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運之神─文昌帝君與魁星

發布日期:
作者: 溫仕忠。
點閱率:2,121
字型大小:

進半世紀以來,兩岸雖然兵戎對峙,但台澎金馬,各種宗教活動頻繁,佛釋道菩薩、王爺慶誕,熱鬧非凡,甚至小三通祭出神明開路,藉助神力擴大交流「人神共治」,民眾藉賴神力,祛除心理魔障,祈求平安。

唯因中國固有傳統文化,遭受破壞,國人教育水準普遍提高,早年盛極一時,主持文運之神「文昌帝君」「魁星」,因此冷落塵封,文運遭厄。

回溯自唐宋開科取士,天下崇尚孔孟聖賢之學,及後或因士子為求考取功名關係,乃有奉祀「文昌帝君」之信仰,自宋以後出現,盛行於清代,台灣在清康熙時在台南設有文昌祠,台北、桃園、澎湖亦有設祠。金門「文昌祠」址在太武巖左與節烈祠同時興建,今廢(舊志)又云:文昌帝君,科舉時代極為普遍,村塾於農曆二月初三日,為文昌誕辰,舊士子學童,多具牲酒以祭,自推行學校新制,此風已泯。今各宗祠東側,仍多祀文昌。

晉書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一上將、二次將、三貴相、四司命、五司中、六司祿。文昌之名自此始」今祭文昌,為梓潼帝君,而以梓萇二字無本,或據崔鴻後秦錄謂:姚萇為楊安伐蜀,至梓潼嶺,見一神人謂之曰:君早還秦,秦無主,其在君乎?萇請甚姓,曰:張惡子,後萇據秦稱帝,即其地立張相公廟祀之。然考常璩華陽縣志:「梓潼縣善版祠,一名惡子祀,民歲上雷杼十枚」,璩志終於永和三年,在董五十餘年前,已祀惡子矣。」

惡子祠在梓潼山,唐皇西狩,追封左丞,僖宗封順濟王,宋咸平中封英顯王,元封輔元開化司祿弘仁文昌帝君,清嘉慶六年,准禮部議奏,仿照關帝典禮致祭,諭曰:文昌帝君,主持文運,福建佑民,崇正教,闢邪說,露蹟最著,海內崇奉,每年春秋祀文昌帝君,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禮」,咸豐元年升中祀。張惡子神格化。

若從晉書天文志言,文昌乃北斗魁前六星,乃主文運,而後梓潼文昌帝君,為唐宋以後所敕封,就以史實論之,文昌帝君,應指北斗魁前六星較合邏輯。梓潼嶺見神人謂:惡子為文昌帝君,亦有史為徵。

金門奎閣,亦稱奎星樓,樓高二層,六角形,赤柱紅瓦,極為秀麗,在後浦塗山,今東門與南門交界,祀魁星青臉黑鬚,與其他神稍異者,奎閣在清道光十六年,(公元一八三六年)監生林裴章,捐銀圓千元創建,民國四十四年重修,五十二年旅菲鄉僑林克凱等捐資再修,復因風雨侵蝕,於七十六年六月十六日拆除,由內政部專款新台幣二百萬元,用水泥鋼筋,依式重建,經半載至同年十二月竣工,恢復古蹟舊觀。九十一年七月再次重修完成。閣柱有前國大代表王觀漁撰聯云:「奎星靜照浯江水,閣柱遙懸武巘雲」。

據金門志載:魁星公,又稱大魁星君,亦科舉時代崇拜對象,士子家多祀之。按說文:「魁羹斗也,從斗魁聲」據日知錄考証:「今人所奉魁星,不知起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不知奎為北方玄武七星之一,魁為北斗之第一星,所主不同,而二字音亦異。注,錢氏曰:「學校祀魁星,非古禮,蓋新定。續志學校門云:「魁星樓一邑觀,其上以奉魁星,則是自南宋時已有之矣。」俗以七月初七日為魁星公誕祭祀日。

查辭書解釋,魁星,北斗七星中之前四顆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之總稱,因四星排列成方形「斗」,故名「魁」或「斗魁」,又名璇璣,主宰文章興衰之神「奎星」之俗名。又釋:「奎」,星名,古二十八宿之一,即文曲星,術數家所說之九星之一,俗以此星是主文運者。

九十一年七月,奎閣重新修竣,適逢七月七日誕辰,執事陳永和等,設牲酒祭祀魁星,鼓樂喧天,為數十年塵封首開祭典,冀祈浯江文風更盛,並囑余撰聯以襄其盛,聯云:

斗魁耀浯洲歷代英才光甲第,

吉星臨太武千秋賢士煥人文。

上文提及,奎為北方玄武七星之一,按辭書所載,北方玄武七星,列入二十八宿,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沿黃道、赤道附近星空,畫分為二十八個不等之區域,每一個區域叫一宿,全部名稱是: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數、胃、昂、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為二十八宿,主要是用於制定太陽、月亮在星空之位置,而釐定季節、方位,據以製定曆法。

宇宙萬物,日月星辰,銀河系列,穹蒼星空,星宿名稱方位,古時以職司天官,欽天監,今之天文台,始可分辨,但天象變化,攸關「天文人道」,舊日專制時代,天子代天行道,殘暴昏君,天變示警,人禍天災,史不絕書,如晉安帝義熙十四年(公元四一八年)十二月,慧星出天津,入太微,經北斗絡紫微,八十餘日而滅,據晉天文志說:箕有四星,一曰天津,又曰天漢,經尾箕之間,謂之漢津,大微天子庭也,在北斗南,紫微十五星,在北斗北,慧星俗謂之掃帚星,星芒燭天,尾形如帚。崔浩論之:晉室陵夷,危亡不遠,慧星異甚,劉裕將篡之乎?越二年,劉裕篡晉,而為宋帝(南北朝)。所以古時士子,有鑑文昌六星,主文運奉祀,祈求功名順遂,考試中舉,蓋有因也。

敬字亭:敬惜字紙,在中國舊日社會,一般所接受,讀書人除祀文昌、魁星以外,尚有敬惜字紙,尊重文字之美德,筆者小時曾在鄉村私塾館啟蒙上學,老師即諄諄教誨學子除讀書外,更要尊長執禮,灑掃應對,從日常生活做起,敬惜字紙等教規,敬惜字紙,雖不知出自何時,無從查閱,但無非尊敬歷代古聖先賢,創造文字,著書立說承傳燦爛中華文化,化洪荒為文明時代,私塾老師,教誨學童,寫有文字紙張、破書片簡、報紙,凡有文字者,不使用時,丟進私塾館內設置「字紙簍」,不得任意拋棄或踐踏文字,字紙收集後焚燒,表示對文字尊敬,故當年較有文化鄉鎮市區,有設「敬字亭」,作為收集字紙處理場所,極符合現代環保,垃圾分類性質新觀念。

金門早年亦有「敬字亭」之設置,縣志禮俗篇謂:「後浦敬字亭,凡五六處,書院每年製竹簍分送,又僱院丁各處收拾字紙,焚燒送海,沿為常規。市上買賣食物,用印刻標者,或代以他式,亦敬惜字紙之一端也(舊志)。敬字亭今已湮沒百十年,已無痕跡可尋,而早年前人立下「敬惜字紙,功德無量」之美德,今日國人請勿忘記,先賢遺下之良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