讓人一股莫名的喜悅也隨著自心底漫漾開來。還有嘴微張,咬著牙,不知它正在想什麼?是恃才傲物?或忿忿不平?還是憂心牙疼?表情顯得十分複雜,端詳了半晌也未得其解,但嚴肅的神態沒有改變,那並不溫馴的神情,彷彿獸性難改,是個令人解不透的謎。再看!這尊風獅爺昂首雄視,張大嘴巴,仰天長嘯,顯得多麼豪邁昂揚,作風古拙,大有渾然天成的意趣;它只是把石塊順勢擬形雕成,手法簡練,在形象和姿態上略加概括處理,也見生氣,更具有審美藝術價值了。再去看看,一尊英姿煥發,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模樣,頗具陽剛之美,更帶有古意的風獅爺,那可是經過悠久的時光淘洗凝聚所致的一種美感,帶著歷史的風霜、歲月刻畫的痕跡,流露古典韻致。兩岸三通後,重新豎立許多由大陸雕刻的風獅爺,形象靈動,虎虎生威,壯觀了,只是那份古意卻已全失了,這反而使我悵悵若有所失,或許是懷舊情感作祟吧!風獅爺因欣賞者的審美情趣不同,欣賞時的心態各異,但皆可從中尋求各自的意趣。
民間匠師利用藝術的誇張和變形的技藝,完全掙脫古昔的表現方式,在形體上,沒有太多繁瑣的細節,使風獅爺顯得更單純、更完整、更富有表現力,給人印象特別的強烈。它融入濃厚的庶民生活氣息和人間世俗情感,讓我們領悟它們的悲歡交集,留給後人無盡的思索與揣摩。風獅爺對往昔鄉民心靈上的撫慰,遠遠地超越了迷信,已成為具有無可取代的情感寄託與精神支柱。
風獅爺,從功能來看,它是辟邪物,藉其造型、寓意與宗教的力量,達到驅邪祈安的目的;以代償的形式,來彌補現實中的不足。從類屬來說,亦只能稱之為神獸。從藝術觀,它是力的象徵,壯美的顯示,顯得蒼渾、拙樸、威猛,呈現出穩定、永恆的美感。可說把中國藝術中「求神以形」的真諦表現得淋漓盡致。
那看透世事曲折、人情冷暖的風獅爺,嘴似張微閉,欲語還休,莫非還有不為人知的事?或訴說曾經的滄桑往事?彷彿回溯到明鄭抗清時期,以金廈為主要駐地,局勢尚有作為。豈料叛將海澄公黃梧摸清明鄭的各種弱點,包藏禍心,竟對清廷獻出極為惡毒且毫無人道的對策,隨著明鄭內部矛盾的鬥爭分裂,自毀海上長城。當金門淪陷時,清軍入島為防明鄭捲土重來,不惜生靈塗炭、不管哀鴻遍地,執行焦土遷界、墮城焚屋,堅壁清野,強迫倖存之人內遷的嚴酷措施,違者格殺勿論,真是慘絕人寰。明鄭投降以後,當內遷的島民禁不住鄉愁的蠱惑,陸續重返故土時,風沙茫茫,不見天日,目睹殘破家園像遭了野火一般,留下的只是一片枯焦,真是滿目瘡痍;昔日的風景已變得多麼遙遠。然噩夢緊緊尾隨,年年歲歲,狂風虐肆,旱戾、疫癘又復相行,且來得殷勤,來得猛烈,禍害持續達數百年之久。想來不免令人愴然!
對那些苦苦掙扎、無力又無助、無依也無靠的恐懼島民,為了找尋心靈的慰藉與屏障,各種各樣的神就應時而生了,因而有聚落就有宮廟與辟邪物;這數百年的光景,到底來了多少神祇,恐怕誰也說不清楚。面對那遮天蔽日的風沙,父老鄉親在神思遐想中推舉爺們,看中爺們不朽的精魂和口吞風沙的特異神功,企圖向大自然的邪惡勢力展開抗爭;在一波又一波的侵襲中,爺們始終義無反顧的挺身佇立,扼守第一陣線,任由黃沙抽打、狂風搖曳、烈焰烘烤,但爺們卻依然昂著不屈的頭顱,堅守崗位,默默地忍受風沙的肆虐,苦度孤寂難熬的歲月,年復一年。君不見爺們多少弟兄因過度勞頓,神隱於荒煙蔓草中,恐多不為人知了!
直到兩岸對峙時,金門依然童山濯濯,易陷陣地曝露之危:漫天黃沙唱大風,真叫人難忍,影響軍心士氣;此時,聰明的現代恩主公們領悟到:防風害的關鍵就在於造林。致力造林綠化,興建水庫,改善生活環境與注重衛生,才能正本清源;於是全島軍民在長期共同投入造林養林的艱苦工作。事在人為,終於見到林木枝椏交錯,綠葉重疊,濃蔭處處,全島綠意盎然了;你看:眼前每一條道路兩旁的樹木,是如此的繁密,宛如綠色的隧道。如今風平浪靜,家園的美好;醫療的完善,就醫方便,無須鎮風驅邪、高枕無憂了。但是,爺們多風沙少,未能填飽肚皮,遑論其他?時來運轉了,身為金門獨樹一幟的人文景觀代言來打拚,是爺們永續發展的最佳選擇,讓觀光變得更知名。
在這裡,不必燒香,不必跪拜,不必訴苦,也不必祈求了。它那雙冷眼看得多了,石不語。又見雲淡風清,風獅爺依舊以獨特的雄姿靜靜矗立,為連繫著過往記憶與歷史變遷的見證者;此時,如釋重負不再張牙舞爪了,身後乃飄著褪色的碎布花斗篷,不捨丟棄,那可是昔日粉絲貼心的溫馨獻物,禮輕心誠,不免喜形於色;往日那顆戰戰兢兢的心似乎變得無憂無慮,活潑輕鬆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