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珍貴(真貴)的土地契約書
前不久(8月20日)一則新聞:金門縣金城鎮公所清潔隊在一堆資源回收物中,發現民眾丟棄的一批古文書,共計40餘件,這些文書多為「白契」,屬於無經過官方印信認證的民間文書,內容包含有土地、蚵田的典當、賣買等,書契白紙黑字清晰可見「見證人」、「買賣雙方」、「代書人」、「交易內容」等,這些民間書契可以反映乾隆晚期到民國初期,金門的經濟狀況,年代跨度長達兩百多年。個人家裡祖傳下來有一百多張古契書,也多為「白契」,僅有一張為有經過官方印信認證的珍貴(真貴)的「紅契」(如圖)。
堂曾祖父蕭顯傳在光緒年間前往南洋,於新加坡從事航運相關行業,民國14年時任奎俾音船主,透過鄉紳陳景蘭開設之成源匯莊及成源信局,匯龍銀近萬元,由曾祖父蕭顯回監造完成起造門牌14號的五腳基洋樓。
洋樓完成後,福建省管徵稅官署官員(高委員)來到勘驗,問起洋樓監造人曾祖父蕭顯回,曾祖父回覆是由堂曾祖父蕭顯傳自行出資建造,只是土地是向鄉里人購買的。高委員拿出北洋政府財政部頒布的契稅條例及其施行細則:要求不動產的買賣和承典都要繳納契稅賣契稅率為6%,典契稅率為3%,地方可另徵附加稅,但不得超過正稅的三分之一。在條例施行之前的不動產賣契或典契,如果未經稅契的,也要在6個月內補納,逾期不繳納的都要課以稅額10倍的罰金。高委員估這塊地值大洋1300圓(真是天價),並課稅大洋91圓(稅率為7%),蓋上了紅色官防,成為一張金門地區少見珍貴(真貴)的「紅契」。
曾祖父蕭顯回從未聽說過土地買賣要繳納7%的契稅,家家戶戶也都是無經過官方印信認證的「白契」,受此打擊,後來國民政府來台澎金馬的四五十年代,土地房屋所有權皆未去登記,以致東蕭村祖厝無產權登記,影響我們子孫輩的權益,真貴的一張「紅契」啊!(稿費捐家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