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豐民樂
1949年我的父親黃金其先生從上海吳淞碼頭乘船遠渡重洋,到了一個他從未到過的地方,因緣際會輾轉又來到一個跟他的家鄉很像的金門島。小時候很少聽父親提到故鄉的事,或許在那個年代,反攻大陸的口號喊得漫天價響,而思念的鄉愁只能隱藏在內心的某一個角落。小學畢業證書上需要填籍貫,我只知道爸爸從上海來,未及細問便填上江蘇上海,證書拿回家後父親一看很生氣的要我拿回學校更正為「江蘇川沙」,父親堅持的為故鄉正名,在他心裡永遠有一個角落是我無法觸及的,這才知道故鄉是雲裏霧裏的遙遠!
民國76年兩岸開放通郵探親,我們曾透過紅十字會協尋故鄉的親人,但遲遲沒有回音。後來輾轉從回去探親的朋友口中得知家中親人健在,捎來叔叔的家書一封,而住址也改成寶山區橫沙鄉豐樂村了,物換星移,難怪我寄去的信都石沉大海。後來經由返鄉的友人的連繫,爸爸終於和故鄉的親人通信,得知爺爺高壽九十依然健在,便即刻整束行裝帶著母親取道香港直奔上海。
然而一路奔波來到黃浦江岸吳淞碼頭,開往橫沙島的最後一班客輪已經離港,望著茫茫江水,思鄉的情懷如波濤洶湧,父親毅然決定包一艘客輪回家,就這樣父親回到了他離開快四十年的老家,見到了年邁的老爹爹和弟弟一家人。
橫沙島是長江出海口的三個沖積平原,原本面積只有49平方公里,近年來有關當局將浚深長江航道的淤泥圈圍於島的東側,預計已經增加100平方公里的面積。豐樂村是其中的一個小村莊,爸爸的老家就在那裡。
整個小島就像一座公園,沒有喧囂的汽車,也沒有排放廢氣的工廠,只有清新的空氣和宜人的景緻,馬路邊兩排筆直的路樹和以前的金門很像,小溪流淌在家門前,竹林綠樹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假日遊人如織,就像是上海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