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學校教育願景──敬覆家長書
我知道西口是個不錯的學校,校長和老師個個都是優值得,但是我不知道,現在學校都分好多層次上下課,不知是什麼原因?因為孩子早回家,根本都在玩,除了功課做完,也沒什麼可以做,所以我覺得這樣很不好。為了孩子好,希望能否改善提早放學的事,僅此。如有不對的地方,望多多包涵。西口國小加油!加油!(吳寶愛)
親愛的家長:
非常感謝您的溢美之辭!的確,我們學校正如您所言,是一所優質的學校;老師皆具有專業素養,皆富有教育熱忱,都想把每個孩子帶上來,都想把學校經營成卓越的校園;經營成孩子歡心、老師熱心、家長放心的卓越校園。當然,學校的努力,學校的願景,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鼓勵。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務必能蒸蒸日上,孩子必能健全發展。
有關您的建議,我想也是很多家長的感覺。因為,這幾年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教育形態改變極為重大,譬如:教學模式以「教學為主」轉變為「學習為主」;學習方式以「個別學習」轉變為「合作學習」;教學重心以「知識灌輸」轉變為「能力培養」;教學方法以「傳統教學」轉變為「創新教學」;課程型態以「單科教學」轉變為「領域教學」;教師角色以「教材消費者」轉變為「教材研發者」;教學內涵以「學科專業知能之學習」轉變為「社會生活行為之實踐」;教學型態以「單打獨鬥的學科本位」轉變為「團隊作戰的協同教學」;家長角色以「教育旁觀者」轉變為「教育合夥人」等等。
教育改革,使學校生態做了革命性的改變,這種巨大的變革,不僅家長迷惘不解,就是身為教育第一線的老師,也要不停的學習,快速的進修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變革潮流。家長的迷惘不解,是我們學校的責任,我們學校沒有將教育改革的理念、目標、做法,有效的傳達給家長,使我深感內疚與不安。
本校授課時數,皆依據教育部標準排課,至於形成「多層次上下課」情事,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目前課程尚新舊雜陳,有三個班級沿用舊課程,有三個班級採用九年一貫新課程。我想再過兩年,全面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後,這種新舊課程雜陳的現象,即將自然消失。其二,學生年段不同,有幼稚班、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每個年級授課時數多寡不同,也是造成「多層次上下課」的原因。
依據教育理論,年紀愈小,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要愈長。因為,「家」在幼小孩童的心靈中,是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同理,「家庭教育」在孩童健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
據專家研究報告顯示,台灣社會亂象叢生,世風日下,與「家庭教育」功能式微有關。因為,傳統的家庭教育觀瓦解,新的家庭教育觀發展尚未成熟。很多年輕的父母,對行為偏差的孩子束手無策,使熱心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們,感到無力與無奈。這種惡性循環的現象,使有心經營學校的人,莫不深感憂心忡忡。
有關授課時數問題,學生比以前早放學一事,為了符應先進國家教育潮流,九年一貫課程授課時數減少了,課程份量減少了,課程深度淺化了,教學方法多元了,其目的為減少無用的知識灌輸,期望能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使學生能有較多的時間享受親情,享受無法取代的家庭教育。因此,有識之士,莫不呼籲「把孩子還給家庭」,讓家庭教育的功能復甦,讓教育從根救起,讓我們下一代的人格能健全發展。
居於社會的變遷、時代的潮流、地區的特性、家長的需求、學生的條件,本校也有些許突破與作為;學校除了依據教育部課程施教外,還增加了三大學習時段:
其一,晨光課程時段:本時段每週計兩百分鐘,每天晨間四十分鐘,本課程安排有學生演說、朗讀、樂器、戲劇、猜迷、歌唱等才藝表演,還有新式體操、功夫操、元極舞、舞龍演練、民族舞蹈練習、桌球訓練、學藝競賽、班會研討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期望能從倡導具有教育性的活動中,啟發學生多元智慧,培養學生多元潛能,涵育學生人文素養。
其二,午間自學時段:本時段設計有電腦、閱讀、棋藝、媒體欣賞、導生課業輔導等活動,並安排有導護老師與替代役老師輔導。本課程提供學生學習空間,打破傳統制式的、統一的午睡型態。當然,對於想休息或補課的學生,我們也安排教室供其午間靜息或作業習作。我們希望本時段能培養學生自動、自發的自學能力與積極的學習態度。
其三,潛能開發時段:本時段安排在放學之後,由老師個別安排學習較慢者的課業輔導,本時段也安排國語文指導與桌球訓練,指導具有語文潛能的學生,代表學校參加校外語文競賽。訓練具有桌球濃厚興趣的學生,一方面倡導正當娛樂,使學生放學後不會誤入不當場所。二方面培養學生體能,鍛鍊健康體魄。本時段皆於下午五時前結束,若孩子有興趣,也請您鼓勵孩子參加。
本校除了正常教學之外,儘可能安排一些具有教育性的學習活動。在中年級領域課程與彈性課程方面,我們安排有英語課程與電腦課程,我們希望在面臨著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能讓我們的孩子與時代接軌、與國際接軌,我們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更不要讓孩子輸在終線。
我們都知道,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程,不是一蹴可幾、立竿見影的工作,但是我們深信,有耕耘必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校長 許及勉 敬上
學校可否增加一堂實習課,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會比紙上空談來的好多了。(蔡滿治)
親愛的家長:
感謝您提供學校珍貴的意見,我們非常認同您「增加一堂實習課」與「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課程、完美的課程,課程必須結合生活,生活必須融入課程。學習的成果要能呈現在生活的實踐中,要能表現在行為上,才是活的學問、有用的學問;知識如果脫離生活,那是死的知識、沒有生命的知識,有「人生體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學問。對於您的體認,我們深有同感。
我們學校的教學活動,皆能基此理念,課程與生活結合,每節課都是「實習課」;而不是「增加一堂實習課」而已。
至於「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的問題,我認為人生體驗應從「生活」入手,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如何從生活中體驗人生呢?茲提出幾點淺見僅供卓參:
其一,簡樸的生活:這是一個富裕的年代,現代孩子生在富裕、長在富裕,大都享受衣食無虞的生活,無法體驗豐衣足食背後艱辛的一面、打拚的一面。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競相以奢靡為榮,不知簡撲生活的可貴。所以,如何建立孩子簡樸的生活觀,我認為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嚴肅的課題。
其二,勤勞的生活: 好逸惡勞,人性之弱點。後漢書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意思是說:人生之要務是勤勞,不勤勞努力,人生追求將什麼也得不到。要養成孩子勤勞的習慣,在家裡可從做家事開始,在學校可從整潔活動入手。俗語說:三歲看到老。從小養成孩子們勤勞的習慣,對其未來之影響是既深且遠的。
其三,倫理的生活:也許好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與經驗:好像現在很高比例的小孩子,沒大沒小、沒規沒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知道關懷別人、不容易接受師長教導、沒有公領域的觀念等等。國民小學教育,以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為中心。但是,孩子往往認為:生活習慣好、品德表現佳,還不如「考取高分」容易取得父母歡心。
總而言之,要「讓孩子們嘗試些人生體驗」,我認為應從「生活」中去體驗;體驗簡樸的生活、勤勞的生活、倫理的生活,如此才能回歸教育核心、回歸教育本質。如果把教育等同「拼分數」,教育將被窄化、被扭曲、被本末倒置、被模糊焦點。教育脫離了生活,就如您所說的「紙上空談」,不知您是否認同?
校長 許及勉 敬上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