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泥火山噴發記

發布日期:
作者: 余澄堉。
點閱率:1,611
字型大小:

屏東縣萬丹鄉是筆者的故鄉,記得小時候每隔一年半載,就會傳來鄰近的鯉魚山泥火山爆發的消息。那個平凡的年代,在淳樸的鄉下,泥火山噴發的消息總能吸引人潮扶老攜幼地前來參觀。地底下不斷湧出泥漿夾帶著天然氣,只要好事者隨手點把火,就形成眾人眼前這幅泥漿沸騰似地在烈焰下翻滾的水火同源奇特景象。

萬丹鯉魚山的泥火山最早在清康熙年間就有噴發紀錄可查。早年噴火口多在鯉魚山的山腰。日治時期,泥火山每年噴發一到二次,但時間並不固定,也曾有連續一兩年不曾噴發的紀錄。政府遷台以來,泥火山曾在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八年間停止噴發,直到一九八八年底才又重新開始活動,不過噴火口已經移轉到鯉魚山山腳的平原地帶,之後每次噴發地點也略有不同。大致說來,鯉魚山的泥火山噴發多為一年一次,每次約可持續達十二小時之久。但根據報導,近年來噴發頻率有增加的趨勢,譬如一九九五年曾噴發兩次,一九九六年和二○○二年高達三次。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座泥火山噴發的頻度增加呢?就留待專家學者去深入探究吧!

多數學者認為泥火山成因源自於深海海床上的快速堆積,使得海水和眾多生物個體被埋入地層中,生物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經過地熱作用所變成的油氣。這些油氣和壓縮水快速堆積,形成所謂「超高壓地層」。後來可能因為地殼變動導致地層斷裂,斷層線深及超高壓地層,遂形成裂隙並造成減壓效應。於是壓縮水回復到水的原先狀態,伴生的泥漿也趨於軟化,混合著油氣因為比重變小而逐漸上升,最後產生泥火山的小地形,或噴發的現象。通常在台灣南部平原上看到的獨立土丘,多為超高壓地層物質作用於地表,因而改變地貌所形成的泥火山地形,鯉魚山便是其中一例。

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清晨鯉魚山的泥火山再度發威,筆者恰巧返鄉探親有幸親眼目睹這場自然奇景;這次也是去年第三度噴發,算是平了歷年紀錄!前兩次噴發日期分別為二月二十五日和八月三十一日。這次產生的噴火口位在中港溪畔,就在護岸下方,其實中港溪已經像一條筆直的大排水溝了,跟印象中的小溪大相逕庭。噴火口內不斷湧出大量泥漿,近看有如萬馬奔騰、怒潮澎湃,遠觀泥漿化入溪水,將原本黑綠的水面染成一遍黃灰色;烈焰在細雨中亂舞,或映著月夜上下起伏更顯絢麗,增添幾分迷離。

屏東縣萬丹鄉鯉魚山的泥火山在台灣諸多泥火山地形中,算是噴發規模最大,可及性也最高的一處,但因大部分時間處於休眠狀態,所以想要一睹它驚天動地的噴發勝景,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不過,有興趣的朋友也別灰心,只要稍加留意新聞報導,立即行動,相信應可一償宿願。盍興乎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