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的生態觀光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國忠。
點閱率:1,829
字型大小:

當您走過金門古寧頭區,從林厝、北山、南山到慈湖,您可以看到許多彈孔累累、斷垣殘壁的村落民宅,稀落的砲陣地工事,湖海交隔、候鳥飛翔棲息慈湖。或許您來此之前聽過這個民國四十年代的古戰場。您一定也是為了看看這個慘烈的戰役所留下的遺跡而來。走一趟之後,您感受到什麼?清靜肅條的南北村?稀落的海邊農村生活?有海、有湖、有島、有風的慈湖海邊,如果是這樣,您是來古寧頭旅遊過。回去後,您不會再回憶,也沒有什麼感受,您不會再對古寧頭戰場多一份關注,多一份感嘆,多一份警惕,因為您只是到過古寧頭旅遊。甚至所謂的古寧頭戰場對您來說,只是遊戲,金門的三天兩夜行程只不過是個廉價的旅程而已。

相反的,您聽過有關這個奠定海峽兩岸對立的戰役,也希望觀看戰爭遺跡,憑弔英靈,體驗激戰的慘烈。您在刻意安排下,解說員為您概略回述戰爭原因與過程,然後引導您並細說當年戰役過程,由共軍登陸地點的「一點紅」海岸登陸戰開始,經過灘頭堡、共軍殲滅懸崖、內陸沙坑平地與北山村,數度攻防的北山洋樓,北山巷戰、雙鯉湖攻防、南山巷戰、慈湖海岸激戰、湖南高地決戰、圍剿、懸崖殲滅戰,整個古寧頭三天三夜的激戰結束,在解說員的引導與說明下,您一定體驗良多,一定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一趟古戰場巡禮,您體驗到戰爭,瞭解當時的政治生態,觀看了戰後的遺跡,這一行程,就是另一種觀光,一種過去政治與戰爭生態浩劫的體驗,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類型的「生態觀光」。

任何刻意體驗某種生態現象而進行的旅遊,都可定位為生態旅遊或生態觀光,只是生態觀光的認知是源自自然資源或環境遭受旅遊破壞與干擾後而受重視。如1989年哥斯大黎加Montverdo Cloud雨林保護區黃金蟾蜍的消失,可能是自然觀光所引起的,亦可能是在這種觀光行動中外來種引進而造成疾病災害。因此生態觀光就有某種程度責任的要求。1991年生態觀光協會(The Ecotourism Society)定義生態觀光(ecotourism)是「到自然地區的責任觀光,可以保護環境,並促進地方人民福祉。」這個定義的「責任」是說明觀光旅遊者在前往觀光地區應有維護自然遊憩區的資源存在機制,不可任意干擾與破壞。例如,您到古寧頭戰場旅遊,必須有責任維持古戰場各類遺跡與規劃的景觀設施,以維護古戰場的永續觀光發展。

一般性的觀光是觀光旅遊者在經濟允許下,選擇他喜愛的地方去遊玩,以滿足他旅遊慾望。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觀光,或是生態觀光,觀光的原動者是旅遊消費者,而提供觀光資源或地區,以及其間的附助業務如觀光輸出國的觀光事業機構、觀光經營者、航空、船、車公司、信用卡公司、廣告公司、媒體、零售業、服務業,乃至地方政府與居民都可從中獲得利益。半世紀以前,世界性遊客相當喜愛海邊度假。Martha Honey綜合這類觀光客的需求而有「4S」觀光一詞,此4S即Sun(陽光)、Sea(海洋)、Sand(沙灘)及Sex(性)。這種認定雖有貶抑之意,但也精確的述說了典型遊客的海濱旅遊傾向。

一般性觀光的消費者大都經濟能力較好,能撥出旅遊的時間較短,希望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觀光滿足。所以一般性觀光業只要能提供美好的旅遊點,方便的交通、舒適的食宿以及有趣的夜間活動,大都能從觀光獲得利益,國家或地方政府可提高財政收入,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極力在推廣觀光事業,但由於國情與民俗不同,歷史文化不同,景點結構與項目不同,服務及可達到性不同,各有不同程度的效果。金門擬開發觀光事業,民俗建築及戰爭遺跡資源是比較具吸引力的參訪項目,唯這些景點的佈局原來具有面的功能,由於規劃只呈現出點的效果,令來金門戰地旅遊的人,未能體驗到戰爭整體面的感受,誠為可惜。

