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無國界的平安夜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1,127
字型大小:

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
車過薩爾察赫河的鐵橋,駛入距離薩爾茨堡不遠的歐本多夫(Oberndorf),奧地利朋友說這個小鎮是聖誕歌曲「平安夜」的誕生地,值得我們逗留一會。
我們走進一間小教堂,應該是我看過最小的,前方有一個小祭壇,幾排座位,頂多容納不到30人。原來故事起源於1818年12月23日,小鎮的聖尼古拉教堂牧師約瑟夫?摩爾(Joseph Mohr)想將兩年前以德文寫的詩譜成曲,但教堂的風琴壞了,祇好雪天走了3公里,拜訪在教堂司琴的老師的法蘭茲?格魯伯(Franz Gruber),於是在兩人的合作下完成了曲譜,且在聖誕夜彌撒以吉他演奏。
摩爾寫這首「平安夜」時,正值社會動盪不安,經濟蕭條。隔年他離開小鎮,轉到別的教區傳教,在56歲那年的12月逝世。「平安夜」的手稿被一個管風琴的修繕技師發現,自此成為唱詩班的歌曲,且迅速在奧地利與德國的各大城市廣泛流傳,博得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讚賞。
19世紀末歐本多夫氾濫成災,聖尼古拉教堂被洪水沖毀。直到1937年,人們在教堂的原址興建了小教堂,用來紀念這首歌的誕生;教堂旁邊又蓋了一間博物館,展示有關「平安夜」的歷史文物。這條歌曲不止是奧地利的國寶,也成為無國界的共同音樂語言,全球翻唱的版本超過40種,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甚至將他歸入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每逢大雪紛飛的聖誕夜,世界各地的教堂都會在閃爍的燭光中傳出「平安夜」的歌聲,雖然它是讚頌「救世主」耶穌的誕生,但詞曲搭配和諧,韻律優美,不論是否為教徒聽了都會感動。尤其在一年將盡,人們放下世俗的煩憂,浸沉在祥和的美樂,以獲致心靈的平靜。
1914年8月,比法邊境的一處戰場,疲憊的士兵聽到「平安夜」的歌聲,自發地放下步槍,走出壕溝,互道聖誕快樂,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搬上電影銀幕,發人深省。1919年,經歷過聖誕夜休戰的德國軍人理查‧席爾曼(Richard Schirrmann)創辦了德國青年旅館協會,他企望能為不同國籍有思想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合適的聚會場所,增進相互了解,這就是青年旅館的濫觴。
1999年,一個木十字架設置在有「和平城市」之稱的伊佩爾(Ieper/Ypres)郊外,用以紀念1914年的聖誕節休戰,上面刻著:「1914年與身穿卡其色軍服的好友們共渡聖誕節休戰,儘管相距85年,仍不會被我們遺忘」。這個比利時城市曾經飽受拿破崙戰爭和一次大戰的蹂躪,如今,他們珍惜著這段不可思議的友誼,令人感佩。
2014年的歐戰百年,英國在倫敦塔外面遍植88萬多朵鮮紅的罌粟花,來悼念戰爭中陣亡的軍人,地方超市也在聖誕節前,推出以休戰為主題的廣告,提醒世人反思這個節日的意義。可笑地,1975年美軍在越戰始亂終棄,倉皇大撤退時,美軍電台反覆播放的歌曲竟是平‧克勞斯比唱的「白色聖誕」,這是窮兵黷武者的下場。
然而,戰爭是不會選擇日子的,1944年的平安夜,美軍390轟炸大隊給德國送來一份「聖誕大禮」。自英國起飛的B-17機群越過英倫海峽,在法蘭克福附近投下大量炸彈,摧毀城市和生命。1989年的聖誕節前,美國假「正義之師」之名,出兵入侵巴拿馬,拔除眼中釘,造成3千多名無辜的平民死亡。
歐本多夫是我旅行時匆匆路過的奧地利小鎮,「平安夜」的故事成為我日後的回憶。這條歌是無國界的大愛心聲,傳遍紛亂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時,喚起了人類對和平的憧憬。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