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典型在夙昔--郭堯齡︽金門紀實︾出版記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延宗。
點閱率:1,815
字型大小:

同年的十二月份,浯江書院「朱子祠」重新啟用,史學名家錢穆應邀來金參與盛會,並講述「本末內外」朱子之學。典禮之餘,年輕的郭老將其編纂的︽朱熹與金門︾呈給錢大師指導,錢大師也許受到舟車之累,精神疲憊而僅稍微翻閱一下吧,就直接將書還給郭老。然而後來該書前後發行五版,達數萬冊,書中要點又蒙中研院院士旅美朱學名家陳榮捷博士,編入其所著︽朱熹新探索︾,都讓郭老在往後的言談中所津津樂道。

浯江書院啟用後,先後策劃了一系列的論語講學,將充滿硝煙烽火的戰地,舖設一片片繽紛的文采,讓原本徒具虛名多年的金門縣文獻委員會著實的發揮了作用。而在金門文獻叢書編纂委員的辛勤下,︽金門叢書︾一本本的出版,也為金門的文化園地,灌溉出花開並蒂的情景。繼完成︽朱熹與金門︾之後,緊接著郭老個人猶奉命編纂︽鄭成功與金門︾、︽魯王與金門︾等書,讓他在從事新聞工作之餘,對金門文化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兩項工作正可並行不悖,使得在工作與興致之間,皆能得到舒坦的發展空間。而長年負責採訪發報蔣總統巡視金門的新聞,又使他成為編纂︽蔣總統與金門︾的不二人選。

郭老奉命著手編纂︽蔣總統與金門︾為時一年,共完成廿七萬字,全書皆以蔣公巡視金門現況為主。然而當初稿呈報金門政委會時,時任秘書長的張其黑認為全書數字過多,囑人刪節為十萬字,並增添圖片,印成十六開精裝畫冊,且擅以高層具名著作,呈獻蔣公祝壽。此種行徑,不過說明了戰地政務時期人權猶要屈服在威權之下,著作權又算得了什麼。金門縣文獻委員會驟然為政委會所重用,也成為戰地政務時期有力的工具,整體上對金門文化活動的推展,還是有其正面的功效。一九七○年前後,除了重編舊籍,編修縣志和編纂︽金門叢書︾外,又編輯了︽金門文庫叢書︾;其中舉辦論語講座,策劃先賢史蹟研究,更讓金門文史研究活動由靜態的傳述走向動態的呈現,可謂金門文史工作撒種時期。

朱子講學,為士強調禮義氣節,雖然貴為理學大師,猶面臨著朱陸之爭,更衍生為漢學宋學門戶之見,然而其對中國學術界的影響是不容置疑。其為後學建立「爭千秋萬世」的典範,更是所有讀書人應遵循不已的。郭老自從著手︽朱熹與金門︾後,其為人處世,總是要求自己跟著先賢的腳步邁進,不忘記保有那份讀書人的風範。所以他的不爭一時,實乃真正感沐在中華文化的豐沃涵養裡。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雖然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中,拉近了「朱子與金門」的距離,也讓許多鄉親支持「朱子到過金門」的論點。尤其是「朱子知漳州揭示的古喪葬嫁娶之禮,猶為金門鄉親遵行不已」一事,更常列為重要論證之一。然而仔細追尋金門鄉親的生活裡,若說金門曾是朱子過化所在,僅僅祇是存留著一些繁文縟節,而欠缺某種「知書達禮」、「溫文儒雅」的氣度,則是否該讓我們好好的檢討?

一九八○年代前後,許多新生代鄉彥在台灣完成高等教育後返回故鄉服務,也陸續投入地區文史工作的研究。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完成許多寶貴的口訴歷史資料,他們忠實的記錄著古浯洲進展為現代金門的生命歷程,在成堆的文史資料中,不乏怪力亂神的呈現,見證了老祖宗艱辛的承受了多少的苦難。金門曾是朱子轄區是不容置疑,朱子是否到過金門猶是公案。

一九九六年︽金門學叢刊︾在編輯初期,總編輯楊樹清等曾經探訪郭老,希望他能重新整理︽朱熹與金門︾一書,俾能編列在金門學叢刊裡。郭老以年紀大之故,恐未能盡善盡美而推遲,希望另請年輕鄉親為之。郭老除了年紀大,視力漸退而影響閱讀之外,有感於編著︽朱熹與金門︾等書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而新生代文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已為地區文化開創出嶄新的一面,江山代有才人出,也該讓青壯後浪引領風騷。

話雖如此,郭老晚年總想將其著作好好的整理一下,於是他開始重新編修︽朱熹與金門︾、︽鄭成功與金門︾、︽魯王與金門︾、︽蔣總統與金門︾等書。︽朱熹與金門︾等三書有初版的書稿可供參考,整理不成問題。︽蔣總統與金門︾原稿廿七萬字已不見蹤影,重新編修則顯得棘手,於是郭老參考從早期陸續發表在各種報刊文獻的稿件,加以整理成冊,而編撰了︽兩代蔣總統與金門︾初稿。

郭老承長官命諭,致力將︽朱熹與金門︾等四書陸續完成,遂將宋朝以來幾位影響金門甚鉅的歷史人物,拉進了現代鄉親的時空裡。︽金門叢書︾的出版,讓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得以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前提下,鼓勵鄉親見學「忠孝節義」的美德。然而在樸拙的島鄉外表下,也許我們本來就擁有更珍貴的東西,一種源自炎黃子孫內心的真誠情誼,一種里仁為美,彼此尊重的期盼。

