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百年華中情,世紀山崗緣

發布日期:
作者: 柳飛絮。
點閱率:1,195
字型大小:

2019年3月21日,新加坡華僑中學(華中)迎來百年校慶,華中董事部與華中校友會當晚於校園內舉行的萬人宴上隆重推出寒川主編的《百年華中情》紀念文集。
寒川指出,早在三年前,華中董事部即已為百年紀念文集展開籌備工作,定期召開編輯會議。2017年7月正式成立《百年華中情》文集編委會,旨在通過出版文集以反映華中百年發展歷史和在新加坡教育史上的貢獻。
本書以華中大家庭(包括學校、董事部、校友會、頤年俱樂部、華中國際學校)為主軸,旁及圍繞在周邊的人、事、物。文集厚達644頁,54萬字,共分六輯,即 「校史」、「人物」、「懷舊」、「學余」、「文藝」、「展望」 ,收錄了200名老中青校友,包括在籍學生、歷屆校長、校董及其他華中大家庭成員所撰寫的170篇文章。
陳嘉庚創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
1918年6月15日,陳嘉庚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召開會議,參加的各幫領袖共15人,決定創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公推陳嘉庚、林義順為臨時正副總理(董事長)。董事會在陳嘉庚的登高呼籲下,通過各種方式籌款,包括沿街勸捐,共籌得約50萬元鉅款,以5萬元購得小坡利民律(Niven Road)洋房兩座,改建為校舍,並聘上海來的塗開輿為首任校長。1919年3月21日華中於利民律15號舉行開校禮,自此3月21日定為華中校慶日。文集也涵蓋了華中發展的重要事紀,包括早期辦校的艱難、二戰後如何重振校務、50年代學潮、60年代教育改制,以及後來成為特選學校,並同華中初級學院合併,推展直通課程等歷程。
陳嘉庚、林義順等創辦華中的先賢,以及大力支持華中建設與發展的商賈和校友,例如黃仲涵、李光前、陳共存、李成義、陳龍得、莊昇儔,《百年華中情》文集都有專文介紹;其他如薛永黍校長、鄭安侖校長、杜輝生校長,以及張國基老師、李春鳴老師、馮福澤院長、陳仰成老師、邢濟眾老師;畫家盧衡、劉抗、陳瑞獻;前總統王鼎昌;音樂家朱暉、郁君貽;舞蹈家楊毅;馬來文專家楊貴誼博士、廖裕芳博士、吳諸慶;前廣東省副省長黃清渠;許澤鴻、高泉慶、吳亦涵,也都在作者嚴謹的筆下,讓讀者認識這些與華中有密切關系的人物。
祖籍金門的薛永黍與鄭安侖兩任校長
其中,二次大戰前後的校長薛永黍,祖籍金門珠山鄉,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教育學位,1937年1月至1948年7月掌校。華中自創辦至1936年,由於校長頻繁更動,校務難獲穩定發展。薛永黍校長上任時,華中剛重辦,因此負擔很大。盡管如此,薛校長還是為華中服務了11年;1946年至1948年,在薛校長的領導下,華中邁入自建校以來的首個全盛時期,他也因此被譽為「華中的蔡元培」。
鄭安侖於1910年10月在金門溪邊村出世,1936年北京清華大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系畢業,其後轉入燕京大學研究院念社會學。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鄭安侖輾轉逃難到新加坡。1948年7月,薛永黍校長因故辭職,董事會特授權董事長李光前先生負責物色人才。不久,鄭安侖校長即被聘請為華中校長。
在那動盪的五十年代,鄭安侖校長能夠挑起重擔,安然帶領華中度過重重難關,個人的修養風範與領導才能固然是一大因素,校董的全力支持更是得以化險為夷,絕處逢生,讓華中繼續茁壯發展,進而成為今日新加坡最頂尖的學府之一,人材輩出,在各領域為新加坡作出貢獻。
