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浴火的歲月滄桑

發布日期:
作者: 神盾。
點閱率:2,072
字型大小:

引子:
公元2015年夜裡的一場無名火,沉悶而緩慢的延燒著,不知不覺地將湖南高地之陽的「聯泰餐廳」一夕之間化為焦土,然後在不到一年的光景,一棟美輪美奐有別於往日臨時搭建的鐵皮屋的簇新建物重新在祝融肆虐劫後餘生的灰燼裡昂首矗立了起來,就像70年前王禮和在「塔山阻擊戰」火砲轟擊後的戰場滿目瘡痍的陣地裡與倖存的解放軍戰士們歷經了6日夜的艱苦浴血熬守,雖然身負創傷累累,終能挺住不死,依然能攀爬出堆滿屍體的戰壕,佇立在硝煙瀰漫的北國蒼茫雪野天地間,達成了艱鉅的任務,而後來被授予了「塔山英雄團」的榮譽稱號,並在翌年的三月於北平近郊的西苑機場接受了毛澤東的檢閱,這名大難不死英勇的戰士王禮和,從來不曾想到會因為後來的「抗美援朝」參加韓戰被俘,飄洋過海遣送來台仍志願投身軍隊回歸成為國軍的一份子,直到解甲選擇離大陸最近的金門島告老定居,憑著一紙「戰士授田證」換得了其曾駐防所熟悉的湖南村一隅國有地搭建了棲身之所,這個位址正是後來在這裡發跡起家的「聯泰餐廳」營業之所在,其中緣由─且聽「小兵仔」(註)細說從頭。
一、目標塔山
  少年的王○○(在韓戰的俘虜營內伺機改名「禮和」)原在關外大草原飲馬河畔為大地主牧牛羊,以謀得一日三餐之溫飽,那一年,國共雙方為爭奪塔山,調兵遣將,山雨欲來,大戰一觸即發之當兒,少年缺乏警覺性,被甫剛成軍兵員不足的國軍暫編第62師強行拉伕加入軍隊,開始了他坎坷滄桑的從戎歲月。
  王禮和說,雖叫「塔山」,實際上當時的塔山並沒有塔也沒有山,它只是一座突起於平野上的遠觀類似座塔的小土丘。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不!神盾曰:得戰略要點,則贏。蓋當時土丘旁的塔山村是位於錦西以東大約百來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15公里,距錦西4公里,東臨渤海,西靠虹螺山,山海之間是一條約10公里的狹長地帶,唯一的重要之處就在於錦西去往錦州的北寧鐵路與錦榆公路縱貫期間,直接從塔山穿過,也就成為國共守攻錦州必爭之地。
  「錦西走廊是關內通往關外陸路的必經孔道」─這是民國71年「小兵仔」參加公務人員高等檢定考試本國史地的考題,足見地理位置特別不言可喻。眾所皆知所稱「關內、外」是以古長城的「山海關」為界的,而錦州卻是山海關前一個前哨據點,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一個主要的戰略據點是毋庸置疑的,當時的北寧路是連結關內外最重要的陸上通道,錦州又是這條交通要道上的咽喉。我們歷史讀到明末袁督師崇煥當年也是在這個地帶經營「關寧錦防線」號稱固若金湯,在一段長時間裡有效的遏阻了後金首領努爾哈赤的叩關進攻,倘不是那昏庸的崇禎皇帝聽信讒言中了反間計將袁凌遲處死,自毀長城,相信明代不致那麼草草終結給後金的子孫建立了大清皇朝。
  錦州之戰略位置以及與塔山之間的相關重要性已如前述,這時的毛澤東雖非軍校出身卻睿智的看出,如果拿下錦州,將是東北解放軍進窺中原的敲門磚,於是在一份給當時盤據東北的解放軍指戰員們的電報中指出攻佔錦州的迫切性,認為欲勝利完成整個遼瀋戰役的關鍵是「在一個星期內務必攻佔錦州」已成大勢之所在。也就在民國37年9月12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了遼瀋戰役,對北寧路錦州至山海關段發起了攻擊。王○○此時是隸屬於國軍守備錦西以北之塔山、高橋之暫編第62師的一名彈藥兵,此師因成軍未久,戰力不強,27日拂曉共軍第7縱隊第19、20師前衛團突襲高橋,攻入鎮內,暫編第62師猝不及防,四散潰逃,王○○遂被俘虜,經輾轉移訓,嗣編入即將負責塔山阻擊戰之第4縱隊(一個縱隊轄3師,相當於俺們「軍」之編制)。