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涵堂
月涵堂是清華大學在台北的辦事處,為紀念校長梅貽琦,而以他的字「月涵」作為樓名,中國國民黨新聞黨部曾借二樓作為辦公室。
我高中畢業時曾經在新聞黨部代工打字員,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不曾有過任職經驗的我,經過短期中文打字訓練便接下任務。記得第一天長官交代一份一式三份的文件,我完成之後打開一看,下面兩份都是空白的,長官雖沒疾言厲色,但我自己羞愧得無地自容;在民國63年那個年代,還沒有影印機,所有文件、來往公文都靠中文打字機,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大量的文件打印在蠟紙上,然後再用油印機油印,4~5份的文件則利用複寫紙,一次最多可以複製5份相同的文件。為了保持文件的美觀,複製公文的複寫紙都是單面的,而少不經事的我卻完全沒注意到,把複寫紙都裝反了,所以費了一番功夫打好的文件只有第一頁可以用,那麼只好再來一次了,幸好不是急件,否則就誤事了。
那時位在金華街上的月涵堂環境清幽,花木扶疏,一片綠意盎然。黨部主委由時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的馬星野先生兼任,他是一位雍容大度的長者,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威嚴中又透露著和藹,多年以後我才明暸他的名字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意涵。每天下午馬先生會來黨部批閱公文,我從二樓窗口看著他銀白的頭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不禁肅然起敬。
短暫的打字員生涯是生命中最難忘的片段,在那裏感受到了滿滿長輩的關愛,也深深影響了往後我在職場上與人為善的態度。日前偶然經過金華街,月涵堂雖然風華不再,面臨拆遷改建的命運,但那段青澀歲月裡的人事物令我懷念,那是給我機會、讓我成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