接續著四本視如至寶的著作後,郭老在臨終前繼續完成了︽金門紀實︾一書原稿,可惜積勞成疾,未能親眼看到該書的出版即告別人間。二○○一年秋季,郭老臨走之前,遺留二筆經費作為印製五本書之用。翌年初春,當辰英表妹表明想以自費出版郭老遺作︽郭堯齡作品集︾時,卻因故祇得將︽金門紀實︾一書先行付梓。

︽金門紀實︾一書並非郭老重新撰寫的篇幅,而是將他定居金門五十年期間,所作各類報導和著述整理而成的自選集。在長期投入新聞工作的奔波下,在經年累月與鄉親共同生活中,郭老得以見證了金門半世紀的烽火歲月,記錄著昔日先民殷勤教化的故事,還有各項鄉親胼手胝足,開創鄉土的心路歷程。與郭老亦師亦友的麻德明讚譽該書:「可以說是一部金門近代史的縮影」實為恰當比喻。

翻閱郭老的五份書稿,除了︽朱熹與金門︾、︽鄭成功與金門︾與︽魯王與金門︾等三份修稿與原書無較大差異外,比較︽兩代蔣總統與金門︾與︽金門紀實︾兩本新編撰的書稿,出現著甚多雷同篇幅。前者主要區分「紀錄兩代蔣總統」與金門關係及「歷年巡金記事」,後者除了數字達廿萬字,區分八個章節,第一章即與「紀錄兩代蔣總統」全文重複,其餘七章則為數十年來郭老所發表過的金門論述。

冬去春來,新的一年接獲辰英電告,金門縣政府決定將文獻會出版的︽金門叢書︾再版,她已將︽朱熹與金門︾等書稿寄給承辦單位。從辰英歡欣的語氣中,令人憧憬著郭老生前宿願日漸達成的圓滿情形;另一點令人欣喜的是,這正告示著︽朱熹與金門︾將邁向第六版的紀錄。藉由「金門縣文獻委員會」的穿針引線,朱子走進金門的現代時空裡,更由︽朱熹與金門︾的傳述與闡揚,金門鄉親正走向朱子「崇禮義、尚氣節」的文化國度中。二○○一年九月份,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了「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金門文化史蹟的探源成為會議中的焦點,「朱子是否到過金門」亦造成廣泛討論的高潮。在連番答辯之下,中研院臧振華教授等貴賓都熱切建議鄉親們,不論朱子是否來過金門,大家齊心建造金門成為文采豐富的園地,才是金門鄉親未來之福。實際上,金門在逐步邁向國際舞台的同時,若能醞釀更具內涵的文化風采,必將讓花崗岩島更具堅實而雄厚的本錢。

蘭花為王者之香,郭老定居金門五十餘載,大都居住在金城蘭香寓廬,編撰︽朱熹與金門︾一書,讓他更加虛心效法朱子之為學重視做人,遵守氣節。該書內頁即有朱子墨寶「立修齊志,讀聖賢書」,正是郭老一生奉為圭臬,遵循不移的。對於鄉親而言,朱子的理學也許艱深難懂,但效法先賢,修身齊家,則為簡單易行的,若是篤定「朱子曾經造訪金門」,不妨先將志氣放在心中。

每回路過金城蘭香寓廬,總是讓人想起郭老,還有他老人家編寫的︽金門紀實︾。郭老所有著作雖然暫時無法以︽郭堯齡作品集︾出版,但終能一一付梓,也令人欣然。過去在戒嚴時期,沒有著作權可言,郭老辛勤的著作因長官的霸道而淪為祝壽的工具,如今金門解嚴已超越十週年,文史工作者侵犯著作權事件尚時有所聞,郭老若在世,亦或一笑置之。然而身為現代知識份子,金門文史工作者在緬懷朱子之時,何不學著郭老,先從「看重自己、敬重他人」做起?

當花崗岩島邁入新的世紀時,全體鄉親同時橫跨在追求世界潮流與追尋古老文化的雙線道上。「文化金門」的願景並不難,祇要我們真誠發掘深藏在內心已久的純真性情,則人人皆可為朱子,人人皆可為堯舜。︽朱熹與金門︾讓人認識到鄉親們猶能與先賢的智慧密切契合,︽金門紀實︾則敘述著金門正散發王者之香的過程。在如此眾多鄉親重視金門文化的同時,締造一個真誠的金門文化,將是花崗岩島邁向世界的轉捩點。

郭老的︽金門紀實︾,祇是金門半世紀以來的片段采風,然而我們卻可在當中發掘一些屬於金門的真實,屬於鄉親的熱忱。我們尊重千百年在這塊土地走過的先賢先民們,不論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踏上花崗岩島,我們都珍惜所有彌留在此的足跡。藉由郭老的︽金門紀實︾,就讓我們走進故鄉熱忱的生命歷程中,徜徉在奔騰的血脈淵源裡,聆聽那共振的心跳節奏。

在新的世紀裡,我們將以熱情重寫︽金門紀實︾的詩篇,每個熱愛家園的鄉親,都將以濃郁的情愫漫延在字裡行間,成為當中最認真的篇章。花崗岩島將是一個堅實的金門,因為你我熱忱的付出,具實的開拓,故鄉終將美化為一個宋理學中知書達禮的鄉土園地。就讓我們在追尋朱子過化浯洲的島鄉跫音中,群策群力的將昔日山林建造為現代儒林的金門。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