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雲
飽覽家鄉美麗風光,從那以後,各地的美景都使我想起家鄉。
兒時我喜歡站在家鄉放晴的天空下,仰望暖陽、飄雲及青空,那些美好事物令我感到喜悅!雲朵啊,多麼像是我在幼時軍眷村裡看過的模樣,我喜歡它們的單純;我也曾見過它們在少年時期移居的那個以「楓樹」為名的村莊的天空裡,身體邊緣透著一圈薄光,我永遠只能看到它們像棉花一樣潔白的肚子,永遠看不到背部,我想像如果天空變成一面鏡子,我就能看到。
及長,這種仰望仍舊令我感到欣喜,當我像兒時和少年時期的自己站在放晴的天空下,沐浴著暖陽、觀賞著我摸不到的飄雲來來往往,還有它們一個又一個潔白的肚子!
後來我發現到,雲是沒有疆界限制的,在我家鄉裡的雲,同樣可能出現在你居住的那裡,也或許成為你旅遊時拍照留影的背景,而且,一個地方住久了,也就成為了另一個家鄉,那兒的雲,也就成為家鄉的雲。
萬全仔舅有一張照片是他在南部當學徒的時候拍攝的,影像中除了同事和他自己,還有南部晴美的陽光,以及看起來乾爽的南部的雲。事過境遷之後,他憑藉著當年所學到的「屋頂隔熱」專業技術養活了三個子女,數十年的日曬,他熬過來了,雖也付出了健康的代價,但兒女皆有成,足堪慰藉。那一張泛黃的陳年舊照,與南部的雲的合照,成為他曾經走出鄉關出外打拼過的一個見證。
應阿仲仔舅的邀約,到石門水庫風景區去遊覽的時候,一同站在一間傳統三合院前拍照留影,雲朵也散佈在頭頂上的天空裡,也像極了兒時家鄉天空裡常出現的那種景象。
2004年甲申夏季,我獨自到「貴陽」踏尋先父求學的足跡,來不及到我血緣上的老家「納雍」去;彼時彼地的雲,常是一小朵又一小朵獨立分明的,像具有彈性和內聚力的一種棉花,悠閒地飄移著;正午過後,天空就撒下了輕柔的陣雨,帶來了恰到好處的淋灑;我常想像該地的菜蔬長得那麼肥美可口是跟那一種見好就收的陣雨有關。只不知,先父除了在言語之間懷念著家鄉之外,是否也懷念過那裡屬於石灰岩高原地形的雲的特殊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