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時光隧道—舊書攤
曾經有段時期,「舊書攤」這樣一個別具特色的店舖隨處可見,不久卻又淡出市面。
記得小學時期頭一回看到舊書攤,心中感到十分妙趣,因為它明明是街上新近開張的店面,可是從頭到腳均沾染著「破」與「舊」倆字,偶爾還捎上半個「髒」字;喜歡在書頁上胡寫亂塗的傢伙顯然不只我一個。
家中經濟條件雖然不佳,但我當時擁有的圖書豐富且多元,並不需要為了省錢而光顧舊書攤,之所以整個暑假天天向它報到,為的是蒐集某些「有年紀」書刊,例如:銀色世界。
父母皆是香港邵氏電影的愛好者,長年耳濡目染之下,我對邵氏影星亦是情有獨鍾,然而他們的全盛時期早已過去,時下的報章雜誌壓根找不著有趣的報導,遑論充滿意境的明星照,因此當我路過舊書攤,無意間瞄到包括銀色世界在內的同類舊刊,立時就被它們的封面攫住魂魄,幾乎大聲歡呼起來!
藉由舊刊,我欣賞到眾女星銀幕之外的各種風貌,得知某男星的業餘愛好居然是「玩無線電」。我對他們的喜愛不再侷限於「角色」,而是落實到「演員」層面,時光鴻溝彷彿消弭無蹤,將我拉回那個黑白片與彩色片交替的時空,成為一名相對合格的影迷。
從期數斷層研判,那些雜誌畫報應該不是別處的倒店貨,而是某些人的多年收藏,因著某種原因,正一點一點地捨棄它們,就像我後來做的那樣。
我得空便步行兩個車站的路程逛進舊書攤,以便第一時間截住將來到店中的古老刊物,畢竟這類書刊並無再版的可能,賣掉一本少一本。
興許是眼睛戴著懷舊濾鏡,我始終覺得舊書攤比一般書店可愛,老闆和客人容易打成一片,買方與賣方經常易位──今天我來買書是顧客,明天我來賣書便是供貨者,三番五次討價還價,逐漸摸清彼此的喜好,下回再上店門,不用等我開口,老闆就將特意保留的新貨雙手奉上,當然,此「新貨」依舊滿面滄桑。只不過,每當聽見自個兒十元賣出的二手書被老闆以五倍價格售出,往往不知該心疼自己當初抬價不力,還是該憐憫剛剛做了冤大頭的下家。
總體來說,舊書攤的存在所帶來的樂趣,至今令我難忘,概因其匯流而成的書海既深且廣,徜徉其中不僅能夠撤廢貧富藩籬,亦可歷覽於時光隧道中飄盪的精彩瞬間。