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今無完人││平心而論蔣經國先生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慈惠。
點閱率:2,013
字型大小:

在金門中山林有座白牆紅瓦的經國先生紀念館,事實上,它是在古寧頭大捷四十週年紀念,也就是民國七十八年十月份增建的紀念館,我們總說,金門人對經國先生懷念特別多,也有份特別的懷念,起碼這是身在金門的我撰寫此文的動機,但難道真是民心善變,鑑古知今?當年有人行跪拜大禮,十五年後,仍有人在媒體上撰文,引古鑒今,針砭時政,人民對扁政府的信心渙散,期待不再。在景氣冷清、民心低落的時代,許多人都開始緬懷起經國先生時代。我想,若我以一個土生土長台北人的角度切入的話,其實到底是經國先生的那個年代應該被懷念?還是經國先生本身被金門人、台灣人所深深懷念?這個問題仍有相當大的空間被討論。

我出生於民國六十五年,所以,蔣經國時代,我還在唸小學,政治方面我還一無所知,但他去世時三台同時同步打出藍底白字的「元首逝世」字幕則是令我一生難忘,雖然他後期病重,但他的突然去世仍讓許多人頗感震驚。

我仍記得我的社會老師是外省籍的,只要一上社會課,三不五時就講日本侵華,殺了多少人?做了什麼事?多慘又多慘的你們這些崽仔子知道嗎?其實那時候我就認為那是中國跟日本的帳,但老師卻認為還好是我們先總統 蔣公如何如何,才打敗日本之類的話,而我當時都當老師只是在發發牢騷罷了,因為老師說連蔣公連任五任死後傳子的事也是實至名歸的事情(蔣中正在民國三十七年當總統,第一任是他,之後二至五任是于右任、吳三連、趙元任、伍子胥,當然這幾任都是老蔣本人啦!在蔣中正第五任總統就任當天,提名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為行政院長,五月二十六日經立法院以未曾有過的最高得票率百分之九十三點三八獲得同意。蔣中正在第五任內,六十四年過世,而六十四年至六十七年暫由副總統嚴家淦當過渡元首,直到第五任屆滿卸任,接下來的是他兒子蔣經國六十七至七十七年,連續兩任,在七十七年任內過世後由李登輝當,李登輝在當選兩任後,於民國八十九年卸任。),但這情形到我高中就有很大的改變了,雖然在我小學每天上學經過川堂被規定必須脫帽向蔣公銅像敬禮,未遵守規定的你會馬上收到糾察隊開立的一張罰單。

長大之後,尤其是現在,經國先生為何被重提,而且大多數的民眾仍是懷念他,那為何當初逃亡到瑞典刺蔣經國案的主角黃文雄為什麼會受到世界人權團體的聲援?是不是可見一般地,蔣經國當時國際風評也不見得多好?

諷刺的事其實是,根本上,最有效率的政治就是專制,在有效率的專制領導下,國家安定,人民有飯吃,於是在當時我們甚至還能創造出年年兩位數經濟成長率。人民都面臨一個選擇題,如果一個能力很強,能讓大家過好生活的獨裁者,與一個沒有能力,讓大家快活不下去的民主總統,你要選哪一個?我是會選前面的,但那個時代其實人人都沒有選擇。

一名退休外交官陸以正先生在「如果經國先生仍在世」一文中曾提到,如果經國先生仍舊在世,今天台灣會是什麼模樣呢?其實,經國先生對台灣的最大影響與改變,就是在於他的體察時局,不僅知道我們已不可能打回大陸,因此,或遲或早都應該把這個外來政權交還給台灣人,甚至他也宣稱自己是台灣人了,於是經國先生曾經說過:「我也是台灣人」。我認為,他用人只問操守與能力,不考慮其它因素,從教育改革到勞工福利,從全民健保到失業問題,他關心老百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卻從不考慮政府應該做的事,會對選票產生什麼影響。

當然也許有人會跳出來說,他能做百年總統,沒有選票問題,但的確,他的任何決定都不會以選票考量為前提。

在李筱峰「平心論蔣經國」中說道:「一九八四年夏天,蔣經國與時任國策顧問的民主前輩陶百川,私下有如下的對話│蔣經國問:「我和父親來台灣主政已經四十年多了,為什麼台灣民間還有很多人對我們父子不諒解?依你看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台灣人的肯定?」陶百川回答他說:「應該真正落實民主憲政。」蔣經國又透露一句話說:「台灣的政治,遲早是台灣人的,他們(指當時的黨外運動人士)何必這麼急?」蔣經國與陶先生的對話,也已經隱隱約約的透露出經國先生晚年開始順應民主潮流、朝向「開放」的心情,或許也透露出蔣經國為什麼提拔台籍人士李登輝做為繼承人的用意吧!而這是他對台灣的最大貢獻。

