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那些年同學來我家

發布日期:
作者: 汪建。
點閱率:1,089
字型大小:

回想我初中時,那是民國五十年代,我們眷村鄰居一位大哥哥考取北部大學,大一暑假,他們幾乎全班同學一同環島旅行,順道造訪每位同學的家,認識同學的居家環境,好對每個同學有進一步的認識。
鄰居大哥哥一家大小非常緊張,因為一下子家裡要來十多個同學,不知要怎麼招待他們。後來終於想出一個法子,乾脆煮一鍋綠豆湯招待同學。可是他家沒有可煮十幾人份的大鍋,他二妹突然想到我家有一口大鍋,這鍋是放在煤球爐上用來煮熱水洗澡用的,她發現這鍋恰到好處,煮十多人份的綠豆湯不成問題,我們就借給他們一用,還有他們家的飯碗、湯匙也不夠,好多家熱心幫忙,總算湊齊。
當時的大學生不同於今日,因為大學錄取率甚低,所以只要是大學生,社會人士對他們都有份敬意,況且鄰居大哥哥考取台大,更是人中龍鳳。當十多位同學抵達時,造成眷村不小騷動。
後來民國六十幾年時,我也僥倖考取北部大學。大一暑假,也有六七位住北部的男女同學約好說要一起到我家來玩。事前知悉,蠻緊張的。我在大學很文靜,平時沉默寡言,自覺人緣不好,班上同學來自全省各地。相對來說,北部同學較活潑,這回他們說要來我家玩,我也跟鄰居大哥家一樣很認真地看待,特別叫母親上市場買菜,打算煮一桌豐盛的午餐招待他們,才不失禮數,母親也戰戰兢兢準備著。後來他們果然依約來訪。
我實在猜不出他們選擇到我家的原因,左思右想,應該是我家離台中火車站步行只要十分鐘吧?
那次的聚會,大家都談得很盡興,我還是一臉木訥,之所以氣氛熱鬧,得完全歸功於母親。母親一向健談,不忘把我以前的糗事,揀幾件無傷大雅的來說嘴,很快炒熱氣氛。
我家是窄仄的眷村,不到三坪的客廳坐滿了人,雖然擁擠,但很溫馨。我特別交代母親要買第一市場我最愛吃的燻雞和花枝,有位同學吃到燻雞鮮甜入味,讚不絕口,還以為是我們自家養的土雞。
酒足飯飽,有同學想上廁所,我叫他們從客廳穿過臥室至廚房旁邊新建的一個抽水馬桶解決,這可是從小到大我夢寐以求的新式馬桶。初始,我還很得意自家有了廁所(原本眷村只有公廁),不料我發現同學如廁前,面有難色,我才意會廁所沒有門,就只是夾在臥室與廚房間的露天抽水馬桶,根本稱不上「廁所」。他們離去後,我突然覺得自卑。從小到大,家裡沒有廁所,好不容易父母前兩年累積一筆積蓄,僱工人挖了化糞池,蓋了個現代化的抽水馬桶,總算有個家的樣子,豈料才這麼一下,原本喜悅之心就跌至谷底。
如此壅塞殘敗的小眷舍,那是原本在我心中溫馨幸福的避風港,如今卻是旁人眼中的破落戶。因此不免自慚形穢,以為同學不敢再來我家了。不料大二、大三暑假,陸續有同學前來,有的還是第一次來。不過他們事前並未先打聲招呼(那個年代家中裝設電話的不多),倒成了不速之客。我也沒有準備,僅能以簡單茶水招待。坐在客廳閒聊,看看我家當時的十七吋黑白電視,大夥也都很開心。
我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提到我家門前有條小河,河水潺潺而流,水中大肚魚、蝌蚪、青蛙無數。一位同學頗感好奇,因為我家附近就是火車站,怎可能有此鄉野景色?他來後果然大失所望,「不過就是一條臭水溝嘛!」他說。其實這條河川向南流去,就是火車站前不遠的在台中鼎鼎有名的綠川,當時的確缺乏整治,惡臭撲鼻,近兩年已大有改善。
大四,六月鳳凰花開,大夥都畢業了,不料暑假又來了兩位同學。一位是夜間部的同學,他白天在系裡工讀,本來不識,他和我室友認識,傍晚常到男生宿舍蹭浴室,洗個熱水澡,然後趕著去上課,久了彼此就熟悉了。
初始他不表露其家庭背景,我想既是工讀生,想必和我一樣也是個窮小子。豈料,他竟是富二代。父親事業做得很大,其中之一是在台中谷關開設一個好大的鱒魚養殖場。他看我人可靠,想叫我加入他的鱒魚團隊。來我家後,還帶我搭公路局班車去谷關見識一座科學化經營的養殖場。他說畢業了來跟他一起打拚,很快能致富。我拒絕了他的好意,因為師範大學日間部第五年必須分派到國中實習,期滿才有畢業證書。他說那就等一年後咱們谷關見。我說我念的是公費,即使畢業仍須至少從事教育工作四年,才可轉業,否則須退還大學四年公費,況且此事過於冒險,並不在我的人生規劃之中。他聽了挺失望的,最後撈了兩大條活鱒魚回到台中家中給母親煮鱒魚湯,生平還是第一次嚐到如此鮮甜美味的魚湯,我們並到台中公園拍照留念。
還有一位是大三的班代,人緣很好,每次上台報告都笑瞇瞇的,人很開朗樂觀。他家住新竹從未來過我家,畢業後暑假有天傍晚,他竟來按我家門鈴。彼此寒暄一番,接著他說起話來有些結巴,欲言又止,原來他今晚想在我家借住一宿,明早要從台中車站去梧棲見女友家長。好在舍弟正在當兵,空出床位,我們就睡上下舖。清晨,我趕緊騎單車去買燒餅油條來給他當早餐,吃飽好上路。平日他食量頗大,這時卻難以下嚥,看來欲拜見準岳父母大人,令他不安。他的女友也是同班同學,在校時看不出來他們是班對,也不知甚麼時候好上的,看來我家雖然簡陋,但地段好,成了班代見家長的中繼站。
四十多年前的台灣,社會風氣非常純樸,同學相處和諧融洽,絕少有所謂「霸凌」的事件發生。那是一段美好的歲月,令人懷念不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