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一條漫長的孤獨路———選讀金門文史書籍側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1,600
字型大小: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文建會的官員來金門,形式上在文化中心與地區的文史工作者舉行座談會,與會中筆者建議解除戰地政務前的官方檔案,不僅應妥善整理編纂,同時進行開放,供地方文史研究者參閱,建立良好的文物保存制度。

早在一九九五年大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與福建省泉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泉州市鯉城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就合作編輯了︽民國時期泉州地區檔案資料選編︾一書。該書依晉江(泉州)、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次序排列,分為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二八年的北京北洋政府時期和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九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兩大部份,收錄內容涵蓋著內政、軍事、財政經濟、文化教育、黨派社團、僑務等類別,對研究地方史志都是頗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隨著兩岸小三通的開放,出入大陸地區研究文史也較為便利,有計畫的找尋關於金門地區的官方檔案,一九四九年前福建省政府秘書處公報室編印了不少的書籍可供參考,如︽閩政月刊︾,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每隔十日發行的︽非常時期閩政公餘合刊︾,當這份刊物發行第五號時的第六日,也就是一九三七年的十月二十六日,金門即淪入日本人的手裡,成為福建省失守的第一個縣份,該期刊的封面下著非常醒目的大標題,「你怎麼不買救國公債?你願意當亡國奴嗎?」筆者曾在福州的舊書攤中挑購到單本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出版的︽福建文史資料︾第三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室編著的,出刊的引言中說明了該會是依上級指示對各方面老年人士所提出的「把親身經歷記錄下來,傳之後代」的號召,獲得各有關方面的大力協助和各界人士熱烈響應下,廣泛開展了文史資料的徵集工作。這套選輯的資料,包括從清末到一九四九年前各個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教、華僑、民族、宗教、社會風尚、歷史人物等各個方面;標榜著不拘觀點、不求完整、不限體裁,但要求資料要具體真實,內容都是撰寫者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具有時代性參考的史料價值。

一九九九年八月廈門的鷺江出版社發行了由謝重光、楊彥傑、汪毅夫三人合著的︽金門史稿︾,筆者也造訪位於廈門湖明路的編輯室。此書的撰寫要從金門人呂振南說起(以下內容參閱引述書中資料),他極度關心自己故鄉的歷史人文,鑒於四十年代末五十年初金門屢遭兵燹,本就不多的史冊典籍慘遭損失,近十幾年來雖有︽金門縣志︾的修訂和出版,由於資料的欠缺,歷史部份過於簡陋,呂先生便有從內地搜尋有關金門先賢的遺著和史料,並借助大陸學者的力量,重修︽金門縣志︾的宏願。在他所提供的經費支持下,從福建各地圖書館(主要是省圖書館和福建師大圖書館),查檢了有關金門先賢著述的館藏圖書目錄,並從中選擇復印,抄錄一百多卷;同時邀請有關學者協助查閱,摘錄了︽明史稿︾和︽清史稿︾中有關金門的史料,還從省檔案館翻檢了有關金門的檔案資料。在完善的準備工作基礎上,約請了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的三位研究員執筆撰稿,歷時三年完成。書後劉登翰在跋中懇切的提出聲明:「一部史著的誕生和完善,不僅承續著前人的豐富創造和積累,也需後人不斷的批評、辨正和增補。關於金門的歷史,當無前人的專門著作可資借鑒,本書仍屬草創,不周和欠缺之處,在所難免。期待兩岸學界和各方面人士的批評。」

回首自己也曾在二十年前,利用在台北市南海路中央圖書館內工讀的閒暇時間,抄錄館內相關金門的目錄資料,默默的走入這一條漫長的孤獨路。如今兩岸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漸多,歷史文化課題碰撞之下,各自開闢一片天空。福建、廣東各地歷史文化名城,皆稱「海濱鄒魯」,一水之隔的廈門市,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起編輯出版︽廈門文化叢書︾,計劃編為兩輯,每輯十二本,第一輯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撥款資助出版,內容分為歌謠、掌故、民俗、方言、話文、地志、諺語、戲曲、史話、景觀、詩薈、人物歷史篇、人物海外篇等。該書的編輯委員會在總序文中提出期許:「希望這套叢書的出版對發展地區文化、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能起到促進的作用,同時為廈門文化的研究,開闢更為寬廣的前景。」。一九九六年起發行第二輯,並由廈門協興發展公司、廈門傲能電子公司、廈門篔簹新區開發公司、廈門國際建設實業有限公司等各單位樂捐出版,內容有考古與文物、海外交通、廈門與台灣、民間故事、成語、教育、僑鄉、海防文化、科技文化、科技史話、飲食、宗教、新文學、報業等項目。而以研究「泉州學」著名的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從一九九三年起便籌組發行︽泉州歷史文化叢書︾,陸續推出的有︽泉州訪古攬勝︾、︽泉賢著作述評︾、︽泉州方言與文化︾、︽泉州海外交通史略︾等書,這一群接受泉州文化熏陶的文化人,借出書的熱誠來拋磚引玉,希望把「泉州學」推向世界,助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座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文化名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內。

一套完整的文學或歷史文化叢書編輯,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長期規劃,因為這些書籍足以代表地方特色的涵養,也是現代城市的亮麗名片,金門縣政府已從一九九六年七月起,陸續推出三套︽金門學︾叢刊,共三十冊。而即將開放大陸廈門籍人士來金門觀光參訪之際,擁有兩百萬人口的彼方,早已把文學土地經營得成最能滋潤心靈的花園,集結廈門優秀文學作品中的詩歌、散文詩、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成叢書,︽南國文學叢書︾及︽東南亞華文文學大系叢書︾都是豐盛的收成果實。

或許金門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島嶼文化,和寬闊的大道接軌,才能真正的徜徉在兩岸浩瀚的藝文星空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