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頭的故事
晚飯後,我在廚房洗碗,大兒子拿了小板凳墊腳到冰箱冷凍庫拿冰淇淋:「邦邦,你去拿湯匙」他對著弟弟「分派」工作。「要拿幾支?」弟弟問。「拿三支,爸比一支,你一支,我一支」。大兒子拿走了冰淇淋,客廳歡鬧起來了。
我洗好碗走到客廳,老公和兒子們大口大口地舀著冰淇淋吃。沒有人問我吃不吃,當然也沒有我的湯匙,看來:沒有我的份。
我有些惱!為什麼沒有我的份,我是媽咪 !老公太不體貼,兒子們太不孝了!
忽地!我想起姑丈那個關於「魚頭的故事」─
姑丈年輕的時候務農,家裡僅有薄田少許,六個子女嗷嗷待哺、生計拮据。
因此,每當家裡吃魚時,他總先拿了魚頭吃,告訴孩子:「你們吃吧!爸爸愛吃魚頭」,而把魚身魚肉「讓」給孩子們吃。
這樣的「習慣」一直持續到兒女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後。姑丈的兒女們都非常優秀,都小有成就,經濟都不錯,姑丈頗為欣慰。
有一天,大兒子孝順地幫他在一家高級餐廳辦七十壽宴。上來了一道好大一條的蒸魚,大媳婦立即起身夾了魚頭端到姑丈面前說:「爸,這是您的魚頭!」說完立即招呼大家舉筷,並且挾了一大塊魚肉放到她自己兒子碗裡。
姑丈有些惱了:為什麼我「祇能」吃魚頭,她兒子就吃魚肉?平常在家的時候,餐桌上若有魚,兒子媳婦們也總是把魚頭「分配」給他;「恁爸一世人拖磨,細漢嘸通吃,少年嘸咁吃,到吃老擱唬少年凌遲啊擱是要吃魚頭,我真歹命!」姑丈愈想愈氣,愈想愈不甘願,忿忿的起身離開餐廳,留下一桌人的愕然和不解。
回到家,姑丈自己靜下心來想了想:其實這不能怪媳婦。這幾十年來,自己一直是吃魚頭的,久了就連老妻都以為他真的愛吃魚頭,何況是媳婦呢!媳婦看他每次用餐都挾魚頭去吃也以為公公特別偏愛魚頭,她特意挾魚頭給他是想表達孝心哪!他真是誤會她了。並且,這樣的誤會其實是自己造成的呀!
姑丈召來了老妻、兒子、媳婦和孫子們,告訴他們自己的「心路歷程」,聽得大家淚漣漣:想不到一個魚頭裡藏有一份這麼深刻的愛啊!
而今,事情也發生在我身上了─我雖然不太常吃冰淇淋,每次也都「習慣」把它「讓」給孩子們享用,但並不代表你們可以「不算我一份」呀!因為我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啊!你們「算我一分」不僅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尊重啊!
孩子們還小,跟他們說道理他們也許都還不懂,我決定「主動出擊」:「安安,你怎麼沒幫媽咪準備湯匙呢?」「啊!媽咪妳也想吃冰淇淋呀!妳不是每次都說怕冰牙齒,不吃的嗎?」大兒子納悶的問。「以後媽咪會跟你們分享任何食物和事物,記得每次都要算媽咪一份喲!」我拿著小兒子幫我取來的小湯匙,淺嚐了一口冰淇淋,嗯!冰涼甜膩的感覺在喉間漾開,我們一家四口滿足地笑了!
是的,孩子的感受最直接。愛他,就要讓他知道,並且讓他瞭解,這份愛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彌足珍貴的,讓孩子懂得分享、尊重、互愛!
各位爸爸、媽媽,你還在家祇吃魚頭嗎?你還在把最好的食物「讓」給孩子吃,還「假裝」自己不愛吃嗎?別再這麼做了,就算是「讓」給孩子吃,也要讓孩子知道:我「讓」的不止是食物,更是「愛」的付出啊!當然,如果那樣東西不是妳所喜愛的,那麼也寧可淺嚐一口,和孩子參與分享,而不要把自己「排拒」在「一份子」之外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