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母後六年,思念未已 ──娘親雲雀凡而不俗的人生

發布日期:
作者: 鍾馗娘子。
點閱率:1,091
字型大小:

(一)娘親是我一輩子的思念
「……離開我身旁的那年阿娘呀
請告訴我 我該如何不想妳
三兩聲的呼喚 像風箏斷了線
妳走遠的路 我望遠的淚
是否能再見 能再見」
許水富先生這首「故鄉的阿娘」,是常縈繞心頭的一首歌,我喜歡唱,每唱心酸就由心底湧出,每唱思念就由腦海浮現,娘親的身影,娘親的笑靨……,哪裡能再見?
自從娘親無預警地走後,只要外出,我總是習慣在來往的人潮裡默默找尋那張張年齡與她相似的長者,總奢望那熟悉的臉龐能再現,縱使只讓我再看一眼也好。當然心願是永遠不能成真,我倆的母女情在民國一○二年七月五日那天劃下休止符。想相見,唯有在夢裡吧。娘親!
(二)娘親是高美濕地的女兒
娘親是台中州清水街高美溪頭仔人(今之台中市清水區高東里)。那是位於台中市大甲區大甲溪下游南岸臨海的農村。當年每逢雨季,溪頭仔因靠溪邊,常洪水氾濫,生活甚是艱苦,鄰里親戚紛紛遠走後山(今之花蓮、台東)找尋新的生活。但外公堅持留下,在原鄉打拚。
外公蔡玉,曾當選台中縣第一、二、三屆縣議員。他古道熱腸、樂善好施,是慈祥能幹的地方鄉紳。奈外公無黨無派,當年無政黨奧援又無財源與人競相買票之下,因此在三屆議員任內,他老人家為了服務鄉里而幾乎傾家蕩產,家中房子從街頭的第一間開始,一間間的典當籌措選舉經費,所以到第三屆任期滿後,只剩下街尾一間全家賴以為生的碾米廠。
為了政治這條路,為了服務桑梓,為了為民喉舌,三年的議員下來,最後落到兩袖清風,只贏得一個清廉熱心的好名聲。聽說他老人家臨終前告誡兒子:「推薦你參選的熱心人,才是歹人;政治是條不歸路,政治飯吃不得啊。」所以,三位舅舅、舅媽、阿姨、姨丈終身以教職或金融為業,蔡家子孫們從此遠離政治。
雖然如此,但外公的晚年也因為昔日累積的好人緣,碾米廠中仍然天天高朋滿座,鄉人陪他老人家泡茶、聊天;他依舊詩文,書法笑呵呵,一點都不寂寞。
外婆李葉,是家中的支柱。家裡大小事,田園農作無一不是靠她的雙手,甚至到後來家道中落後,她毫無怨尤默默一肩扛起碾米廠所有工作,從碾米、收購花生、炸花生油……等等粗重活都是靠她張羅。
小時候,只要回外婆家,經常會看到她那微壯的身軀,打著赤腳、穿梭在碾米機樓層間爬上爬下,白白米糠垢沾滿身。印象中的外婆除了晚上睡覺外,似乎從不休息的忙碌著內外大小事,只為了撐起這個家。
我的娘親蔡雲雀,是家中七個子女中的老大。在日據時代讀高美高等小學畢業後,曾赴彰化女中參加中等學校考試。第一天應試後,自覺成績並不理想,再想到外婆為了操持家務,天天似陀螺般轉個不停;弟妹們又個個年幼正需照料;而且當年從清水到彰化通學就讀,不但路途遙遠且花費不少,於是自動放棄第二天的考試,開始分擔家務,從此走入廚房。娘親一肩擔起家中三餐和雜務,並負起看顧六個弟妹之責。所以,弟妹們至老都把娘親當成母親般尊敬。
娘親每日忙完家務,多餘時間還要到田裡幫忙外婆農作。偶爾也會與鄰里姊妹們到高美海邊(今日之高美濕地)去捉魚蝦、拿海蚵回家添補家中餐桌菜色。
記得母親曾說:「在海裡網魚蝦時,無捕魚工具,一群小女孩就利用身上穿的裙子當魚網。」。當時的海域乾淨、清澈見底 ,所以,需潛入水中捕魚蝦時,在這一閉一吸間、邊玩邊捕魚的過程,對娘親來說也算是辛苦中的休閒吧。
