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歷程
「我用了三天兩夜的時間,日思夜想,苦苦構思,才寫好那篇文章。交給老師之後,她卻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四十多人的面前質問我:「這是哪裡抄來的?竟敢拿抄襲的文章來矇我」。向來文靜的我鼓起勇氣大聲的回答:「這裡面的一字一句都是我自己寫的,不是抄的」,「做錯事還不承認,該加倍的處分」。老師在我的作文本裡劃了個大大的零分。從此以後,我拒絕「寫」作文,作文課時,我就真的找作文範本「抄」了充數交上去。儘管我投到報社的稿子一篇篇地刊出,但我就是不「寫」作文;那樣的老師,不配讓我寫文章給她看,不配批閱我的作文」。
「一直到高二下學期,她生產請產假,來了位年輕的代課老師,她要求作文要隨堂交,我一時找不到東西抄,只好自己構思寫,交上後,她約我到校園角落對我說:「妳的文筆非常的好,可是為什麼以前都寫得很『糊塗』呢?妳應該可以每篇都寫得很好的!」。她說完話我就哭了,我才告訴她那件奇恥大辱帶給我的憤恨,我有種終於遇知音的激動。她拍拍我的肩,告訴我:「何苦讓別人的過失來傷害自己」。「想辦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才是上策」。那時校內正舉辦作文比賽,我自動請纓去參加,拿了冠軍回來,又參加縣際比賽拿了第二名,代課老師卻走了,因為原任老師產假結束回來上課了。
「我聽到有別的老師向她說恭禧,因為她名為我的「指導老師」理應「居功厥偉」,她發現是我,似乎頗意外的說:「真看不出來妳實力不錯啊!」。我更恨了,實力是用「看」的嗎?她根本不配被道賀。我懷念那位代課老師,雖然我們只相處不到兩個月,但她卻是我真正的「人生導師」。
「現在我自己也是個老師了,但我一直謹記那個『教訓』,當學生犯錯時,除非十分確定,否則我不會輕易處分學生,尤其是:絕不在眾人面前罵學生,寧可旁敲側擊地了解,私下昔口婆心的勸解,也絕不願學生和我一樣受那種誤解。」
「幸虧我遇到那位代課老師,否則我的人生不知將會變成怎樣,憤世嫉俗,陰鬱?偏執?我現在懂得不讓別人的過失傷害我的心情,懂得在被誤解時積極地證明自己;其實回想起來,高中那位老師只錯了一半,另一半的錯誤是我自己要負責的,我沒有盡力去證明自己的清白,卻用消極的方式讓那位老師更相信自己的判斷沒錯,她永遠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我卻讓自己受傷那麼久。」
後記:這是姪女在高中時代發生的「抄襲」事件的整個心路歷程,值得各位為人師長、父母者及每位看倌細思,師生如是!父母子女如是!人與人之間何嘗不也如是!如何不傷害他人也不被傷害,這是人生的大課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