三年後,一九八七年七月,蔣經國終於宣布解除戒嚴,而在解嚴的七個月後去世。

時代已經改變了,其實無論人民是對於那個雖然不是歌舞昇平但起碼國泰民安的社會緬懷不已,但我們必須往前走、向前看,而不是將時光拉回到從前,因為,稍往前拉前面一點,二一○○去兩蔣時代講講看,我想李濤早就被送綠島,如果拉回到滿清還是明朝呢?早就通通砍頭啦!麻煩,各位請跟著時代的腳步走,因為這種緬懷的作法只會讓人覺得很無知、可笑,那讓我覺得像是聽到了「鑿壁借光」,一樣,我試問,都什麼時代了,幹嘛不開電燈?

經國先生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果真曖昧,但民主就是可以容納不同的聲音,各人有各人的推判,所以在人家緬懷的時候,也許台灣人有些人就想起他與二二八的莫大關聯,但這就是民主,現在,你不爽的話,大可去鞭蔣經國的屍,也可以順便推動全民公投,看要怎麼辦李登輝,不過我想,要拿蔣經國來為自己背書,恐怕是李登輝之前也始料未及的,不過在國人對黑金政治深惡痛絕的此時,蔣經國清廉愛民的形象,是連李登輝也不得不忌憚三分的,尤其是經國先生在人民心中所留下的長久印象:節用、愛民、平實。如今台灣就是已像歐美一樣是講究民主法治的國家,所以你出來講話已經不會有人用公權力來處罰你了。我想,如果無論記好記壞,記恩記恨都要記上一輩子的話,實在辛苦了!

如果可以,去中央圖書館翻一下近代史吧!長期的戒嚴,軍事、特務專制統治,搞得台灣社會大大小小,不分外省本省率皆「慘白恐怖」」同時在戒嚴法及歧視台灣人民的省籍平分公務員法的保護之下(即佔全民百分之八十五的台灣人只能當三十六分之一公務員)靠著特務人員、蓋世太保以及先朝遺臣八旗子弟兵實施白色恐怖,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也許重提蔣經國先生會有些許沉重,畢竟蔣經國任內,政治暗殺事件不斷,事實上江南命案讓蔣氏白恐臭名遠播國際,因為在民國七十四年,為了一本蔣經國傳而殺掉美國公民江南,導致美國干預台灣內政,陳文成陳屍台大校園讓美國人跳腳,林義雄老少三代幾遭滅門血案,我們是該有點省思,兩蔣父子是有他們的獨裁與魄力,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把他們放回到那個大時代裡才能有所批評?

從一開始的中國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每天都在廣播,第一句是每逢佳節倍思親,(背起來的人都是這麼說的)那時候是變成,愛鄉更愛國,不過我們這裡說的是「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許,是因為現在的政治讓我們看不見未來,於是身邊有人不知不覺的把我們絕望的拖到一個讓我們可以發揮想像的人身上,於是我們說「如果」蔣經國先生還在的話,但反過來,「如果蔣介石沒有輸掉國共內戰」、「如果共產黨當年對國民黨趕盡殺絕」、「如果二二八沒有發生」、甚至是「如果總統大選宋楚瑜能當選」相信今天也不會有這麼多人懷念蔣經國。

經國先生最為人稱道的是「十大建設」,但一個正常國家的國民都知道造橋鋪路蓋房子甚至是蓋電廠,身為人民公僕人的經國先生拿人民的錢辦事本來就是應該的,為什麼有這麼特別?我想,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十大建設吧!

一、中山高速公路:這個我勉強同意算是成功,至少台灣的經濟奇蹟的確是靠了這個,不過話說回來,在民國六十年花了五百多億,相當於現在的兩兆卻因蓋兩線道沒多久就大塞車,成為返鄉人的惡夢,幾年前連續假日高雄到台北要十幾個小時,後來還變成全世界最昂貴的停車場的高速公路,建造時的遠光短淺造成了嚴重塞車,不過我想那時候大概很少有人能夠料到台灣的汽車會這麼大幅成長吧!

