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成熟時
又到桑葚成熟的季節,這陣子,大姊親送的紫黑桑葚、桑葚汁,幾成我一家老小的日常零食和另類飲品。
我隨手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它的好處實在太多:普遍認為它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燥、烏髮明目之效。中醫學認為它滋陰養血,息風,具有主治心悸失眠、頭暈目眩、耳鳴、便秘盜汗、關節不利等病症的療效。
《本草綱目》中且提到桑葚子「令人聰明」(可讓人耳聰目明)。桑葚中的錳,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多種醫藥典籍中,對桑葚的藥用價值和用法,都有詳盡的闡述,但吸引我注意並喜愛它的是「生津潤燥、烏髮明目」尤其是後者的效能,更是步入初老的我,所最迫切需要的。
隨著年歲漸長,本已高度近視的我,近年來可說雪上加霜,只要書報看得稍久點,就覺得眼睛有微微疼痛感,有時甚至會視線模糊,尤有甚者,還會不由自主的流目由,每每碰到這種情況,我就立即放下書報,或閉目養神,或起身到屋外走走,看看遠山,看看綠色植物,大概經過一、二十分鐘後,之前的疲憊,幾乎已消失無蹤了。
新進有大姊親手摘的桑葚、親自熬的桑葚汁,讓我在略感疲累時,除了適量補充水分,又多了一種選擇,特別是常食桑葚,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症狀,更使我精神抖擻,樂飲不疲。誠然,古賢李時珍先生並不欺我,時常食用的結果,它的功效也越來越顯著,證諸最近我無論閱讀或寫作,時間均已明顯變長,體力也明顯變好,不易疲累,令人振奮。
記得兒時,夏興鄰居栽種了一株桑樹,每年到這時節,下午放學後,只見狹長的一道圍牆四周,總聚滿了大朋友和小朋友,這株桑樹,是老同學根輝家栽種的,它剛好位於一道有點傾圮的圍牆上,小孩子想吃桑葚,就借助圍牆緩緩的坡度,爬上高可五、六公尺的樹上,動作敏捷熟練的小朋友,一溜煙就可以爬到人跡罕至的頂端,常能採摘到既黑又大且飽滿的果粒,待他輕巧的下得樹來,就忙不迭的在友伴面前炫耀一番,有度量的,就把它分享給同伴,然後再爬上去重施故技,比較小氣的,任憑你再如何苦苦哀求、求破了喉嚨,他還是一顆不拔、無動於衷,甚至酸溜溜的說:「你要吃,不會自己爬上去啊?」也罷,也罷,一樣米養百樣人,天底下,偏偏就有這麼「孤酸」的人!
依稀記得,當時有一兩年,母校正義國小因成班人數不足,只招收初小(小一到小四)學生,高小(小五、小六)學生,必須到山外國小就讀,這些遠道到山外求學的大學長們,下午放學後,路過夏興村,常相偕來採桑葚,記得陳德新和葉華國學長等,也常出現在採摘的人群裡,因他們的個子較高大,時常只要隨手一伸,就能攀下一叢桑葉,從中挑選中意的桑葚,揀完後,再讓它回復原狀。
當年,我看到大學長們穿著制服的帥氣模樣,巴不得自己能快快長大,有一天也能穿上帥帥的制服,不用爬上高高的桑樹,就能優雅地站在樹下,一嘗酸酸甜甜的美味。
玩伴爬上樹時,有時會在無意間發現樹幹上有軟軟長長的動物蛻皮,膽大的,就隨手取下一小段,小心翼翼的拿回家請教大人,大人說:「那是蛇的蛻皮,你是在那兒發現的?」膽小的,一聽剛才爬過的桑樹,竟曾有蛇出沒其間,早已嚇破膽,從此以後,打死他,都不敢再爬樹了。
聰明的大人見機不可失,就馬上給小孩機會教育,叮嚀大家,下次再發現這種東西,可千萬不要慌張驚嚇,只需口中喃喃念著:「指天指地,不要給我生蛇虺」,然後靜靜地離開,就會平安無事的。
我家「下間」,原有一株先祖父手植的桑樹,僅隔著一條窄窄的小巷子,隔壁就是根輝的老家,小時候,沒有冷氣,天氣熱的晚上,孩子們習慣爬上二樓的磚坪睡覺,根輝和我家一樣,弟妹成群,食指浩繁,每晚睡前,兄弟常會採摘桑葚充飢。
被大人允許可在磚坪上睡覺的,通常是年紀較大的,年紀較小的,就只能認分的乖乖睡在地板上,由哥哥們用小盤子盛給他們吃,許是因為嘴饞,爭先恐後的結果,有時竟連清洗都省免了。
我們家比別人幸運,因除了有室外的桑葚可隨時享用,還有這株長在深宮人未識的,可永保供應無缺,每當桑葚成熟時,我們都會拿著各式各樣的容器,到下間歡喜的採收,愛吃酸的就採紅色的,愛吃甜的就採紫黑色的。
說來辛酸,當年那有甚麼果糖?不敢吃酸的人,最奢侈的享受,就是放些白糖在碗公裡,然後一顆顆的蘸著桑葚吃,當時也不時興煮成汁液,因家裡沒冰箱,夏天一到,桑葚汁擺放久了會走味,還是現摘的最實在,最營養衛生。
可惜這株桑樹,在先祖父逝世那年,因料理喪事,燃料不足,被伯父跟父親砍伐下來當柴燒,如今,儘管它已灰飛煙滅、走入歷史,但它帶給我和弟妹們的快樂童年,如今回憶起來,仍是甜蜜的。
很久很久以前,我常喜聽瞇瞇眼陳蘭麗唱「葡萄成熟時」,它最有名的是最後這兩句:「葡萄成熟時,我一定回來」,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老歌,也是充滿人情味的好歌。
只可惜,儘管現在我想改唱成「桑葚」成熟時,我一定回來,好幾次,我都興起奔回夏興的衝動,想再次尋覓桑樹的蹤跡,但無論我再如何努力,只怕還是徒勞無功的。再見,一路伴我成長的老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