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馬山
最近整理老照片的時候,看見一張在金門馬山觀測所外面的合影,使我想起數十年前的往事。當時,國共還處於緊張的時刻,我有幸參加了金門為期兩週的暑期青年戰鬥營,每天按表操課。其中有一天,安排我們參觀「北山播音牆」、「馬山播音站」以及「馬山觀測所」。
行前,我仔細聆聽長官們為課程而做的簡報,方才明瞭「馬山」位於金門縣金沙鎮官澳東北角,此處正對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轄管的「角嶼」,是金門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據點。每當潮水漲起,彼此的距離約兩千一百餘公尺,而在退潮時則剩不到一千八百公尺。它是國共戰爭與對峙時期金門戰地的重要基地之一,有「天下第一哨」的稱呼。
我們先參觀了北山播音牆,它位於北山斷崖,整面牆有好多個圈圈,仔細地數一數,總共有48組揚聲器,相當壯觀。聽說,它的聲音可以傳播到25公里外的地方,其構造也非常特殊,好像蜂巢的形狀。
巨大的播音器,用以對大陸地區定時播放一些音樂,並喊話。裡面不但傳出了我方用國語及閩南語錄製的新聞、宣傳文宣、評論等訊息,有時也有鄧麗君特別錄製的心理戰喊話音訊及美妙的歌聲,希望能喚醒大陸老百姓的同胞情。當時所使用的播音設備,是戰時敵人首要的攻擊目標,因此雄偉的播音牆是防禦播音站相當好的掩護建築。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馬山觀測所。整個觀測所是由海邊臨近的山丘開挖坑道而形成,是戒備非常森嚴的軍事設施。我們所有戰鬥營的學員既緊張又期待,準備依序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林道,旁邊則是向對岸「心戰喊話」的馬山播音站,此地擔負了戰時喊話的任務。而在林道的盡頭,更有大大的「還我河山」標語勒石。
我們進入觀測所大門後,必須經過一條蜿蜒曲折的戰備坑道,如此鬼斧神工的設計,讓人讚嘆開鑿過程的費心。坑道內部,設有槍堡等軍事設施,亦有戰爭時期的珍貴影像,裡面全程是禁止拍照的。我們隨著坑道一直往下走至海濱,才能到達位於海岸旁的馬山觀測所的主要建築。
馬山觀測所的牆壁上,開了一條可以望遠的縫隙,並且設置了好幾架的高倍望遠鏡,用以監控對岸海陸空的動靜。天氣好的時候,甚至用肉眼就可看到對岸的漁村、大型的景物、老百姓,並聽到對岸定時的喊話口號,更可見到我方空投的「反共抗俄」傳單隨風飄揚,煞是壯觀。
聽長官談起以前當兵時候的趣事,阿兵哥皆以諧音把「馬山觀測所」念成「馬上關廁所」。所有學員聽完,哄堂大笑,一路上都在模仿這句關鍵話語。過了許多年後,我依然記憶猶新。
馬山是一處隱密的戰地堡壘,在馬山觀測所裡面可以清楚地看見廈門風景。甚至連后嶼、角嶼、大嶝、小嶝……等島嶼,也看得一清二楚,彷彿近在眼前。
馬山觀測所附近的沙灘被列為地雷危險區,嚴禁閒雜人等進入。另外,有一條小路徑,直接通往海灘,可以登上觀測站旁邊的礁岩,並且遠觀「后嶼」這個地方,這也是當地老百姓假日休閒、釣魚的好去處。百聞不如一見,此趟真是不虛此行,大大地開了眼界。
遙想當時,國共雙方空投傳單、民生用品,來回飄揚在空中,形成非常奇特的景象。而心戰喊話的廣播聲響,更是不絕於耳。戰時的金門,有十萬大軍駐守,守衛了台澎金馬的安全。中華民國的國軍流血、流汗,甚至犧牲了生命,實在是功不可沒,將永遠為後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