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壓歲錢‧恭喜發財
談完冬至,年的腳步旋即到來;聽到很多人說:這樣又一年,你說人怎麼不老呢?然凡事只要我們心存一顆年輕的心,年輕的人生觀,就會永保年輕,歲月的痕跡也不會在你身上停留,人云:「相由心生」不是嗎?而應該是說:又過了一年,又年輕了一歲,是吧!過年,過年,每個人每年都在過年,不管是好的年,壞的年,亦或小朋友,年輕人的年,還是老年人的年、值此農曆新年前夕,筆者曾在前談了冬至情事,今天再來與各位分享──過年,壓歲錢,恭喜發財之源考,為過年增添些許氣氛,並向全體鄉親拜個早年。
過年──
傳說遠在盤古開天的洪荒時代「年」是一種似年非牛的冷血爬蟲之王。也叫「年獸」,後來因地球生態改變於是「年獸」逐漸減少;據云:約五千年的我國古代仍有「年獸」出沒於山野間,長約三丈,高約六尺,每年於除夕夜時便跑出來四處吃人。過了「年」的第一天,大家見面互道恭喜,便是恭喜沒有被「年」吃掉,直到如今「年獸」早已不復見,但古人由於記憶上猶有餘悸,因此造出一個禾上牛下的「年」字來,意思是在晚稻收割完畢以後,似牛的「年獸」便出現,作為一種象徵說明。
壓歲錢──
在新年分給小孩們的「壓歲錢」,據云:杭州早年風俗,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以紅繩,置於臥所,曰壓歲錢。另「清嘉錄」乙書亦載:「長幼度歲,互以飪果(煮熟之食物、水果),朱提(四川省地名,產銀的地方「銀」的別名。)謂之壓歲盤。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元旦。睡覺晚食之,取讖於吉利,為新年佳徵。而壓歲錢源由相關說法大至如后──
一、壓歲錢用「壓歲盤」而來,後者是長幼互相餽贈;而前者則屬大人分給小孩子們。
二、「壓歲錢」本為除夕預先分給的,以備新歲花用,則現在改為新年才分給。(然筆者家中長輩則亦依循古制予除夕夜年夜飯後發給,並囑咐要將壓歲錢置於枕頭底下,待大年初一出外花用或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百無禁忌。)
三、壓歲錢本來以紅繩連貫起來的,現在則改為紅封。(即紅包)
四、「壓歲錢」似只限於家中大人給他們的小孩子,現在給的「紅包」則遍及以一般親友們,範圍廣闊得多了。(筆者家中為人子的有賺錢,沒在賺錢的(成年者)均也有包給父母親,聊表孝敬之意;然後父母親再包給兒孫,人人有紅包,一團和樂融融。)
五、更值得注意的是:「壓歲錢」本有橘、荔諧「吉利」的「壓歲果子」附帶在一起,現在都省去了,不過紅封面還多為「大吉」、「大利」等字樣,一般人總單以為是吉利之意思,不知實在是從「橘、荔」的兩種果子的簡化而來。
恭喜發財──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俏皮的孩童如是說。「恭喜發財,恭喜發財」,這句拜年的吉利話語,從大年初一到元宵,都合適使用,而這句話不分男女老少都用得著。不論誰說一句「恭喜發財」大家都可欣然接受,蓋「恭喜」之後加上「發財」二字,乃是一種祝福的好兆頭;到底「恭喜發財」拜年語出處何來?據稱源自一洋人│亨德著「番鬼在廣州」一書曾提及「在滿清時代,廣州十三行一些吃洋務飯的中國商人,每逢過年的時候,都到洋人的商館裡去拜年,這些貴賓們穿的都是清一色的藍色制服,在轎伕的面前還有一個穿著長袍,頭戴籐織帽子拖著紅綠的僕人,手裡拿著一具帖盒;入門便是打拱作揖,口裡不停恭喜發財。」故「恭喜發財」一語,是來自廣州十三行,尤其是有華人的地方,甚至外國朋友均流行也成為拜年時尚,可惜的是「恭喜發財」之聲一叫出來便即消逝,可添熱鬧,卻無實際,人人都說「發財」,卻不見得大家都發財或有好日子過;我們知道原來「財」之物,其字從「才」從「貝」也,必須用「才」來換取「貝」不是無功受祿,也不是用歪才,而是用正正當當的才幹,才能,以換取貨幣的。因此要發財的前提,更要發揮我們本身的聰明才智及努力,否則痴人說夢,便無「財」可發也。
值農曆羊年到來,現今家鄉雖已無早年軍方之慶典如:舞龍、舞獅、高蹺、旱船、蚌精、八家將、大旗隊等之演出及價天震響,然在家鄉仍充滿了濃烈的年味,常年在外的遊子,親友均紛紛歸鄉回到家鄉及父母的懷抱,使年更溫馨,然在大家興高采烈的同時,筆者仍提供一些家鄉過年老輩流傳的典故、趣聞,分享大家,除了過年、壓歲錢、恭喜發財外,到了除夕夜如有狗吠│表示賊多。貓啼│表示壞海路(打不到魚)而新春(正月)更有俗諺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擦圍,初八圓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媽生,十一請子婿,十二著來拜,十三關帝爺生,十四塔宮棚,十五上元暝,十六小登科,十七什麼攏無,十八倒燈報(此日壞日子),不熱鬧了,報頭、起風、變天,(十八項為增列),此俗諺鄉間均有流傳大家耳熟能詳。另楊天厚老師著│金門歲時節慶乙書,亦有詳載可供參閱),而初十一請子婿當日地區大部亦收到初二行之。初九天公生,早年家鄉處軍管階段過年熱鬧非常,然而到了初九日必登高,期求吉祥之氣兼登山運動,而金門地區唯一高山│太武山,古有:登東山小魯,登泰山小天下之氣概;而在金門家鄉更有登太武山浯州之勢,其盛況,人潮之多,甚至超出年初一之氣氛許多,也是家鄉特殊之一景,另前談及初十八日│倒燈報即收起元宵節高掛之燈籠,因為即將風至變天,此一日說法是較不為人知的,當然到了大年初一大早拜祖不要忘了長壽菜(波菜│飛龍,也有用完整之芥菜者,燙水食之),更要吃素(吃豆干炒芹菜),如信步到麥田不忘插麥│地區俗諺:「初一插麥,吃到頭髮鬍鬚白」,初一出嫁女兒不可回娘家,否則生活會慘;沒錢。初一不可掃地│掃帚生日(厲害吧!)初一不可吃稀飯│不然穩下雨。諸多風俗、禁忌流傳,乃家鄉老一輩生活及過年之寫照,著實讓我們別有一番省思及懷念,是吧!新春佳節即至,筆者再次在此向大家拜年祝│家家戶戶平平安安,來年順利,男女老幼,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