觀光事業的發展必須事先有完善的規劃、龐大的建設投入,繼之有妥善的服務,相關產業相應而生,地方政府的輔導與民間的配合,方能達效率觀光成果。觀光事業的發展,一般稱第三工業,為一無煙囪工業,唯觀光事業發展後,相隨而來的是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新的生態觀光觀念的提出,就是要觀光事業發展的社區注意其資源的生態配置功能,能達永續發展之目標。生態觀光消費者應有責任降低對觀光資源的衝擊與破壞,因此,1980年代提出的生態觀光定義已指出「責任的」、「永續的」、「保護的」,以及「低衝擊的」觀光要求。這個觀念到1990年代早期整合成具環境及社會責任的新型態觀光。

觀光事業收益是一種細水長流的事業收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觀光發展,都是在長期投資下逐漸形成,收益亦逐年平穩上升。觀光事業發展鮮有大起大落的產業週期現象,除了因為政治衝突、戰爭以及大自然災害外,觀光事業可視為是永續發展的一種產業。至此,您或許會問:世界上許多藉觀光而得到高度繁榮的地區如賭城之類的地區,是否可列為效法的觀光發展區?我們的認為是這樣的:有些地區的觀光事業是經特別規劃能滿足局部人短期的慾望滿足,如「食」、「賭」、「性」而繁榮興旺。這些地區如澳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漢堡、巴西的里約熱內廬、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等等,都是在規劃滿足某些人性需求而繁榮,但這些地區忽略了傳統文化、民俗風情以及社區的良性開發,其目的是重視經濟的收益。另一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在人道尊嚴,保護社區的良性發展的考量下,逐漸減少「賭」、「性」等觀光的輔導與投資而使觀光事業逐漸蕭條,如紐約42街,舊金山的百老匯以及台灣的北投等。這些地方的「賭」與「性」或因法令的限制而化暗為明,但對觀光客來說,等於這些觀光項目的消失。

觀光經營者Kurt Kutay,在其真正的生態觀光(real ecotourism)一書中說生態觀光「是更能享受及欣賞自然的觀光」,涵蓋最低的環境及文化衝擊,有助於保護及社區發展,環境教育及政治意識抬頭,建立遊客及觀光事業的各項不同組成的經營規模。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定義生態觀光是「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由此可見,對生態旅遊的消費者來說,他可從生態旅遊中獲得的是他對某生態體驗的滿足,這些可以是未受干擾或污染的自然景觀,荒野的冒險,歷史的體驗等等。但消費者在生態旅遊之時,也是一種責任觀光,他必須尊重生態景觀、自然風貌、野生動植物、歷史文物,以及周遭的環境、社區風俗等。生態觀光發展,對資源面來說可達永續發展的目的;對消費者來說,可得到不同生態遊憩與體驗的滿足,達到遊憩休閒效果;對地方來說,可得到部分的收入。Martha Honey在其生態觀光一書中強調,真正的生態觀光應有下列七項特質:

1、深入自然勝地或歷史遺跡勝地的體驗。

2、最小的衝擊。

3、建立環境察覺。

4、對保護提供直接的財政收益。

5、對當地民眾提供經濟助益或援救。

6、尊重當地文化。

7、支持民眾權利及民主運動。

完整的生態觀光定義是到脆弱、原始的、通常受到保護的地區,從事低衝擊及小尺度的觀光,協助教育旅客,關懷尊重不同的文化及人民,對當地社區的經濟發展及政治有直接的助益。因此,有些地區更進一步為了保護生態資源而提供保護基金,協助其永續發展。

生態觀光發展的地區,一般投資相當大且需有長期投資維護的認知,而從生態觀光所能得到的收益不高,但可持續。在一般以觀光為地方經濟發展為主的地區或政府,都希望從觀光事業得到收益、目前成功的觀光發展地區或國家,都是歷經長期經營才得到穩定收益發展的結果,如瑞士、法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都是在規劃下長期投資而得到的效果。這些國家,在長期觀光發展之後,也認為要維持長期永續觀光發展,加強生態觀光的投資是必走的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