娘親因為在十三歲就步入廚房操持家務,因而練就一身好廚藝,好吃的臺式蘿蔔糕、菜脯米撲鼻香的端午粽子、彈牙的滷肉、可口的豬腳,獨門配方的粉肝、各式各樣家鄉小菜、五花八門的小吃,不論是炊的蒸的煮的滷的……樣樣都難不倒她。記得民國六十八年遠嫁金門,除了會燒開水外,煮飯一竅不通,就是靠娘每一封家書中,寫滿每一道菜作法細細指導我。就這樣在短短半年內,把我從家事白癡訓練到可以張羅家裡三餐的主婦。記得當年暑假返家時,老爸知道我終於學會煮菜做飯這件「大事」後,就通告諸親友:「我家女兒可以辦桌請客了。」,彼時兩老那份喜悅的神情,如今憶起,彷如昨日。
遠嫁金門後,每年的端午節,娘親必定寄來她親手包的又香又大的家鄉粽,讓我一解鄉思;直到她晚年因巴金森症痼疾纏身,雙手不便綁粽,這道獨門的媽媽滋味肉粽就成絕響。但娘親年年端午一到,她仍不忘囑咐弟妹幫我寄來淡水十八王公的一口粽讓我解饞。但,日子久了,我也漸漸習慣充滿金門風味的「泉三肉粽」,並且全家成為「泉三肉粽」的固定客戶,無奈「泉三肉粽」也已熄燈了。
(三)結緣─娘親從高美嫁到瓊仔腳
在兒時的記憶裡,雖然高美到瓊仔腳相距不遠,但母親回娘家作客的機會卻不多,只有在重大節慶日子才回娘家。而回外婆家是我們姊弟最盼望也是最開心的事。幼時,母親帶著我們五個小孩或揹或牽或跟,浩浩蕩蕩的走出清水瓊仔腳莊園大門後,順著鄉間碎石小路,穿過一畦一畦的田埂小道,跨過一條一條的田間小溪,轉了好幾個彎才能抵達外婆家。
外婆家那座好幾落紅磚三合院,在兒時的記憶裡可是又深又大好像迷宮一般。我最喜歡回外婆家,除了有好多的舅舅、舅媽、阿姨長輩們疼愛外,又有好多表兄弟姊妹陪著,大家不是穿梭在各家一間一間的房裡追逐、捉迷藏,就是到前面大稻埕奔跑、玩各種有趣的遊戲。
印象最深是每年的中元節回外婆家,長長供桌上五顏六色的豐盛菜餚祭拜後,可以讓我們大快朵頤外,每當傍晚要回家,外婆必準備一大包普渡的甜糕餅讓我們帶回家,那些花花綠綠各種顏色造型的動、植物糕餅,是我們姊弟的最愛也是我兒時回外婆家最深的記憶之一。
到了入學年紀,每天放學回家,總會看到娘親坐在中庭的小板凳,雙手不停的編織各型各式草帽,我會很自動搬張長椅拿著家課坐在她身旁,邊寫功課邊聽從二伯母家收音機傳來的歌仔戲,母女倆就這樣各司其職的度過六個春夏秋冬。我很努力的讀書、很安靜守分的在一旁做功課;母親利用閒暇之餘很努力的編織一頂又一頂的草帽,除了貼補家用,這也是老爸吸食康樂園香菸的收入。
在這六年小學的日子裡,我最懷念稻子收割的季節。那陣子家家戶戶必會在村莊前的大稻埕各據一隅曬自家的稻穀。傍晚時各家會把稻穀堆積成一座座似金字塔狀的小山,晚上會派人守護。每回都是我陪老爸睡在自家稻穀旁的蚊帳裡。到了夜晚,娘親總會送來小點心,吃在嘴裡又開心又滿足,加上耳邊涼涼的晚風陣陣吹來,遠看著天上一閃一閃的星星,數著數著三、兩下就睡著了。
記得小五的夏天,補完習後坐堂哥的腳踏車回家。一不小心我摔下車跌斷了手臂,小小年紀的我捧著斷臂直奔診所就醫,母親接獲消息趕來,記憶裡她沒有驚惶失措也沒有責怪我,只是不停地說:「這兩天眼皮一直跳,怎忘了交代你要小心呢?」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