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寮坡農莊的故事
到石碇「九寮坡農莊」餐廳享用鄉土風味餐,首次品嘗「活力菜」,外觀看起來很像野菜─烏鬼仔菜(龍葵)。加少許枸杞炒出來,風味特殊。查閱資料,活力菜學名叫赤道櫻草,原產地在南亞,非洲人傳統的蔬食。
參觀二樓文物館,牆上標本盒裡,掛著鍬形蟲的標本,體形較大。誤以為石碇的昆蟲比較肥大。
看了簡介才恍然大悟是農莊排行老三的作品,尋找乾枯的木材,質地細密的最好,以巧手雕出栩栩如生的昆蟲,以標本形式展出。
假日小朋友多時,只要有興趣,老三在現場指導大家彫木蟲,很受歡迎。
一面大牆上掛著一幅閩南語詩,毛筆書寫,老二的作品,標題是:
「媽媽是阮永遠的靠山」,其中兩句,描繪慈母對四個兒子的叮嚀:
「伊講一切好壞是咱的命」,「伊叫阮愛打拚」。
傳統農村婦女的宿命:認為命運的好壞天註定,不用去計較,雖然認命,卻要求四個兄弟一定要打拚,認本份,努力工作。
媽媽的期望,沒有高深的哲理,平凡的道理卻是她寶貴的人生體驗。
詩歌的創作動機是獻給他們母親七十七歲的生日禮物,公開展出,讓遊客分享作者誠摯孝敬母親的情懷。
四兄弟沒使媽媽失望,本來從事不同的行業,九年前整修父親留下來的石頭厝,共同經營「九寮坡農莊」餐廳,因為經營理念不同,偶有紛爭。最後四兄弟協商:每人輪流經營一年,自負贏虧。不當負責人,就當店員,領薪水。
這種改變使農莊的經營步入正軌,生意越來越好,顧客變成朋友,高家的兄弟把朋友當成恩人。
「顧客的光臨九寮坡才能生存,九寮坡的存在凝聚兄弟的感情,承歡母親膝前,更是忙碌現代人不易做到天倫樂。」
展場內也展出古早農村的農具:摔桶,照原貌陳列出來。大門右邊木製工具,難得見到的另一種製茶木桶,茶葉晒乾後,放進桶子裡揉搓,使茶葉捲起來,現在以機器取代。
另有電影海報,黑膠唱片,古老的收音機,老照片,構成濃濃的懷舊氛圍。
館內也展出石碇在地朋友的書法作品,供遊客們欣賞,可惜數量不多,如能增加,必更精采。
飽餐一頓農村美食,瀏覽古代農村典型居家環境,純樸房舍內濃烈的藝文氣息, 帶著三個孫子參觀,他們不斷提出問題,對滿屋子陌生的古董充滿好奇,半世紀前器物,都沒看過,我仔細介紹給孫子們聽,耐心說明各項器物的用途。農莊半日,回到古農家的氛圍,懷著滿足的心情離開,期待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