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生命─金門印記
青春的生命,是那樣充滿滿腔的理想與抱負,一身是膽,就這樣為金門這個傳說中的島嶼,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少年時光,那年是民國七十年,男孩子的「轉大人」,我入伍當兵了,在新訓中心接受入伍訓練之後,乘船來到金門的新頭碼頭,等待挑兵的忐忑不安,終於底定,營區在烈嶼(俗稱小金門),位置在龍盤山下,東林村外,國光戲院的右邊,是「戰搜連」。
但下部隊約三個月左右,到大金門的山前「戰駕隊」受訓,約受了兩個多月的訓練。為了訓練會開戰車,當時在中山林,用戰車的模型桿練習,模型桿有高度和距離,模仿戰車的高度和距離來練習,用桿子架成戰車的框框,在中山林練習,繞來繞去,這樣才不會耗很多油,我是本科生成績最好,訓練可以拿第一名,但後來因為遇到「裝檢」,部隊長官不讓我回去參加比賽,長官覺得我只要會修戰車就好。
民國七十一年一月初移防小金門。
印象最深刻的是,民國七十一年大年初三,遇到海上有越界的船來到金門海域,幸好受過嚴格訓練的同袍們,反應迅速,團結一致,連上十四台戰車都開了出去,只打了兩發,就把船打沉了,那時擔任射手、車長的同袍,受到長官的肯定,立馬放假以資鼓勵,至於當時的船有聽說是來自越南的船。
民國七十一年8月,部隊移防到大金門的「四埔林場」,9月部隊移防回到台灣;「四埔林場」在頂堡附近,多年後,再回來看看當年的營區,發現不見了,原來變成「金門大學」的校區了。
當年營區外有一台像火車頭的「碎石機」,發動的時侯,都會發出「控!控!控!」的極大聲響,營區外還有靶場,兩個連中間有幾百公尺的樹林,清明節有很多民眾來掃墓,到處有很多墓紙,有些棺材都拆開了,晚上老兵都會有很多傳說,所以都要兩三人結伴,不敢一個人走。
在部隊服務的時侯,連長對我很好,讓我受訓下部隊在二級廠,退伍前一個星期部隊再度移防金門,但長官沒有讓我再回來金門,所以就在台灣辦理退伍。
幾年前和連襟宏達租車再到小金,在龍盤山下,東林村外,當年的「戰搜連」營區鐵門拉起,「國光戲院」也沒有了。
今(109)年春節,陪老婆回金門過年,三叔、三嬸特別帶我回到中山林,這裡陳展了許多汰除的武器,我找到當年的「M24戰車」,還記得當時要熟背其重量、口徑為「20.25噸口徑75厘米」,而眼前還有「M41戰車」解說牌上標示著「25噸76厘米」,這型戰車我則不十分熟悉。我是裝甲兵所以對戰車了解,但連襟是砲兵,所以對各種砲的性態及作用嫻熟,當年因為只是一個小兵,在小金門只有休假可以外出,而且很多限制,因此,對環境並不熟悉,連襟是官拜連長,他對金門的環境就比較熟悉了。
感謝三叔三嬸特別帶我來中山林,讓我有機會喚醒那些在「戰搜連」受訓和執行任務的日子,雖然十分的辛苦,但如今回味起來,卻成了生命最深刻的印記,因為這些嚴格的磨練,成就了後來在生活上遇到困境時,總能咬緊牙根,勇敢的向前行,感謝國家的栽培與砥礪,希望我的國家更強大,更希望青春的孩子也能勇敢挑戰自己,成就不同的果敢生命。眼前中山林各式的的汰除武器,讓我感到溫暖和熟悉,因為它們伴我的生命成長,我見到它只想向它行最敬禮,那些部隊的歲月,在我的生命留下了閃亮的一頁。
後記:大嫂的女婿帶著孝心一家三口,今年回來金門過年,我和他談起以前在金門當兵的日子,他仍然十分的想念那些部隊服務的生活,我聽他說起部隊的嚴格訓練和守護金門海域的盡忠職守精神,讓我非常的佩服!聽他說起是服務於「戰搜連」,我想到自己以前服務的單位,在中山林陳展了各式的汰除武器,尤其有數輛戰車,因此和先生結伴帶著他來到中山林,聽他和先生津津有味的分享戰車的性能及其射程等元素,看他那雙眼睛充滿青春的熱情,那樣讓人感動!突然覺得整個中山林彷彿開心了起來,因為,遇到知音了。
希望有更多的阿兵哥,可以把奉獻給金門、奉獻給國家的青春生命紀錄下來,分享給更多的年輕朋友,能夠有人接棒讓中華民國更強大、也更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