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處處有溫情
打開每日新聞,不論是電視頭條或報紙頭版,經常出現駭人聽聞、聳人耳目的負面消息,感覺就處在一個乏善可陳、岌岌可危的社會。然而平心而論,這個社會善人實多於惡人,義舉也多於劣行,許多默默行善、不為人知的嘉德懿行、溫馨感人的事蹟隱藏在社會各角落,只是未被公諸於世。
■拾荒夫婦邀圍爐
就讀北師特師寒假,父親本擬來臺就醫,來信要我在臺等候,後又電報諭示返金,然已錯過返鄉過年船班,只好暫留宿舍。記得除夕當日,吳莒光堂弟特地來校,盛情邀我回家過年,我深怕打擾親戚,堅持婉謝,莒光只好陪我打球而後悵然離去。直到夜幕降臨,偌大校園已是空無一人,放眼所見,寂靜漆黑,而且伴隨幾分恐怖,在「團圓之夜」與「獨守空閨」的氛圍下,使我更加想家,想到父親病危、想到吾家慘狀,想著想著我竟流下思親之淚!
一對住在學校違章的拾荒夫婦,正巧路過宿舍,見到室內亮燈,好奇走進一瞧,大概見我眼眶泛紅,於是問起:「同學,你怎沒回家過年?若不嫌棄,就來我家圍爐。」世上竟有這種好人!素昧平生,情真意誠,讓我感動萬分,久久無法自已!
■禮儀之邦在歐美
全家歐洲之旅,某日清晨,當我按開旅社電梯,一位壯碩老外已在裡頭,我無意間看他一眼,本以為他會橫眉豎眼、疾言厲色回我一句:「看啥潲(男性精液)?」孰料非也,他立即露出親切的笑容道:「Good morning」待我回神,才立即點頭問安。在餐廳吃飯,見到老外用餐慢條斯理,交談輕聲細語,相較於鄰桌的「兩岸三地」,高談闊論、高聲疾呼:「阿貓阿狗!……」「阿花!……」真是熱情洋溢,也幸好水泥屋頂,否則早就掀了!同處一室,一靜一動,一文雅一熱情,形成截然不同的畫面。
在美西之遊,錫安(Zion)國家公園的某些山路,狹隘難行,從我身旁超越的老外,往往附上一句:「Excuse me」這些「毫不起眼」的口頭語令我備感溫馨!一向自許「禮儀之邦」的我國,歐美做得也不差!
■軍中樂園的愛心
金城國中創校之初,廚房尚未設立,住校生三餐須自行往後浦街上用餐,每餐固定吃一碗公的白飯及一碗公的豬血麵線,合計二元,麵線當飯也當菜。有位同學比我更省,只吃一碗白飯,然後澆上免費的滷肉湯(醬油)。就在某日午餐,一位軍中樂園的女子見到只吃白飯的同學,特別請他吃豬血麵線加上幾片滷肉,這位同學一再道謝,旁桌的同學一致讚許這位女子的愛心。
■一糖之恩永銘記
登陸艇搖了二十幾個小時,能吐的早已吐光了!肚子為之一空,餓得有些發昏,見到一位陌生鄉親含著糖果,對我產生了「望梅止渴」之效,不自覺地吞了幾口口水,鄉親大概看出我想吃的表情,隨手遞了一顆給我,我連忙道謝數回。所謂「渴時一滴如甘露」「濟人須濟急時無」,這位鄉親雪中送炭、解我飢餓,雖是微小的一顆糖果,對我也是莫大的恩情。
■景文女生邀玩牌
民國64年,住在高雄「長春旅社」候船,三位高中女生大概見我洗著一件師大運動服,主動前來問我:「你是師大學生嗎?我們也是臺北來的,你一人住嗎?要不要過來玩牌?」熱情大方,讓我大吃一驚,心想真是「初生之犢」,不知人心險惡,竟邀陌生男子「登堂入室」,所幸我非惡人,否則豈不成「引狼入室」,本想藉機提醒一番,以免日後吃虧上當,但見她們純真善良、一塵不染,著實感受到「人性本善」的一面,也見證到孟子的思想主張。
■溫暖之家同鄉會
為了返鄉與家人團聚,數十趟的登陸艇、數十次的候船日,久而久之,與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的業務鄉親略有幾分熟識,助理周水根先生,曾經助我搭上太武輪,恩情永記在心頭。而離鄉背井的金門鄉親,聚集同鄉會等船,好像一個「大家庭」,同是金門遊子,很好聊天,東拉西扯,總會找出共同的親友,也會找到共同的話題,一下子就沒有距離,脫離了以往獨居旅社等船的孤單,在人地兩疏的異鄉,同鄉會給了許多「家庭的溫暖」。
■熱心帶路淡大生
四十幾年前常去淡大松濤館會客,家榮弟讀淡大也曾參觀校慶園遊會,前年某日興致來潮,邀內人參觀淡大海事博物館,由於內人未曾來過,我也久違了淡大,偌大的校園的確「迷路」了!順道問了一位淡大女生,我只要她指引方向,孰料她竟專程帶到,熱心之情,令我感動!我一再感謝,心中為「淡大生」按「讚」!