10月1日,共軍在其猛將 「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林彪指揮下,連克我興城、塔山、高橋和義縣,孤立了錦州、錦西與山海關的國軍。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指揮的國軍第6兵團及所屬第93軍、新編第8軍等在錦州乃陷入解放軍之包圍圈內。同時,共軍東北野戰軍並完成在塔山地區和彰武、新立屯之防禦阻擊作戰部署,以保障東北野戰軍圍攻錦州,共軍初期之「圍點打援」戰略成形。在塔山地區,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令第2兵團指揮第4、11縱隊和兩個熱河獨立師以及配屬砲兵防守,阻擊由錦西東進的國軍兵團。
  而軍校出身的蔣大元帥當然也早已認清「收回東北版圖的關鍵點就是錦州」,他怎會不知道老毛的企圖?於是抽調了兵力,決定了集中錦西的「東進兵團」以及瀋陽的「西進兵團」,東西對進,依其原定的戰略計劃,背靠兩大兵團,依托有利地形,再加上駐守錦州的部隊,那麼整個共軍東野部隊必處在其夾擊的狀態下,自信裝備精良兵力充足的三軍總司令蔣總統,躊躇滿志盤馬彎弓,自此拉開了企圖救援錦州並與東北野戰軍決戰之態勢。
  王禮和說,塔山阻擊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共軍遼瀋戰役的走向,對於東北乃至全國的解放戰爭進程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原系出蔣校長黃埔軍校的學生─以陰狠殘酷出名的林彪對當時防守塔山、時年35歲的四縱司令員吳克華說:「拿不下錦州,軍委要我的腦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的腦袋!」甚至在激戰的過程中,向該戰役指揮官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命令道:「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二、王牌對決
  國共雙方在此次戰役中,共投入19個師(其中,國軍11個師、共軍東北野戰軍8個師,總兵力逾15萬之眾),準備決一死戰。蔣中正總統也不遑多讓的向國防部戰地視察組第四組(華北戰地督察組)組長羅奇下達了死命令道:「此役由你親自督戰,攻不下塔山,軍法從事!」
  王禮和記得戰鬥是37年雙十節也就是國府的「國慶日」當天正式打響的,由於其防守的塔山是阻援線上的第一道屏障,此處位於錦州和錦西之間的公路邊上,東臨渤海,西靠虹螺山,國軍只能從正面進攻,無任何機巧可取。當然,對他們防守者而言,也同樣存在著天然劣勢:無險可守,除了完全暴露在主宰「制空權」的國府空軍不定時的輪番炸射目標區內,陣地也幾乎處於國軍的陸砲、艦砲射程範圍之內,這是國軍投入內戰中的陸海空聯合立體作戰史無前例的首次登場。王禮和即使身處情況如此惡劣,他們四縱仍以血肉之軀,硬生生的阻擋了國軍東進兵團的9次大衝鋒,在塔山惡戰了六天六夜,防地失而復得,數次從死人堆裡掙扎出來仍屹立不搖,雖然蔣總統派親信督戰,軍官敢死隊波浪似地往上猛衝,尤其是國防部的戰略部隊「獨立95師」後來都押上去了,終難挽頹局,須知該師原是粵軍底子,素以頑強剽悍的客家人硬頸子戰鬥作風見長,在抗戰中原是一支鐵軍雄師,戰功彪炳,敵聞喪膽。在民國30年國府大校閱時成績名列榜首,被稱為「當陽部隊」(也就是具有三國時趙子龍勇武戰當陽的精神),所以該師後來也就以「趙子龍師」而聞名。王禮和說,他們一上來就是以營為單位實施波浪式攻擊,1個營為一波,1個團為三波,波波相連持續不斷。輕重機槍集中火力壓制,步兵帶足手榴彈進行集團衝鋒,而且營團軍官全部身先士卒無一孬種,士氣之高昂唯36年壯烈犧牲的張靈甫整編第74師差堪比擬。(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