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試改︿勸學篇﹀

發布日期:
作者: 柴扉。
點閱率:1,621
字型大小:

有人問:「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兩句話出自何書?能否把全文抄錄出來?的確,一般人常引用它寫勵志之類文章,或用作題辭和贈語之類,但卻疏於考證。我們只知道它是宋真宗的詩句,有人引用不全,有人字詞有異,筆者就曾看到多種版本,莫衷一是。近讀黃永武先生著作:謂此詩乃宋代真宗皇帝的︿勸學篇﹀,在清人鄭志鴻著︽常語尋源︾中可以查到。原詩全文如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必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之世,距今約一千年,當時我國尚是閉關時代,海禁未開;西洋科技文明,尚在萌芽階段,有的甚至榛狉未闢,中西文化尚未交流。兩千多年來,孔孟學說一直是我國學術思想的主流,亦為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當時科舉時代,以詩賦文章取士,一般士人,十載寒窗,懸樑刺股,用功苦讀,為的是求取功名富貴,光耀門楣。所以真宗皇帝用富貴利祿,甚至食色的刺激來獎勸讀書,揆諸當時旨意,當然無可厚非。

然而,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中西文化早經交流,為合乎時代需要,我國經史典籍及西方自然、社會科學,均須擇要涉獵;不然,現代科學文明,日新月異,外國人早已登上月球,向太空發展;如果我們仍是吟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及皓首窮經,為求取富貴而讀書,未免跟不上時代。惟有發展科學,融合西洋技術,始能立足於世界。

愚意以為經史子集及詩詞四書,乃我國之文化傳統,像春秋之褒貶大義,禮運大同篇及大學之三綱、八目,中庸之達道、達德,以及論語上行仁、忠恕之道,為一套有系統之政治哲學,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尤為外人所不及。而「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這志,乃是青少年所需立定立身行道之大志。這詩,乃是︽論語︾所謂:「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孔子並謂:「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迄後代之唐詩、宋詞,乃我國文學之精粹,唐宋八大家之古文,更是可以觀止矣!洎乎近世,新文藝及現代詩等國學傳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本國固有及現代文化不得不吸收發揚,而作為一位科技人才,不能沒有文學的修養。然而,「吾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即或窮一生精力,亦難入其堂奧。應以各人的嗜好與能力,能深入當然更好,能淺嘗亦無不可;但不可一味揚棄,並以吸收其菁華,合乎時代要求為首要。

在專制時代,男尊女卑,只有男兒才志在四方,壯志凌雲;女人則安於室內,管理家務,所以︽勸學篇︾詩義,大都以男人為主。現在男女平等,很多女性其學識、能力、地位,遠凌駕男人之上,讀書上進不只是男人的專利。所以︽勸學篇︾有些詩句,難免不合時宜,應予以適當更易,以伸男女平等之義。

因此,詩中「娶妻」、「有女」、「男兒」、「五經」等有待商榷的詞義,筆者不揣譾陋,將全詩稍作修飾補充。詩中有引號者,為筆者更易詞句,修改後全詩如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必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婚姻』莫恨無良媒,書中『配偶』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少年』欲遂平生志,『詩書科技勤攻讀!』」

而且,讀書的目的,不在求取功名富貴,「高薪」、「華屋」、「良緣」、「僕從」只是隨地位而自然取得,不可刻意追求。青少年自應立定經邦濟世、救國救民之宏願,抱定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聰明才智愈大者,可作國家之棟樑;聰明才智較小者,應為廣大人群服務;等而下之者,也應謀求自我實現,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以無忝所生,服務社會,這才是現代國民所應有的理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