華中自1919年創辦以來,薛永黍和鄭安侖兩位分別是第十與第十一任校長。盧濤是那個年代的華中老師,他在《我所了解的華中史事》一文裡,指出了陳嘉庚、李光前、陳共存三位董事長,及薛永黍、鄭安侖兩位校長,不僅「為華中服務較久的董事長和校長,也可以說是華中創辦和發展的最大功臣。」
寒川表示,回憶先賢,肯定他們對華中的貢獻,絕非歌功頌德。而介紹傑出校友,對他們的成就引以為榮,更大的目的是希望莘莘學子以此為楷模,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未來日子回饋母校,貢獻社會。
新馬著名作家回憶校園生活點滴片段
華中校園占地72畝,一景一物,誠然是畢業了多年的校友們津津樂道的。師長們的諄諄教誨,同學們的相濡以沫,更是永遠難忘的記憶,揮也揮不去!《百年華中情》文集,收錄在「懷舊」這一輯裏的也最多,洋洋灑灑共50篇,其中不乏新馬著名作家回憶在華中求學時的生活點點滴滴。
華中課外活動多姿多彩,從最早成立的制服團體──童軍團,到聖約翰救傷隊、銅樂隊等等,以及戲劇活動、田徑、球類,都讓同學們在課余有機會培養群體合作的精神,並展現學業以外的其他潛能。謝水霖的《「青年論壇」辯論會秘辛》、余共華的《與母校共生共榮的華中童軍團》(華中童軍團被列為星華第一團,也就是新加坡和馬來亞第一個華校童軍團)、陳業雄的《逾甲子的體壇回顧》、林明雅的《我與1960年代華中排球隊》,謝崇文的《山崗舞銀球──60年來的華中乒乓球員》等等,文章裏都彰顯了華中課外活動的優異表現。
「文藝」這一輯共收錄了30篇文章,包括兩篇英文作品。華中百年大慶,校友齊聲吟唱「海天寥廓、雲樹蒼籠,中有我華中……」是華中子弟對母校感恩的至誠讚頌。領導層展望寄語,不僅回顧,也憧憬未來,「雄立獅島,式是炎荒,萬世其無疆」。
華中董事長李德龍說:「華中雖出版過回顧歷史的刊物,但像這樣由眾多華中人執筆、 縱觀百年校史的文集則是首次推出。文集匯集華中人的故事和回憶,從小人物反映大故事,希望它能為未來華中人提供一份歷史參考。我們要了解華中如何走過百年歷史,才能自信地邁向未來。」
華中校友會會長黃龍金說:「先輩先賢創校,華中一路走來,有興有衰、有喜悅也有挫敗,總而言之,不容易!」黃龍金對校友回饋母校,有求必應,十分震撼!他指出:「華中人愛我華中的義無反顧,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華中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他懇切籲請校友們,對於回饋母校,不遺余力,讓華中精神傳承下去,讓世代的學弟學妹們也能在今天我們廣種的樹蔭下乘涼。
華中校長彭俊豪說:「《百年華中情》呈現華中百年發展歷程,為華中人留下重要史料,也從側面反映新加坡的教育史,同華中較早前推出的特刊《百年樹人、師道傳承》相輔相成。」他表示,學校接下來會摘取文集所收錄的文章,通過德育課、周會等不同平臺,讓下一代華中人閱讀,俾了解華中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從中感受華中精神。
《百年華中情》主編呂紀葆(寒川),祖籍金門榜林村,五歲下南洋。其他九位編委,有四位是在新加坡出生的金門人。他們是華中副校長陳鵬仲、華中校友會《華嶺》會訊主編許振義博士、蔡世居,以及華中校友會副會長鄭苡娜;她也是已故鄭安侖校長的女兒。《百年華中情》書名,則是金門籍著名書法家,也是華中校友薛振傳題寫。文集共印制4500本,校慶萬人宴當晚,聯同全套校徽紀念禮盒,裝在由華中校友,也是新加坡著名繪本作家阿果(李高豐)設計的彩繪環保袋內,每套售價60元。
有意購買禮包的公眾,可在3月22日後撥電:+65 64664180,或電郵admin@hcalumni.sg,與華中校友會聯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