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陽明山下居住已超過一甲子,卻不常上山踏青賞花,只緣身在此山中。陽明山舊稱草山,由於有櫻花和溫泉,日本人將它想像成「箱根」。來台後,老蔣總統為尊崇明代大儒王陽明而改了名字,蜿蜒的仰德大道恰是仰望蒼翠山色之途。
求學時期去陽明山遊玩的次數不多,比較有印象的是在小六,同學在公園裡捉到一隻大青蛙,導師開膛剝皮,用樹枝升火烤來吃。另一次在高一,租了一輛公路局車上山,先去七星山瞻仰于右任墓園,下午在公園的瀑布濯足,遇到幾個出遊的妙齡大姐姐,班上一個大膽的同學力邀她們一起玩木頭人遊戲,歸程且招待搭便車回台北,事後還獻殷勤去送照片。
大二的暑假在養護工程處當工讀生,每天的工作是打卡後,專車送到陽明山管理局整理檔案室的資料,由於沒人管我們,幾個不同校的學生湊在一起,上午就分工合作把事情做完。下午趁著管理員午寐,溜進公共澡堂泡免費的溫泉浴,然後在前山公園打籃球和游泳,我還獨自爬了一次紗帽山,那是超爽的一次救國團打工。
1950年代韓戰爆發,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山仔后成為駐台美軍校級軍官的住宅區,平房都虛設煙囪和壁爐,像是鄉村小築。美軍家庭將牛排、咖啡、甜點、巧克力、可樂等飲食文化,以及西洋音樂帶到台灣,一時成為令人羨慕的生活。曾經留學法國的胡品清,在華岡的文化學院教法文,我讀過她的「晚開的歐薄荷」,我的副教授證書是在該校兼課時得到的,但上課是在市區。
1995年時在軍中服役,忽接獲一紙命令,被選派到中山樓旁的青幹訓班(前革命實踐研究院)接受宣教講習五天,主題是「三黨不過半,天下一定亂」。每日不是聽枯燥的演講,就是無趣的分組討論,記得還播放了一部「魔術」的微電影:將一杯藍色的水和一杯綠色的水混合,立即呈現黃色(影射新黨)。次年李登輝連任總統,迄今我還留著那份無稽的「山中傳奇」公文。
許多年後再來看中山樓,是報名參加士林福志里的市政活動。其實遠在大學時曾經來過一次,教中國通史的老師因在中央黨部工作,他透過關係帶全班去參觀,當時有些地方雖未開放,但已是大開眼界。這次參訪遇到專業的解說員,她將這棟宮殿式建築的起造歷史,生動地介紹,還引導大家在紅色的百元紙鈔背面的中山樓圖像前拍照留念。
這座蓋在硫磺礦區上的巍峨樓宇,是世界所罕見,由著名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設計,從動工到竣工啟用纔花了一年兩個月,是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百年冥誕。那裡曾經是國民大會開會、增修憲法、宴請國賓的場所,據風水師說它坐落的位置恰在龍脈上,從大樓一直延伸到士林官邸和總統府。印象深刻的是可容納1,800人的會議廳,為了避免老國代們跌倒,中央走道是採用緩坡的設計,沒有階級,前後排的座位也不會阻擋視線,有夠巧妙。
久居山麓作興來山中走動,在山仔后下車,從愛富三街走到凱旋路,尋找昔年美軍住過的「阿督仔厝」。我隨著遊客的腳步,經過一些老屋改造的餐飲小舖,來到「Brick Yard 33 1/3」,舊日的美軍俱樂部。美麗的紅磚建築和庭園造景很優雅,推門進去便看見角落有一台裝飾的老唱機,上面覆蓋一張33 1/3轉的黑膠唱片,輕慢的老歌不知從何處傳來,時光忽然回轉到五六十年代。
安步當車下山,在永福站遇到林語堂故居,令人景仰的「幽默大師」晚年寓居於此,安息於此。庭院花木扶疏,房舍素雅清靜,書房擺著他生前使用過的打字機和博士服,牆上有他一生的事蹟,他既是語言學家、文學家,也是發明家,在電腦書寫還沒流行時,創造了中文打字機和國語的羅馬拼音法,而且將英文的「humor」翻譯為「幽默」,最為經典。
我出國留學前曾經在敦煌書店買到一本英文版的「吾土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本來打算送給老外作為文化交流,後來覺得是本好書,就捨不得送人,此書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推薦下,成為美國人認識中國的著作。紀念館的書櫃陳列大師豐富的著作或譯本,堪稱汗牛充棟,剛好有絕版書特賣。我挑了兩本小說-「唐人街」和「武則天正傳」,算是不虛此行。
仰德大道是一條險路,尤其在下坡路段有幾個大轉彎。以前祇有公路局客車行駛時,曾經發生過翻車墜谷的傷亡意外,都是煞車失靈造成的。1969年9月16日,永福附近發生兩個大人物的車禍,當時報紙僅避重就輕地報導,怕驚動了社會,原來是老總統和夫人的座車被撞,而且都傷勢不輕,送到榮總急救。
當天在陽明山舉行一場軍事會議,中午兩位老人先回草山行館休息,下午再出來兜個風,沒想到在上山的回程出了事。通常出巡的車隊有三輛凱迪拉克,總統的座車是第二輛,事發時,彎道上有一輛公路局班車正在路邊下客,突然一輛軍用吉普車超越而來,前導車見狀緊急煞車,但後面的座車司機一時恍神,來不及反應就追撞了上去。
幾個月後查出肇事的是一位陸軍師長的專車,他因知情不報而被拔掉官職。老總統生前都是長年住在士林官邸,夏天纔到草山行館避暑,這次的車禍事件因傷及主動脈瓣膜,使老總統往後的健康狀況一蹶不振,自嘆折壽二十年,終在六年後的清明節因心臟病逝世。2007年4月7日凌晨,草山行館發生一樁離奇火災,建物燒毀殆盡,然而矗立在門口的銅像則毫髮無傷。經火場鑑定疑似有人縱火,莫非清明節剛過,有人故意在蔣公面前燒一間房子給他收受?
如今檢討那年的車禍,當時閉目養神的兩位老人假如都有安全帶的保護,後果應不至於此。按那個年代縱使是高級汽車,後座還沒有這種安全裝置;2011年元旦國父的孫女孫穗芬的車禍喪生,如出一轍,倘若後座乘客強制繫安全帶的交通法令早點實施,悲劇就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