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造金門民俗文化村願景─十八間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發布日期:
作者: 宏茹。
點閱率:974
字型大小:

簡單的產業活動:

山后三堡的人,昔日產業以旱田農作畜養家禽與近海捕魚為主,多種植甘薯、玉米、高粱、大小麥等作物;從國軍駐金,海岸線管制後,近海捕魚受影響,但可申請蚵民証,到潮間帶海蝕平台,撿拾野生海蚵及天然海菜為生。

目前山后的產業,一方面是農村生產,一方面仰賴觀光收入,以觀光產業來說,山后為金門地區最重要的觀光聚落,民俗村收取門票及部分藝品商店已粗具規模,在文化村裡,王家族人自營販賣部,以出售金門民間古董為主,包括:錢幣、古玉、銀器、石藝、陶瓷、硯石,以及金門名產│菜刀等物。此外也有兩間海蚵麵線和蚵仔煎店及大陸商品的藝文店,一間販售一條根,另有一間是金門紀念衣服店,目前住在山后並且在山后經營店面的共有四家,住於此的約有三十多人,海蚵麵線店都不是住在山后人,一是山后女婿一是旅行社來山后租店作生意,其餘皆是山后人。

然而最近金門觀光事業不景氣,連帶影響山后的觀光產業,如何提昇山后的觀光產業?特別是將文化遺產、自然資源產業化(如博物村構想)以及將傳統產業文化(如手工藝、傳統美食)納入。

數百年來,山后民俗村的風光及發展,令人稱羨,至今到金門走一趟的旅客,都不忘了來這裡品嚐著名的傳統蚵仔煎及蚵仔麵線。

豐富的鄰近資源:

附近的千楓園,位於山后往碧山途中,是金門林務所藉以取代老木麻黃樹的經濟造林計畫園區之一,園內溪水潺湲,曲橋架岸,一脈清新的小園風光。遍植楓樹,秋來紅葉燃得張狂,在綠色的金門島上愈發冶豔動人。

馬山觀測站,則在山后鄰近之海岸,漲潮時馬山與對岸的大嶝島相距僅有二三一○公尺,退潮時僅相隔二一○○公尺,從馬山以高倍望遠鏡看出去,不僅海上的大陸漁船,連對岸的人影亦歷歷可辨,馬山因此擁有天下第一哨之稱,這裡是心戰喊話的最前線,播音站座落在入口不遠的左側,也是另一種兩岸交流喔!

鄰近的三級古蹟西山前李宅是併列的兩棟建築,前座建於大約清光緒十年左右,為五開間三進式燕尾翹脊建築,金門俗稱大六路,由花崗岩、紅磚、土确及大木結構造成,共有房十六間,稱十六間厝;後座於光緒六年建造,為五開間二進式,後座比前座少一進,但雕木製作上卻更為富麗。

剛起步的社區組織:

目前山后王氏宗親成立「社團法人山后民俗文化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展開地方文化工作,成為金門縣內第一個以文化為宗旨的社團,希望喚起地方文化的尊嚴、特色。

期望以文史為基礎建立社區文化特色,恢復地方傳統文化成為社區營造的一致目標,希望將失傳的民俗活動舉辦起來,也將失去的內在文化精神找回來了,恢復了居民的閩南人文特質,也建立了居民的榮耀與自信。

協會的成立,曾經困惑於地方政府文化政策的模糊,並苦於與公部門行政作業往來的生疏,經費亦是短絀艱難。而今能夠走出風雨,擁有許多支持協會的朋友及義工,是該協會支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4、阮ㄟ想法

山后是「王」氏大宗,宗族力量長久對於整個村落事務的推動始終有重大影響力,由於筆者非該村莊的族人,在社區推動上難免會有困難,此為需克服之處。

我們可以利用宗族長老的影響力量,透過宗族內因知識水準較高,而受到尊重的年輕族人,藉由相互溝通方式改變宗老們較為保守的觀點,引導社區走向以宗族力量引導社區走向積極、正面的態度,帶動社區發展,改善社區整體意識,進而影響居民對於社區的重視,達到社區整體營造改善的目的。

但是,現今仍缺乏有心人士再推動山后社區,當地居民也希望能夠有人願意再為當地注入一股活力,但是,人力嚴重不足是當地需正視的問題,社區組織缺乏主動操作意願,依賴政府部門的推動較不易立竿見影。

事權不統一,缺乏整合部門,社區營造業務目前由教育局辦理,是異類發展,業務橫跨民政局、建設局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造成承辦人在思考與推動上會有所顧忌,對於其他科室相關性質的業務,比較不敢貿然執行,而如何將社區組織運作由被動轉為主動,在當地是一項棘手的問題。

為建立民眾參與熱忱,凝聚社區整體意識,並引進社區總體營造理念,透過管理委員會等地方組織進行社區性、人際性、群體性之動員,消弭對公部門體制的疑慮,並共同描繪自己的生活願景,落實「綿密溝通以凝聚居民共識,誠懇輔導以扶助地方自立」等推動聚落保存工作的基本經營管理策略。

山后以目前中堡十八棟古厝空間,服務每年約二十餘萬遊客,壓力似乎過大,尤其如遇連續假日,每日到訪遊客將近二、○○○人次,嚴重干擾村民平靜生活,同時也降低參觀旅遊的品質,為了提昇遊憩服務品質,同時保障居民生活安寧,實有必要重新整體規劃大量的遊客、商業活動的湧人,對居民生活的適宜性、私密性,將造成很大的衝擊,聚落之發展原為居住之需求而衍生,但若遊客及商人載入,亦會有食衣住行的需求問題,則其所可承受的承載量如何、有何產業可因應?若在遊客的高峰時段,需先預約入園,維持合理遊憩承載量。

古厝原為私人宅第的使用性質,當參觀人數較多時,易顯壅塞,如能將中堡前方池塘空地及後方山坡,納入歷史風貌區範圍,配合十八棟古厝作前後園林的整體規劃,不僅可提供遊客開放的舒適休閒空間,同時向前後延伸古厝群的整體景觀意象。(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