■陌生女子邀自拍
土城清溪步道與賞螢步道,樹林濃密、空氣清新,是登山族的好去處,某日遇見一群男女青年,起先問路於我,遂有一面之緣,其中有名女子,爬得氣喘吁吁,沿路休息,見我這位老人不息不喘、如履平地,連續上下數回,竟然說我在「激勵」她,直到山頂「桐花公園」再度會面,拿起手機要與我自拍留念,似乎當我是「偶像」,深覺來自陌生人的溫馨,特別有感!也希望如其所言:「激勵」奏效!
■春節爬山道恭喜
農曆正月初一,我獨自前往土城爬山,沿途所遇,登山客屈指可數,然卻不同往常,先前幾位竟然開口向我道「恭喜!」我也回說「新年快樂!」本是彼此陌生的山友,就在互道「恭喜」聲中,使得寒冷寂靜的山區變得溫暖熱絡起來!
■讓座美德好風氣
金門俗語云:「年驚中秋,人驚卌九(49歲)。」年屆半百是人生一大關,可從車上被讓位的次數密度來判斷自己的「老態」,因為別人的眼光較為客觀,每當有人讓位於我,我總是先說謝謝而後婉拒,君不知我是老師退休,唯一的本事就是「耐站」。我也常讓座予比我更老更需要坐的人,記得某日,當我走進區間火車,一位男士立即起立讓位;到了下一站,一位抱著小孩的媽媽上車,三位乘客同時起身,包含一位男士及一對情侶,頓時車廂充滿溫馨。
「讓位」看來小事一樁,但能產生數倍的溫馨能量,不僅是「敬老愛幼」的起點,也是「禮讓運動」的開端與塑造「祥和社會」的動力。
■YouBike站感人面
雨後轉晴,我以手刀掃去YouBike(微笑單車)座墊上的水珠,一旁的高中男生隨即遞來面紙要給我拭擦,我說:「謝謝!我口袋有。」
刷卡感應過後,車座閃爍「取車」二字,但卻卡得很緊,左拉右扯,始終拉不出來,一位熱心的學生立即走來:「先生,需要幫忙嗎?你可試試別台車。」果然如願。
圖書館外的YouBike只剩一台,一位高中女生搶先一步,立即問我:「先生!您想要租車嗎?我可以讓你,我走路可以到家。」我說:「不用了!謝謝!妳時間寶貴,我走路也可以。」
這三次都是陌生的高中學生,深覺學生可愛的一面,讓我備感溫馨!
來自親人的溫情往往視為理所當然、毫無感覺,反而是來自陌生人的溫情,特別有感,也彌足珍貴!然而「溫情」不必是大恩大德、大功大勞,微不足道的一句關懷、舉手之勞的一個動作、或是張開尊口的一抹微笑,即可溫暖人心、滋潤大地,期盼大家一起來凝聚氛圍、營造風氣,讓溫情布滿人間、祥和瀰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