二、鐵路電氣化。

三、北迴鐵路:雖這是日本人大致上都已舖設,規劃好的,再來,我們看看唐榮是怎麼做事的就知道,甚至對於很多車廂製造的零件台灣自己都還做不起來。

四、中正國際機場:個人認為,以自己父親的命名還是不大好的。

五、台中港:雖是個軍港,經常淤積又破壞生態,沒辦法做其它用途對環境又有害。

六、蘇澳港:還好是個漁業港。

七、中國鋼鐵廠:中鋼目前堪稱是營運最好的國營企業了!其鋼材製造水準也是有目共睹的!

八、中國造船廠:若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中船簡直是失敗。現在,它敵不過韓國、中國廉價的船,而且,技術全賴日本,甚至,連基礎都是日本人留下來的。不過我個人覺得造船廠跟國防工業有關,不然台灣自製IDF有賺到錢嗎?

九、石油化學工業。

十、核能一廠。

但張俊宏卻認為「十大建設中有八大建設是失敗的」因為現在十大建設已變成─快倒閉的中船?沒有用又浪費錢的台中港?半吊子又沒有長遠規劃的高速公路?常常漏水停電消防設備不及格的中正機場?速度慢規劃不良快要倒閉的台灣?

李筱峰在「平心說蔣經國」中提到十大經濟建設的背景:「蔣經國上台的時候,台灣正處於內外壓力交加的環境。對外,蔣政權的代表剛被趕出聯合國,許多國家(包括日本)相繼斷交。對內,經濟情勢隨著外交的挫敗而不穩定,蔣經國上台那一年(一九七二),申請移民的人數較往年增加八倍,資金外流嚴重。一九七三年又碰到第一次石油危機,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震撼了靠外貿起家的台灣。一九七四年的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一點一,比預期的百分之九點五相差甚遠。而工業成長率竟然是負成長(百分之負四點五)、比預期的百分之十四點二差距更大,當年的通貨膨脹更高達百分之四十七點八,經濟市場呈現空前的混亂。」於是蔣經國毅然推動「十大建設」,因為蔣經國知道反攻大陸的可行性很低,非留在台灣不可,因此一改過去他父親始終秉持的「一切等反攻大陸之後再說」的心態,開始推動建設。而事實上,十大建設的推動,配合當時國際經濟情況的漸趨好轉,也確實帶領台灣平安的渡過了石油危機。

站在中正先生的立場,西元一九一一中山先生建立的中華民國就是包括全中國,但不包括台灣(它雖屬於中華民國,雖不是無主之島),中山先生所謂的中國,其領土和人民與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完全相同的,但今日所謂台灣,也不全然是被中華民國蔣介石總統領導全國軍民打敗日本頑敵所收復的,除了國民黨版的黨史外,全世界哪本教科書、歷史書、百科全書中有載明:「日本是被蔣介石打敗的」來給我看。

因為,日本是被美國兩顆原子彈打敗的。

在投下兩顆原子彈前中國戰區、戰線從來沒東進過。若以國軍來論,孫立人領導的軍隊是與英軍、美軍在緬甸與日本軍打過勝仗,但那已不是中國戰區了。

我想,在大時代中,所有的進步都是漸進式的,(即使把李登輝推到蔣經國那個時代,那樣的年紀,恐怕他也不會貿然推動總統直選,正是所謂凡事都要在穩定中求改革。)早些年台灣的產品走的都是低價低品質路線,直到最近才漸漸朝高品質努力(仿冒的功力也一流了,雖不足取)。

當然也有人說,對於蔣經國解除戒嚴,反之就是歌頌他民主有功?但言論自由、民主選舉、集會遊行,本來就是人民應有的權力,但為什麼這些是人民應有的權力?這些權力都是人類在無數次嚐試錯誤中找出的比較好的制度。老實說,這些權力在蔣經國剛生下來時,人民根本沒有。如此一來,相較之下,人民直選總統也是人民應有的權力,李登輝時代改成總統直選也是應該的。當然你要用這種標準來看待蔣經國我也沒意見,不過也請你拿這種標準看待所有的總統,包括陳水扁。

或許我表達的不好,也許我應該用另一種方法來說,我想表達的是,人權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努力爭取而來的,因此,對於替我們爭取民主的鬥士,我們要感謝這些人。而蔣經國在晚年解嚴也是加速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姑且不論也許他會這麼做是受到美國或其他方面的壓力,或是他的深切體認,但無論如何,是他做了,因此這件事就 credit 在他身上,畢竟,在他的時代裡,他願意釋放權力,推動民主,這是需要勇氣與胸襟的。就如同李登輝開放總統直選,不管這是不是他本身心甘情願,但他做了,因此這件事情就 credit 在他身上。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